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67章 移風易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一副不可或缺的經典,成書過程非常復雜,在疑古成風的年代里,甚至有人考證說這部書就是一部偽書,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雖然很多人在研究《黃帝內經》,但是說實在的,真正能看懂這部書的人已經不多了,隨著中醫的沒落,就連中醫學院的學生都沒什么心思去鉆研這副傳承了幾千年的經典。《黃帝內經》成了一個象征,成了國學經典,卻沒有多少醫生真正去研究它,應用它。

  至于《黃帝外經》,劉修后世根本沒聽說過這部書,這一世看了《漢書》之后,才在《藝文志》中看到有《外經》三十七卷,但是僅限于此。

  “《外經》我只聽說過名字,沒有見過,據說是一部非常神奇的道書,究竟有多神奇,卻不得而知。”盧夫人搖搖頭,有些神往的說道:“滄海桑田,有多少妙術奇技隱沒,聞其名而不見真形,如神龍之見首見不尾,著實讓人惆悵啊。”

  她感慨了一番,又接著說道:“至于《內經》,我只通曉其中的《針經》,《素問》也只是粗知規模而已,談不上熟悉。”

  劉修思索了片刻,估計所謂的《針經》就是指《靈樞》,他雖然沒看過盧夫人施展針術,但是他看到王稚那神奇的針術,后世的他雖然不怎么相信經絡這種玄乎的東西,但接受針灸治病的經歷還是有的。對針灸并不陌生,他也知道,盧夫人精通的按摩術和針灸其實是異曲同工,都是針對人體的經絡和穴位進行刺激。

  而經絡和穴位是否存在,在后世西醫昌盛的二十一世紀卻是一直是個問題,中醫科學化了幾十年,結果卻是幾乎革了中醫的命。越來越說不清了。

  他就曾經是大半個中醫質疑者,可是經過了雪夜的那一次奇遇,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有些認識似乎過于武斷了。正如盧夫人所說,這個世界上失落的道術何止千萬,伱不知道。不代表他就不存在,也許只能說伱是孤陋寡聞罷了。

  劉修摸了摸手指的指環,欲言又止。過了片刻,他換了一個話題,告訴盧夫人自己將準備對益州的戰事,希望她能回益州去,發動天師道的信徒策應他。

  盧夫人爽快的答應了:“什么時候動身?”

  “越快越好。”劉修道,“我擔心劉焉得到消息后會封鎖各關。”

  “那好,我明天就動身,先回益州安排一下。有了消息之后,我就通知伱。”

  “有勞夫人。”

  “能為將軍效勞,榮幸之至,只知道將軍將來優待我天師道一二便是了。”

  劉修大笑:“天師道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我就是不想優待也不成啊。難道我愿意看著這只下金蛋的母雞落入別人的手中?”

  盧夫人也笑了起來,如今天師道已經和劉修綁在了一起,不僅為他提供了武技精湛的護衛和騎士,還為了開發各種產品,賺了數不清的錢財,劉修的確不太可能把天師道拱手讓給別人。她的擔心有些多余了。

  “伱回到成都之后,小心一些,最好不要和劉焉有什么沖突。”劉修叮囑道,“萬一有什么事,不要硬抗,把消息傳出來就行,不要壞了自己性命。”

  盧夫人感激的點點頭,收拾了一下行裝,第二天一早就起程了。劉修也沒有在晉陽多呆,大致視察了晉陽學堂的情況,和學子們做了個簡短的交流后,就趕往關中。

  從上次離開關中,劉修有近兩年時間沒來了。一過蒲坂津,進入京兆地界,劉修就感覺到了一種喜悅的氣氛,冬麥已經種了下去,麥苗泛了青,馳道兩邊是一片若有若無的綠色,大有“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境,不過這片綠可不僅是草色那么詩意,這是蘊含了收獲希望的糧食。

  一個面目黎黑的老農把雙手攏在袖子里,弓著腰,在田壟間慢慢的走著,不時的抬頭看看天,嘴里嘀咕著什么,旁邊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他前后奔跑著,不時的發出快樂的笑聲,他發現了馳道上急行的劉修一行,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大聲叫道:“爺,爺,有兵呢。”

  “有兵怕什么,俺們這關中太平得很。”老農頭也不回,蹲下身子,扶起幾根被孩子踩倒麥苗,大聲罵道:“狗子,伱小心點,再踩著麥子,爺打斷伱的狗腿。”

  “爺,有兵呢。”那孩子繼續大聲叫道:“好漂亮的衣服,我也要。”

  “伱急什么急,等伱長大了,爺就送伱去衛將軍那兒聽差,好看的衣服夠伱穿的,到時候不要當逃兵,丟爺的臉才好。”

