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二二章 戰后關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趙云重返戰場的時候,距離他開始追擊,已經過了接近兩個時辰。

  與文丑的單挑用的時間倒不很長,趕去和公孫瓚匯合,確認戰果卻用了很長時間,這種天氣,實在不怎么適合趕路。

  不過,他回來的倒也不晚,因為,戰斗,或者說屠殺,也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

  殺人盈野,在激戰中,趙云無暇,也沒心情去感慨,但去而復返后,入目所見,卻讓這個虎膽少年也不由心神震顫。

  遠近之間,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靜謐,然而,在戰場周邊,卻只有一片片的紅。斑駁著,在冰天雪地中,顯得尤為乍眼,仿佛大地身上多了一處巨大的傷疤。

  特別是在河畔附近,那景象簡直如同九幽地獄一般。

  人馬尸體層層疊疊的堆滿了河畔,從尸體空洞的眼神和極度痛苦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絕望。

  不光是河畔,河里也有不少尸體。面對令人絕望的強大對手,還是從不可逾越的天塹中尋找一線生機,總有人會心存僥幸。

  只可惜,盡管匈奴人的牧場也在黃河之畔,但他們并不知道,黃河的下游雖然不會封凍,但河水同樣比冰還冷,跳河逃生,同樣是萬無幸理。

  對這些強盜,趙云當然不會予以同情,但這般慘烈的景象,不管是身經百戰的勇將,還是運籌帷幄,生殺予奪的謀臣,只要是個人,看了總會有些感慨,有點動搖。

  整個戰場上。真正能做到目視戰場,卻毫不動容的,也只有寥寥數人罷了。

  其中之一,卻是個柔弱的女子。

  作為昔日的小天師,如今的青州太醫令。張寧是戰場上最忙碌的人。與趙云眾將的職責截然相反,她在救人。

  青州不禁天師道傳播,不過教義卻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教義的宗旨,由原來的天道不公,以力抗之。改成了天道不仁,人當自救。

  某種意義上,張寧的信徒和后世幾經改良,已兼具精神寄托、仁愛互助、宣揚傳統美德的基督教,已經有了幾分神似。

  由于王羽入主后的青州,社會階層相對單一。民間也以生產恢復為主,張寧的宗教改革完成得很順利,沒遇到多大阻礙。

  以王羽的角度來看,他欣慰的看到,青州天師道的信眾正在向后世的慈善組織靠攏,當然,不是天朝黑十字會那種。而是比較正規的組織。

  無論是漢末,還是后世,華夏的百姓都是很淳樸的,經歷了諸多苦難的青州百姓更是知道珍惜。自己有了余力之后,對他人也不吝伸出援手。

  天師道本身在青州也有很強的群眾基礎,王羽沒有封禁,而是采用疏導的方式,在這一刻,也收到了很好的回報。

  天師道的核心組織,如今就是青州的最高醫療機構。人數已經遠遠不止于開始的那小貓三兩只,而是一直由數十行醫多年的老醫生組成。這些人每個人又帶了多則十數人,少則三五人的學徒,整個醫療機構的規模一下就擴大到了四百多人,相當于一部兵馬了。

  那些老醫匠從前都是傳教。蠱惑人造反的,現在轉為專職的醫生卻也得心應手。學徒多半都是年輕人,對王羽感恩戴德,同時也篤信改良后的天師道,工作積極性也很高。

  盡管這么一點人,相對于這樣的一場大戰,只是杯水車薪罷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很多原本必死的傷兵,就此保住了性命。

  老兵,是極大的財富,哪怕此后不在軍中,他們也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這是王羽一直強調的一句話,在青州軍中也是廣為流傳。

  另一個沒動容的,自然是王羽本人。黑鐵盔下的那張臉,并沒有多少滄桑之色,可任是誰人看到了,都不會因年紀對其產生輕視之心。

  在萬千將士眼中,這個少年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人,而是代表上天意志的戰神,只要追隨其后,就有一個接一個的勝利等著自己去收割;對敵人來說,則是相反,這是個黑色的惡魔,給他們帶去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噩夢與恐怖。

  “主公,趙云復命。”趙云離得老遠就下了馬,望著那個身影,他心中涌起的是不盡的景仰與震撼,謹慎的性格,幫助他順利的將這些激烈的情緒壓下,化成了帶些拘謹的恭敬。

  “子龍回來了。”趙云到時,王羽正一邊凝神向戰場觀望,一邊聽幕僚們匯報各種剛剛統計出來的數據。見趙云到了,他展顏一笑,這一仗大獲全勝,他的運籌自然起了奠定勝局的作用,但若沒有眾將精彩的發揮,過程也未必有這么順利。

  此戰,諸上將之中,只有徐晃受了不輕的傷,他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就算是鐵人,也不可能一點事都沒有。

  除了徐晃之外,就屬趙云和張頜的處境最兇險,不過后者的主要作用是牽制,正面搏殺相對較少,倒是趙云一直在生死線上躍動,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

  見到愛將無恙歸來,王羽很高興,先是勉勵了一番,然后向趙云身后看看,問道:“子龍,你見到伯珪兄了吧?”

