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鱸州魚)

  再見王羽,公孫瓚的心情非常復雜。

  感激,自不用說。沒有王羽的奮戰,今天定然是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他這個主將能不能保住命,都很難說。只要當時在中軍的人,就不會忘記,當時冀州騎兵的攻勢有多么兇猛。

  懊惱,感傷,亦不待言。要是他聽從了王羽的勸告,這一仗的損失就不會這么大,甚至這一仗根本就不會發生。

  輕騎,本就不適合在正面會戰中當主力手段,更不應該用以攻堅。作為久經沙場的宿將,這些道理公孫瓚不是不懂,可是,在大好的局面的沖擊下,他最終還是昏了頭,既不肯聽勸,也不肯深思,最終葬送了大好局面。

  當然,更令他懊喪的是,王羽用少量兵力,連續取得了多個輝煌戰績。而他自己,即便是在王羽留下的優勢局面下,依然沒能擴大戰果。

  殲滅冀州騎兵只是打落水狗罷了,沒什么可值得驕傲的,若是能趁勢攻破冀州軍的大陣,取得一場大勝,還有東西可聊以慰藉。

  可是,即便王羽一度攻入了冀州軍的本陣,癱瘓了冀州軍的指揮系統,公孫瓚還是沒能獲勝,自身的損失反而超出了預想。

  冀州軍中配置的弓弩太多了。

  先前的玄襄陣比較松散,弓弩手在大陣中平均分布,顯不出多來。變成密集結陣的方圓陣后,遠程攻擊力就非同小可了。

  幽州輕騎終究是輕騎兵,雖然將士們奮勇作戰。連續攻破了冀州軍的幾道防線,造成了大量殺傷。但在對方遠程火力的反擊下。自身的損傷同樣不小。

  騎兵不畏犧牲的打開了缺口,后續的步兵卻攻勢乏力,根本無法擴大戰果,屢次沖入敵陣,每次都是很快就潰敗出來了。無論公孫瓚派人督戰,還是如何,都無法喚起他們的勇氣。

  如果公孫瓚鐵了心要跟冀州軍死拼到底,倒也未嘗不能贏下這一陣。但那樣打完,幽州騎兵就不是傷筋動骨的問題了,而是瀕臨全滅。

  折了這一陣,袁紹還有后軍,只要逃得性命,憑借冀州的富庶,他很快還能拉出一支新的軍隊。公孫瓚可沒有這樣的底氣。最終,他也只能放棄血拼到底的打算,與冀州軍脫離了接觸。

  對心高氣傲的公孫瓚來說,這些事隨便挑一件出來,都足夠他懊喪一陣子了,何況還是碰在一起。還有個對比?

  再加上心里的歉疚和那么一點點不自在,他一時間也不知該怎樣來面對王羽這個小兄弟。

  不過,當他看到塵遮戰袍,血透重甲的王羽迎面走來,臉上帶著一如既往的笑容時。他拋開了所有雜念,神情激動的迎了上去。

  “小弟力有不逮。未能擒袁紹于大哥虎駕之前,還請大哥見諒。”王羽搶先施禮道。

  “賢弟你太謙了,若非賢弟奮戰,說不定老哥哥已經被人擒到袁紹面前了,還談什么其他?”公孫瓚連忙搶前扶住,感慨萬千道。

  換在以往,他說不定會琢磨琢磨,看看王羽有沒有反諷的意思,可現在他卻懶得想那么多了。別說鵬舉賢弟為人磊落,不至于此,就算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一仗打成這樣,折損的老兄弟數都數不過來,還談什么顏面不顏面的?

  王羽此言不無試探之意。

  老實說,他不確定這仗打完,公孫瓚會是怎樣的態度。他這樣性格剛強的人,受了這等挫折,惱羞成怒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他沒那個意思,但多次勸諫這種事,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和提前預言戰敗也差不多。記得歷史上的官渡之戰結束后,袁紹就用類似的理由殺了田豐。

  現在看來還好,公孫瓚終究不是袁紹,雖然脾氣倔了點,卻不會委過于人。這就避免了最糟糕的狀況,此戰雖沒能取勝,但雙方的聯盟卻比原來更加緊密了。

  “大哥也不必懊惱。大哥是磊落之人,性情豪爽,聞名天下,被人有針對性的算計了也是沒辦法的。幽州子弟多有豪杰,你我兄弟聯手,卷土重來再戰過便是。”王羽天生就不會安慰人,說不上幾句,又把話題扯到戰事上去了。

  “何況,今天咱們也不算是真的輸了。”

  “賢弟不須盡撿這些好聽的話來說。”王羽的安慰,讓公孫瓚只有苦笑的份兒了:“仗著賢弟神勇,冀州軍損失的兵力,可能比咱們還要多些,可是……”