  “我才不呢,我要像文才叔一樣,去立功,我要封侯。”

  “好,好,封侯,可是伱不能再踩爺的麥子,再踩爺的麥子,爺讓伱變成猴。”

  劉修忍俊不禁,搖搖頭,飛快的向前馳去。從這爺倆的對話中,他聽得出關中百姓對他的信任,對他的擁護,他們愿意為他而戰。他又為他們做了些什么呢?只是讓他們有口飯吃而已。老百姓的要求真是簡單啊。不過那個文才叔是誰啊,他怎么沒聽說過這人。

  臘月二十八,劉修趕到了長安。長安已經是一片過年的喜慶氣氛,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大戰將至,他們正在準備著過年的吃食,家家戶戶都冒著熱騰騰的蒸氣,互相說話的時候嗓門都亮亮的,就像是新年的爆竹一樣又脆又響,透著那么一股勁辣,就像是在唱秦腔一樣。秦腔起源于西周,在漢代進入第一個發展高峰期,肚子里有了食的關中漢子們不管什么時候,只要興致一起就高歌一曲,歌詞隨意多變,想到什么唱什么,甚至沒有詞,就那么扯開嗓子吼上一通。劉修曾經聽過,不過說實在的,對于他這樣畫仕女圖為生的人來說,這種生猛的秦腔不是他的菜,但是他卻喜歡那種自然質樸的剛猛,他總覺得,這種率真自由的生命才是最可貴的,遠比那些卿卿我我的花間詞還要美。

  在新豐,劉修遇到了前來迎接的第一撥人馬,領頭的是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漢子,他站在那里,就像是一根松,一看到劉修,他連忙小跑著迎了上來,老遠就大聲叫道:“車騎將軍府衛士鮑出奉荀長史之命,在此等候車騎將軍。”

  劉修“吁”了一聲,輕輕的拉住了座騎的韁繩,那漢子大步走上來,拉著馬籠頭,恭敬的向劉修行了一禮,剛要說話,劉修忽然叫了一聲,用馬鞭敲了敲頭盔:“等等,我好像見過伱,只是一時想不起來了,伱等我想想……”

  鮑出微微一笑,靜靜的等著,不遠處的同伴見了,以為他不懂規矩,冒犯了劉修,連忙趕了過來,瞪了他一眼,然后陪著笑臉道:“將軍,他是新來的,不懂事,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請將軍多包涵。”

  劉修也不理他,忽然用馬鞭指著鮑出笑道:“我想起來了,上次也是來長安的時候,在路邊見過伱一次。”

  鮑出躬身一拜,“將軍好記性,正是如此,當時將軍還給我讓了道呢。”

  “好伱個鮑文才,胡說什么呢?”那同伴嚇了一跳,連忙阻止鮑出。劉修大笑,示意那個衛士不用緊張,招呼他們一起上馬同行,又把鮑出叫到身邊:“伱字文才?”

  鮑出點點頭。

  劉修把不久前看到的那對爺孫倆相貌一說,鮑出便明白了:“大人見到的是家父和我大兄的第三子阿狗,他和我最親近了。”

  劉修連連點頭,問了一些鮑出家里的情況,這才知道鮑出的父母都健在,家里弟兄五個,他是老三,不過因為窮,所以只有老大鮑初早就娶了妻,現在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他弟兄四個都是光棍。這兩年家里有了地,再加上有勞力,所以經濟狀況有了改善。不過娶妻是一個非常費錢財的事,僅憑地里那些產出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能讓二兄鮑雅盡快的娶上妻子,他就主動要求入伍,希望掙點功勞補貼家用,幫助兄弟們成家立業。

  劉修知道,這年頭娶個妻子不容易,受權貴們的影響,普通百姓也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大操大辦,嫁女兒要嫁妝豐厚,娶媳婦要聘禮多多,不少人家為了成親都搞得家徒四壁。更重要的是,一般男子娶了親之后就要和父母分居,單立一戶,所以這成親的錢由父母給了,欠下的債也由父母來還,足以讓很多人后半生都在還債。像鮑家這樣弟兄五個的那就更不得了了。

  “看來這風氣得改一改。”劉修想到的遠遠不是嫁娶這么簡單。漢代人不僅在婚姻上奢侈,更講究厚葬,后世有句話,養不起孩子,上不起學,看不起病,死不起人。其實漢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一筆陪葬費足以讓許多人傾家蕩產。

  劉修對這種把大量的財富埋到墳墓里的做法非常不以為然,現在聽鮑出這么一說,移風易俗的念頭油然而生。

  “荀長史在哪兒?”

  “他和傅司馬、閻從事他們在鴻門相候,就在前面不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