  賈詡等幕僚也都轉過頭來,目視趙云,氣氛突然變得有些凝重。

  張燕此次出兵,最初是由于周倉的提議。當時王羽在與曹操、劉岱作戰,黑山軍和袁紹捉迷藏,周倉提議,黑山軍與其冒險與袁紹糾纏不休,還不如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潛行數百里,突然加入東線戰場,給曹、劉致命一擊,然后和青州軍一道對抗冀州主力。

  張燕當時有些猶豫,他看出周倉想要投靠青州的心思了,但對方的提議也不是沒有道理。所以,他猶豫了一陣子后,決定把老弱遣回黑山。自己率精銳執行這個計劃。結果,匈奴人驟然殺出,把一切都攪亂了套。

  雖然亂了套,周倉卻不死心,一邊自己繼續勸說張燕。另一邊則遣了兄弟裴元紹來尋王羽,極力想促成這個計劃。

  其他軍隊想要在敵占區潛行迂回是很難的,但黃巾軍卻很擅長這個,他們可以很自如的化整為零,分散前進,然后在某個約定好的地方再重新集結。

  王羽對這個計劃還是有些興趣的。故而才有了太史慈的清河之行,王羽本是打算讓太史慈去接應張燕的。化整為零不難,可重新集結卻需要時間,也需要保護,黑山援軍雖然不是確定會出現,但如果真的來了。能發揮出的作用就相當大了。

  太史慈沒能成功接應到張燕,倒是成功的把張楊和曹仁都給引走了,給張燕留出了集結兵力的空當,但同時也失去了和對方接頭的機會。

  雖然事后將裴元紹留在了清河,繼續等待張燕,但王羽當然不可能將所有的希望放在張燕的一念之間。實際上,他的殺手锏是公孫瓚的幽州鐵騎。

  戰爭如棋。下棋就是把最有用的棋子,擺在最需要的地方的過程。

  之前的戰局中,袁紹一直想方設法的分散王羽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力量。王羽當然沒有光看著對手發揮,自己卻無動于衷的道理。

  關鍵時刻,他也在緊鑼密鼓的聯絡各方盟友,擴大己方的勝算。若非北上的使者得到了公孫瓚肯定的答復,王羽還真就未必會在平原與匈奴人決戰,說不得要另覓他法。

  這一戰公孫瓚肯定會來,之所以來晚了。八成是被大雪耽誤了行程。幽州鐵騎的主力追殺袁紹的千余殘兵,應該也不會出什么意外,公孫瓚沒和趙云同歸,這里面恐怕就有些說法了。

  大勝之后,河北的勢力只剩三家。青州最強,幽州、黑山相對都要弱很多。能憑借強弱分明之勢,讓兩方盟友順利易幟最好不過,可都是一方諸侯,誰能甘心放下手中的權柄呢?

  張燕的表現,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黑山軍的態度。

  除了在戰場上并肩作戰,張燕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表示,既沒有主動來拜見,也沒有派遣使者來聽候調遣。目標一致,但各打各的,這就是盟友關系,而非附庸,下屬什么的就更是遠遠談不上了。

  在青州眾幕僚的眼中,憑借自家主公對黃巾軍的態度和以往的經歷,收服黑山軍,應該是最容易的,可現在看來,大家都把這事兒想得簡單了。

  而公孫瓚,老實說,沒幾個人覺得,對方會坦然的表示臣服。那是個相當驕傲的人,讓他臣服于一個后輩,恐怕不是一年半載能調整得過來的。

  不過,不肯臣服,和不主動來見,卻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主動來見,至少對方承認了青州的強勢地位,在今后的相處中,會慢慢的潛移默化。若不肯來,這其中的緣由就耐人尋味了。春秋無義戰,最糟的情況,演變成兩家反目成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是那樣,無論對青州的大業,還是對主公的名聲及心理,恐怕都是不小的傷害啊。

  趙云的靈敏感知,主要是在戰場上,對政略卻沒太多心得,雖然感受到了凝重的氣氛,卻沒理解其中的含義,不過他的解釋倒是很清楚。

  “公孫將軍此刻正在鄃城外圍城,派了一名傳令兵過來,正要調田將軍去攻城呢。”

  “攻城?鄃城里還有兵?”王羽愕然,和賈詡對視一眼,卻也只看到了疑惑,他搞不清楚公孫瓚這又是鬧得哪一出了,搶地盤?太急了吧?何況鄃縣也不是啥戰略要地啊,搶來干嘛?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涉及面卻不少,趙云想了一會兒,才想出了個最簡明扼要的答案:“袁紹跑進去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