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帝王前打官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帝王前打官司帝王前打官司  蕭明宸眨巴了一下眼睛:“嗨,我知道了。``絕對第一時間更新``這不是當時也是鬧著玩么?”

  蕭明睿看了他一眼:“你現在先想想怎么應付父皇吧。”

  蕭明宸頭痛得緊,心想,可得想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當然啦,待會最好還要跟老四兩個串通一下,大家通個口風嘛。懶  這一行人到了皇宮前,按規矩說親王進宮的話也是可以乘坐肩輿和軟轎,不過現在這是在押著兩個小去給皇帝請罪,怎么說也該低調一點兒。

  因此,四兄弟便全都步行前往乾清宮去了。

  路上,正好碰見六皇,老遠地看到他們幾個,便過來請安。

  六皇身體一直不好,這不,為皇后守孝哭靈,又病著了,這些天才將養好些,臉色還是有些蒼白。

  “幾位哥哥。”六皇吃驚地看向蕭明宸和蕭明琰,“四哥五哥你們真打起來啦?我在宮里都聽說了……”

  齊王沖六皇溫和笑道:“六弟別擔心,他們兩個只是切磋一下,不是打架,你看他們不是沒什么傷嗎?”

  蕭明宸叫道:“六弟沒事兒的,宮里面不知道情況,我就跟四哥切磋下兵法嘛,也不知道怎么鬧那么大動靜……”

  話音還沒落呢,正瞅著乾清宮大總管高無功過來了。

  一見到他,頓時四個人全都直愣愣看去。

高無功上前疾步過來請安:“奴婢給幾位殿下請安了,皇上正要讓奴婢去請四皇和五皇去西暖閣說話,可巧在這碰上了。”蟲  蕭明睿才不信高無功這個老家伙能不知道他們進宮了,看來這是父皇得了消息,叫人來喊他們的了。

  四皇魏王聞言打了個寒顫,小心問道:“我說高公公,父皇那怎么樣?他老人家可是生氣了?”

  高無功嘆道:“皇上聽了消息,這不一直沉著臉呢?不過聽說齊王和洛王爺去把您二位給勸和了,臉色才好些。”

  那意思是,你們自求多福吧。

  “哎哎,高公公——”

  蕭明宸上前拉住高無功的手臂,一邊往乾清宮去:“我跟四哥真的沒做什么,我們只是帶了府里的人演習兵法呢。公公待會可別忘記給我們美言幾句。”

  說著不動神色地往高無功手里塞了什么銀票。

  高無功透露這消息也是皇帝允許的,因此倒也老實不客氣地收了。

  只陪笑道:“看王爺這話說的,奴婢是萬歲爺跟前的奴婢,只能遵奉皇上的命令行事。皇上也沒怎么太發怒……”

  蕭明宸心里這才安心一下,看了四哥一眼。

  魏王顯然也不是傻的,這時候當然知道最主要的是糊弄住老爺才行。

  就算他們兄弟開始是想打架,這不是虧了蕭明宸是弄成了打仗嗎,這樣跟老爺怎么也好交代了。

  懷著這種心思,幾人便去了乾清宮西暖閣。

  因為這里是平時建武帝寢居的地方,大部分時候是不在這里會見外臣的。

  到了西暖閣前,高無功先進去稟報了。

  建武帝早在事情發生之后就得到了稟報,聽說兩個兒帶著各自王府的人打起來,他當時的確是氣得很,后來又聽說這兩兒弄起了城池攻防戰,雖然說是比試,這好歹也是高級比試,還挺有實踐意義。

  他自己就尚武,見兒這么做反倒不生氣了。

  不過到底還是要派人關注著,免得到時候真的火拼起來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后來發生的事情他更是一清二楚。

  不過,到底不是什么值得鼓勵的事情,總是需要訓斥一番!

  尤其是在這當口,齊王和魏王要去廣西,而洛王要留守京城的時候,更該好好安撫一番他們。

  “來了?哼,叫他們滾進來!”