  今天出戰的各路兵馬中,王羽的泰山軍損失的絕對數量不算太大,但比例相當高,加上后加入的白馬義從,戰前是一千二百人,戰后能騎在馬上的只剩了六百多,傷亡近半。

  幽州軍這邊,三千白馬義從近乎全滅,后來參戰的七千騎兵,也傷亡了兩千多,同樣是傷亡過半。應該說比泰山軍還要慘烈得多,因為白馬義從是幽州軍的絕對主力。

  步卒的傷亡也不小,開戰前是三萬余人,戰死、潰逃、失蹤的差不多有一萬人。其中以逃跑的居多,戰損最大的,只有劉備的平原軍,他們正面扛了冀州輕騎一下。

  而冀州軍那邊的詳細數字,王羽無從得知,但大致上可以估算得出來。

  五千輕騎近乎全滅;一千大戟士也所剩無幾;三大王牌中,反倒是一直打得最拼命的先登營戰損最小,到了最后,他們還剩下四百多人。步兵主力先后被王羽、公孫瓚攻打,傷亡應該也有近萬。

  所以,單從損失的兵力上來看,此戰算是半斤八兩,誰也沒占到太大便宜。

  不過,打仗這種事,不能單從表面上來算的,結合整體局勢的話,這一仗就是公孫瓚輸了。

  戰前的態勢是:袁紹詐奪冀州,雖然得了很廣泛的支持,但也有不少反對者。公孫瓚適時傳檄之際,正好是袁紹立足未穩,最虛弱的一刻。

  如果公孫瓚取得一場大勝,乘勝追擊,袁紹不但沒有余暇整合內部,反而很有可能面對眾叛親離的局面,至少韓馥的那些舊部肯定是要趁機反復的。

  那樣一來,形勢對公孫瓚來說就很有利了。就算不能一口氣把袁紹拍死,也能蠶食冀州的地盤,壯大自身,削弱敵人。

  因此,從公孫瓚的角度考慮,這一仗必須贏。打成平手,跟輸了就差不多了。

  打平了,他先前的強勢就沒了,墻頭草也許還有,但肯定不會很多,于是,公孫瓚就失去了乘勝追擊的機會。

  相持,對他更加不利。若不是擔心后路不穩,公孫瓚本也沒必要這么急于決戰的,他完全沒有打消耗戰的資本。

  現在,再次回想王羽戰前的提議,公孫瓚也是百感交集。

  沒錯,那個戰略是最穩妥的。把輕騎灑出去,斷糧道,迫降郡縣,攪得袁紹后院處處失火。袁紹要是硬挺著,肯定支撐不了多長時間,分兵絞殺的話,戰機就出現了。

  在遭遇戰,突襲戰之中,輕騎能發揮出的戰力,比在會戰中大得多。積小勝為大勝,最后一鼓擒了袁紹,就此奠定河北局勢。

  這個戰略唯一的麻煩就是,補給不好找。要是在地方上劫掠,公孫瓚的名聲就毀了,這也是單經提醒他,讓他拒絕王羽提議的主要因素。

  可現在想想,未必需要大肆劫掠,只要幽州軍的態勢有利,還怕冀州沒有墻頭草嗎?

  公孫瓚一邊說,一邊思考,思路越來越清晰:正面戰場也好辦,自己大可以帶著步卒撤退到平原,背靠青州,袁紹要是敢發動會戰,他就得當心隨時會出現的青州主力部隊。

  想到這里,再琢磨一下王羽先前的言詞,他心中忽然一動,“賢弟,你說卷土重來,莫非……你現在還有意勸某去平原,與袁紹再決勝負?”

  “小弟確有此意,”王羽微微一笑:“在解釋之前,小弟想先問問大哥,大哥原本意欲何往?是回返幽州么?”

  “嗯……”公孫瓚微一沉吟,與王羽交談之前,他確實是這么打算的,重新招兵買馬,再決雌雄。可仔細想想,他這個決策也有不夠妥當的地方。

  這次出兵,他算是砸鍋賣鐵了,家里的錢糧幾乎一股腦的帶了出來,結果卻沒取得任何戰利品。現在正是春夏交際的時節,民間根本沒有余糧,就算他在原有以及新得的幾個郡縣再搜刮一番,也搜刮不到什么,反而會失了民心,給對頭們做文章的機會。

  損兵折將之后,想去草原上賺外快,也沒從前那么容易了,沒準兒還會引火燒身,變得四面受敵。

  沒有錢糧,拿什么招兵買馬?再往深里想,說不定還有其他問題,比如老冤家劉虞……

  “賢弟的意思,某已經明白了,可某若去平原,袁紹養好傷口后,定然追擊而來,到時候豈不是連累賢弟?再說,某麾下都是騎兵,在平原也無法恢復兵力,再戰的話,恐怕……”

  公孫瓚搖了搖頭,非常不看好在平原再戰的前景。

  “不然。”王羽笑了笑,豎起三根手指:“大哥去平原修整的好處有很多,以小弟的淺見,至少有三條……”

  “哦?”公孫瓚抬起頭,眼中有了些神采:“愿聞其詳。”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