設置
書頁

第242章 有恒產者有恒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最新網址:www.mhtxs.cc

  一住棉花糖www.mhtxs.cc,精彩。

  三月初,春耕全面開始。

  整個沙門鎮下可耕之地的沙門、大洶山三座大島上,都開始朝廷春耕。除了沙門鎮上的田地都成了對軍官將士們的戰功勛田獎勵之用外,大洶山堡都按照囤堡的方式安置百姓,進行營田。

  大黑山島設十二囤堡,安置六千戶三萬余人口,洶山島設四囤堡,安置二千戶一萬余口。不過由于島上田地有限,每堡只有田一千二百五十畝,平均每戶也才二畝半地。

  黑山島上各囤堡都已經初步建成,每五百戶一個囤堡,相當于一個大村落。李瓃在每個囤堡中安排了一些退伍的傷殘軍官擔任囤將,堡內實行保甲聯防,十戶一甲,百戶一保,五百戶一囤堡。囤將就相當于村長里正,負責各囤堡營田等事宜。

  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片忙碌,李瓃和張承業等一眾軍官登上黑山島巡察。

  大黑山島又有一個別名,稱蛇島。一到夏天島上成千上萬的蝮蛇滿山遍坡,真正的蛇之島。除了無數的蛇之外,大黑山島上還有一樣珍貴的資源那就是燧石。除了這兩樣,島上的飲用水咸澀難喝,夜晚巨大的漲潮聲攪得人夜不能寐;一旦天氣惡劣導致封航,大黑山島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孤島。

  不過由于大黑山島面積很大,相當于十倍于沙門鎮,擁有近兩萬畝囤田,所以這島上還算熱鬧,原本的戍軍及家眷還有島上的漁民及商人等。有近萬人。這次李瓃又編設十二囤堡,遷入百姓近兩萬人。對于李瓃來說。黑山堡對沙門鎮很重要,需要用心經營。

  李瓃招過大黑山堡的新任鎮將林威,“黑熊營移鎮大黑山島,一切還算順利吧”

  “一切順利,島上先前并沒有受到破壞,黑熊營入駐以后,只是在黑山島的兩個碼頭進行了防御工事修筑,堡城并無須修葺。”林威回答道。

  “春耕已經開始了。黑山堡這方面做的如何”雖然島上只有兩萬畝囤田,就算豐收一年也頂多全部產出不到五萬石糧食。不過李瓃依然對此十分重視,現在地少人少,正是一個試行出有效管理的時候,等將來地盤大了,也就不用慌了。

  吳遷上前道:“春耕之事,現在暫于職下負責。目前職下已經按將軍的指示。把島上的田地劃拔給十二個囤堡。囤堡中每戶分得田二畝半,因百姓耕地少,所以我們將鎮上拔下來的耕年和農具等進行公有,輪流租借給需要的百姓。現在每四十戶一百畝地,分配耕牛一頭春耕。”

  “打井之事進行的如何了”李瓃問。黑山島上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島上的水咸澀難喝。必須打深井才行。而深井須用磚石,極耗錢糧,每井需錢五十貫。

  李瓃知道今年又是一個大旱之年,雖然沙門鎮并不靠這點田地產出糧食,可這也是那些移居島上百姓們辛苦耕種。李瓃已經提前讓張宏拔了一筆打井款。準備在島上打井,不但要解決島上居民飲用水的問題。還要給那些囤堡的耕地做好防旱準備。

  吳遷心里有些感嘆的道:“張兵曹已經拔下三千貫打井專用款,這筆錢職下已經定為專款專用。目前已經招募了打井的匠人,打井的工人則由島上百姓做工,我們舊給工錢。我們計劃打六十口磚石深井,每個囤堡將以一百畝地打一口井,用來澆地,總共二十口井。另外每個囤堡里還要打飲用水井四口,加上堡城還有軍營等,一共六十口井。現在已經全面開始,估計一個月內所有井可以打好使用。”