  建武帝把手上的折啪的一聲扔一邊兒去了。

  高無功心想,各位王爺你們自求多福吧。

  反正不該多說話時,他是絕對不會多說的。

  這時好歹四個兒都進來了,按長幼順序各自站好了,先下跪向建武帝見禮。

  皇帝面無表情地掃了他們幾人一眼,目光定格在魏王和秦王身上,頓時讓兩人額頭冷汗直冒。

  “老四,老五。朕聽說你們在宮外斗毆,京城百姓議論紛紛,可有此事?”

  魏王仗著膽大,開口道:“父皇,兒和五弟只是在切磋兵法,并無斗毆之事。”

  秦王蕭明宸見狀也是忙道:“是啊父皇,四哥和我在很嚴肅認真地討論兵事。這不是馬上四哥要去廣西了嗎?兒想不如臨行前好好切磋一下,也好更快地消滅賊寇,為父皇,為大秦效力。”

  建武帝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哦?這么說你們還是忠心為國了?”

  雖然兩個人臉皮都不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面對自己老爹,還不敢這么說。

  于是都紅著臉道:“父皇過獎了。”

  建武帝冷笑道:“你們以為朕是老眼昏花了,什么都不知道?”

  這話一說,兒們只好又都跪下請罪了。

  話說得重了,便是兒們有欺君之嫌。

  他們哪個都不敢承受這種罪過。

  于是,一個個也只能跪下請罪了。

  齊王開口道:“還請父皇息雷霆之怒。四弟和五弟從小便是玩鬧慣了,雖然這一次鬧大了點,但所幸并未有什么人員損傷。父皇常念讓我等兄弟和睦,這次是我這做兄長的沒有教導好兩位弟弟,若是責罰,請父皇責罰兒臣吧。”

  說罷誠懇地叩首,那樣竟真真十分懇切,便是蕭明宸也不由得心中暗道:跟誰學的這般演技,也忒厲害了。

  洛王也跟著道:“父皇且請息怒,四弟和五弟雖有錯,但少年心性,也是崇慕父皇尚武,這才有今日之事。父皇曾教導我們,不可忘記文可安邦,武可定國,如今四海雖然初平,卻也還是需要兒臣不忘穆宗之事,敢請父皇懲罰我跟大哥,對于四弟五弟也要講授道理……”

  建武帝哼了一聲,見幾個兒起碼在他面前還是表現出了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

  一個個這時候倒是爭著為此事負責了。

  魏王和秦王見二位哥哥求情,哪敢再說什么,只是請罪,用崇慕的眼神望著父皇。

  不得不說,某種時候,這些做皇的,的確是很好的演員。

  建武帝望向魏王:“老四,朕一直教導你們兄弟兄友弟恭,既然知曉,為何要言語挑釁你弟弟?這次讓你去廣西,你若還是這種態度,到時候完不成朕交代的事,狂妄無知,不如留在京城也罷!”

  魏王一聽可是急了,連忙膝行幾步叩首哀求:“父皇,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和五弟從小笑鬧慣了,卻不是真的要跟他吵架。兒臣今日也學到很多東西,打仗的事情我不會不懂摻和。”

  秦王見狀也上前乖巧地回話,一臉懺悔:“兒臣也錯了,不該跟四哥置氣。而且雖然吵鬧,也不應該弄出這樣的陣仗,讓京城人盡皆知,使人覺察我皇室中事,覺得我們兄弟不睦,讓父皇不悅……”

  說起來,這確實是建武帝生氣的原因。

  要吵鬧用得著弄那么大的陣仗嗎?

  弄得整個京城人盡皆知,讓人議論皇不和,大打出手,可不是把皇家的臉面都丟光了!

  幾個兒再哀求一番,建武帝擺擺手,哼了一聲:“既然認識到錯誤了,回頭都給朕上個折,說說自己到底是哪里錯了。記住要是你們自己寫的。”

  一聽還要上折,頓時兩人都是臉色發黑,還要自己動手,那更是要了親命了。

  沒辦法,現在最好也就是如此了。

  “行了,你們也起來罷。朕只是聽說你們攻防起來,具體是何情形,不如都說說看。朕要看看,你們都弄出了個什么玩意兒。”

  四位王爺都各自坐下了。

  高無功這會見沒事兒了,笑瞇瞇地請幾位王爺坐下,讓宮女過來奉茶了。

  蕭明宸看了看哥哥,笑道:“父皇,這可是說來話長了。”

  “老四,你說說,你是怎么攻城的?”

  四皇便把自己如何攻城,圍三闕一的法,開始帶著人騎馬步兵跟隨其后攻城,因為那座‘城’實際上不過是棟兵器庫,圍墻不高,完全可以帶人沖上去。

  建武帝到底是個原來跟隨光武帝打過仗的人,對兵事很懂,一聽他的購置就斥責道:“圍三闕一要看什么情況,還有,你指望騎兵來攻城,不是荒唐嗎?也沒安排人在邊上射箭保護城下的人。要讓你去攻打被逆賊占據的縣城,你也打算這么干?”

  魏王被父皇數落得臉色漲得通紅,低著頭不敢說話。

  “兒臣已經聽兒臣訓斥過不該圍三闕一了,聽父皇說的,更是知曉自己懂得還少,實在慚愧。”

  建武帝態度緩和了些,贊揚地看向蕭明睿道:“這點你是該跟你二哥學習,他在塞北打過仗,說起戰場的經驗比你是豐富得多。”

  齊王虛心向學道:“兒也覺得自己不如二弟多矣,正打算臨出征前跟二弟請教一下。”

  建武帝點點頭,表示滿意。“知恥而后勇,孺可教也。”

  蕭明睿連忙謙虛了一番,說實話,如果不是今日的情形不好,他也喜歡隨便出風頭。

  只是有時候,出了就出了,他也沒必要掩飾自己的才華。

  蕭明宸見狀嘿嘿笑起來,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父皇,我還要說嗎?兒被二哥訓過,才發現自己很幼稚呢。”

  建武帝臉上帶了些笑意,“講!”

  蕭明宸這才說起來,聽著聽著,建武帝臉上流露出幾分驚訝來,頓了頓道:“聽你這么說,你安排城防倒也十分嚴密了。”

  “父皇過獎了,兒把每段城防交給一位將軍,然后讓守城的和送軍資物品,輜重的人各自分配到每段城防,各自負責各自的片,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很負責。”

  蕭明睿也很驚訝蕭明宸想出這樣的辦法來,他頭一次發現,這位小弟弟終于也是長大了。

  不得不說,若是在守城之時,把全城的縉紳、民壯、官兵,健婦全都各自分包到每片城墻,這樣實際上全城的凝聚力大增,戰斗力也比沒有目標要強大很多,而且也不至于發生百姓逃走的情況,確實是個好法。

  建武帝拊掌大笑:“這個法的確不錯,明宸,沒想到你小居然還有這等機靈勁兒!看來你是仔細讀過兵書了。”

  蕭明宸得了父皇的夸獎,得意起來,“兒臣也是自己沒事的時候瞎琢磨的,其實還是做得不好。后來就不該親自帶兵出城,結果城防空了,這時候很是危險。”

  建武帝點頭,“這點你是做的不對,主帥焉能學那些舞刀弄槍的耍弄把戲,要坐鎮中軍,調度全城城防才是。”

  蕭明宸正色道:“兒臣謝父皇教誨,一定痛定思痛。”

  見蕭明宸被父皇夸贊了,魏王心里酸溜溜的,心想莫非這小真是得了什么真傳不成,他怎么就想出這等聰明的法呢?

  ----更新啦,第一更o(∩_∩)o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網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