  吳遷在大黑山堡差不多十年了,島上的水難喝,水少這是老問題了。以往他以發文申請拔款打井,解決島上軍民飲用水和囤田澆水的問題,但每次報告上去都是石沉大海。最后還是他自己從黑山堡的錢糧中擠出一部份,才在堡城中打了幾口深水井,解決了堡中戍軍和家眷的飲水問題。李瓃剛一接管黑山堡,立即就拔出三千貫錢來打井,這讓他這個黑山堡的老人感慨良多。

  李瓃滿臉微笑,“好,這事辦的好。不但要打深井,還得制造一批汲水水車,真要旱起來,人力打水哪得行,還得有水車。打制水車的匠人和專款鎮上會馬上拔下來,具體的事情就由黑山堡負責。”

  他目光炯炯,掃過諸人,“雖然我們現在的囤田有限,但大家不要因此就是把此事放在心上。囤田得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我的計劃是,所有的囤堡今年的產出錢糧全都免田賦。你們鎮堡還得負責租給百姓耕牛,租借糧種,以及農具、水車等等。最好是每十戶二十五畝地給牛一頭。”

  聽到李瓃的這個要求,眾人都頻頻點頭記下,特別是吳遷,他現在已經十分主動的把自己往黑山堡內的民政事務方面靠,而主動的去避開軍隊的事務。雖然李瓃信任他,但他還是主動避嫌,不想再引起猜忌。李瓃的這些決定讓他驚訝,以往黑山堡和大謝砦都沒有把囤田的事情太放在心上,那些囤田不過是給戍軍的家眷們一個補貼罷了。產出太少,根本就沒有人關注。守著登州港,都以經商為主,實在不行,還可以出海假裝海賊干兩票。

  不過十戶一頭,現在大黑山島足有囤戶六千戶,如此算來,得要耕牛六百頭,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么多的耕牛李瓃居然要免費租借給百姓使用,這讓他震驚。

  吳遷一個堂堂的武將,現在卻開始捧著帳本拿著筆做起了幕僚工作。他翻著隨身的帳本,看著上面自己鐵劃銀鉤的字跡,有些皺眉道:“職下初步計劃過。就算現在打水井,并租借耕牛種子農具提供幫助。可島上耕地肥力不足,一年就算間做兩季作物,最多畝產也只有一石半左右。兩萬畝地也不過三萬石最高產出,就算我們不收任何稅賦,可島三六千囤堡三萬多口,全部產出還不夠他們的口糧。”

  一個標準士兵的口糧是每天米二升,一年下來是三石糧食。而老人孝就算減半,也要一石半。這樣算下來。就算按最低平均每人每年兩石口糧算,這么點地他們種的再好,一年下來,也至少還差一半的口糧。

  關于這點李瓃早有準備,那么多百姓不可能真的只靠這些田地過日子的。他將百姓五百戶一個囤堡編起來,既是方便管理,其實也是有其它的考慮。

  “你放心。口糧不夠,鎮上會供應補貼差額。不過這也不是白給的,得用錢糧來買,或者說用他們的其它產出來換。”李瓃道:“上次我發文給你,讓你們準備工坊的事情怎么樣了”

  “一切都在籌備之中,目前主要的還是籌備捕魚隊和建筑隊。另外就是還有婦女針織隊。我們準備農閑時組織囤堡的青壯下海捕魚,另外多余的勞力去沙門鎮的建筑工地上做活。另外婦女們組織起來,給鎮上的工坊織布紡紗,以及刺繡等手工活計。”

  李瓃點了點頭,不置可否。

  好一會才道:“你的這個想法還是不錯的。爭取多攬蓄,但這還不夠。腦子還不夠開放。我來告訴你,我們沙門鎮目前財源方面的計劃,那就是力主做一些別人沒有的,打的是出產媳物的路子。比如我們島上不產糧,那怎么辦,這么多人要吃飯而我們目前的白酒工坊又在大量的消耗糧食,所以,我們現在的白酒出售有一個特別要求,就是白酒的一半售價必須以糧食來交易,剩下的一半我們才收錢和絹。而不瞞你,我們現在光收回一半售價的糧食,其實已經是我們生產消耗糧食的幾倍回報了。你看,這個白酒生意,不但幫我們賺了錢,同時還在幫我們賺著大量的糧食。”

  吳遷若有所思。

  “還有其它的也是一樣,目前我們的軍械坊,也已經在開始對外進行生產出售。不少軍中將領反應,表示我們自己的武器也并沒有多少富余,為什么還要出售其實也很簡單,武器制造也是需要原料的,我們每制造一把武器,就得對外采購相應的原量,產出后存在倉庫中,那我們就是光支出而不入。長久下去,軍械坊就是一個大窟窿。”

  “我們現在換一個思路,把軍械坊一分為二。一部份保留最好的那些工匠,專門為我們自己制造最精良的軍械。而剩下大部份呢,則接受外面的訂單,給別人如青泥浦等打造軍械。不過我們的軍械不賣錢,而是收原料,如制弓需要的柘木、牛筋牛角,制刀需要的鐵礦石、鐵料等等。我們收材料,然后加工打造成品軍械再出售。一來一回,這成品軍械可比普通的原料貴重多了。這中間的差額,我們就可以用來打造自己的軍械,而不用再出錢買。如此一來,我們自己的軍械在不斷的增加著,軍械坊卻不再是只支出不收入的大窟窿了,甚至還能借起培養出一大批的軍械匠人。”

  “我說的這些你明白嗎”李瓃微笑著問道。

吳遷似懂非懂,李瓃剛說的那些給他的沖擊十分的大。原來生意還可以這么做,不過黑山堡又該如何做呢  人有恒產然后有恒心。

  歷史告訴李瓃,真正起來鬧起義的多是些無產者。其中大部份都是農民,本來也是有些薄產的,連年天災加上其它等等,最后走投無路,為了生存,便什么樣的事情都做的出來了。

  當初淄青鎮一票從遼西渡海來的外來者,居然在淄青鎮割據了六七十年,竟然有些百姓只知道有淄青鎮節帥李氏而不知道有長安天子李氏,最大的原因就是淄青鎮李正已家族幾代割據,雖然是擁兵自重,但他們因為掌控著北方最大的港口和海上通道,做著私下貿易,大把的錢糧進項,根本用不著搜刮百姓們手中的那點點錢財。百姓們的日子比其它地方過的都好,社會太平,物價極低,生活安定,誰還敢哪個坐皇帝,哪個當天下。

  沙門鎮真要想在晚唐崛起,光練兵是不夠的。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晚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們個個都知道兵的重要,但許多軍閥為了養軍,只會搜刮百姓,結果弄的民怨沸騰,最后不是鬧兵變就是鬧民變,甚至是別人趁機來攻,治下百姓根本無人擁護。

  沙門鎮的軍隊待遇是相當優厚的,甚至不比開唐盛唐時的府軍們待遇差。晚唐此時戍軍的標準待遇是每月二貫餉,加日給米二升。這點錢看似不少,可是現在就算是一個最普通的百姓給人做活,一天都有六十文錢。而當戍兵守在邊疆,那么的危險和困苦,一入邊戍幾年不得回家,卻只有那么點錢糧。對于如今斗米二百文錢的物價來說,這點錢實在太少了。

  沙門鎮的待遇很高,糧餉這些都比其它戍軍高,更高的是沙門鎮的士兵經常有獎賞,且各種撫恤津貼都很高。正因如此,沙門鎮軍才能安心刻苦的訓練,無所顧忌的上戰場撕殺。李瓃也不用時時擔心將士們的忠誠,害怕他們動不動兵變鬧餉。

  軍隊安排好了,百姓同樣得安排好。軍民就是一碗水,哪邊傾斜了也不行。

  沙門鎮現在有上十萬百姓,要安排好這些人不容易。可不安排好,更加不行。如果后院都不穩了,又談何崛起安穩的后方,既是經濟之源,更加是強軍的補充來源。眼下李瓃的兵馬足夠,不需要補充,錢糧也足夠。但是卻依然要安置好這些人,只有這些百姓安置的好了,生活的好了,沙門鎮才能更加無憂的向前發展。

  許多軍官不明白這些,覺得既然沙門鎮不打算從這些百姓身上征糧,那就已經不錯了,何必還要花那么多心思卻管這些人。反正不征他們的糧,他們就已經感激的不得了了。畢竟,別的地方都是如此做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