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33章 輿情涌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永昌伯府和明家搶奪明緗陪嫁之事,鬧得沸沸揚揚。

  近日京城的街談巷議,大都與此事有關。

  就在這吵嚷聲中,張圭終于決定由通州動身,回京。

  祁鈺立刻命禮部準備好迎接的一應儀禮,又派人不斷飛馬通報張圭的行程,算著時間,率領文武群臣前往京郊十里長亭迎接張圭。

  京城的輿論風向頓時一變,人人都在稱頌祁鈺尊師重道,慨嘆張圭與祁鈺師生情深、君臣相契,稱有皇帝和張首輔的通力協作,大齊定能走向中興盛世!

  那唾沫亂飛、感慨不已的樣子,活像他們才是當事人,又已經見到了中興之兆似的。

  黃宜安聽說了,感嘆不已。

  世人皆是如此,只相信他們愿意相信或是別人想讓他們相信的,從不肯深究這背后的真相。明明張圭和祁鈺表面的師生和睦、君臣相契之下是互相戒備、暗中爭權,可是世人就像是看不到似的。

  正因為此,輿情才常常容易被利用。

  阿梅見黃宜安皺眉沉思,遂笑勸道:“陛下此舉贏得萬民稱頌,又緩和了同張首輔的關系,可謂是一舉兩得。”

  黃宜安點點頭,心想,何止是一舉兩得,分明是一舉數得,比如同時也消減了來自李太后的壓力,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張維這個暗樁,等等。

  而對于張圭來說,他同樣也需要這么一個臺階,在一個君臣和諧的氛圍里同祁鈺“商討”馮永亭一案,將他不在京城這段時間所失去的權力,盡快收攏手中,為接下來在軍中推行新政做準備。

  若不是祁鈺率領文武群臣到郊外親迎張圭的提議對于雙方都有利,一向吵嚷不息的朝堂又怎么會這么快就統一了意見。

  所以說,朝堂上從來就沒有什么單純的師生情誼、君臣相契。

  后宮,也同樣如此。

  想到今生境遇的變化,黃宜安就忍不住感慨萬千。

  今生她決定掙脫皇后的枷鎖,重新審視和祁鈺的關系,小心翼翼地去試探祁鈺的底線,在他容許的范圍內讓自己活得更自在一些。

  結果卻驚異地發現,祁鈺對她的底線一再降低,關心呵護她,不合規矩地賴在坤寧宮不走也就罷了,竟然連選妃之事也一再推據,如今更是連朝中之事都會同她議論!

  這完全是黃宜安所始料未及的。

  若不是近日祁鈺忙著迎接張圭回京一時,每日早出晚歸的,兩人相處的時間極少,黃宜安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像之前一樣克制而自如地和祁鈺相處了。

  與祁鈺“和解”的同時,黃宜安也發現,前世護她至深的李太后,今生卻像是變了人似的。哪怕她使盡渾身解數,將前世所學的本領統統孝敬上,仔細妥帖地完全按照李太后的喜好來,也沒有獲得李太后與前世一樣的信賴和愛護。

  并不是說李太后待她不好,只是那“好”不是給她的,而是給合格的皇后的……

  時間久了,次數多了,黃宜安有時候就忍不住想,是不是前世她和祁鈺與李太后之間的相處,也便如眼下的輿情一般,只看到了浮于表面的冷漠或是關切,而忽略了這背后的真相因由呢?

  可惜前世已經逝去,真相已經無法探究,她唯一能做的便是活在當下,過好這一輩子!

  “阿梅,你去小廚房吩咐她們準備些醒酒湯,另外,暖胃易消化的羹湯也準備一些,溫在爐子上,以防陛下回來要用。”黃宜安吩咐阿梅。

  祁鈺此番親去郊外十里長亭迎接張圭,君臣少不得一番宴飲以訴離別之意。那種場合,飯吃不了幾口,酒卻要一杯接著一杯地喝,最易傷害胃腸。

  提前準備著,等祁鈺回來了也好給他醒酒暖胃。

  阿梅笑嘻嘻地應了。

  陛下關心娘娘,娘娘體貼陛下,帝后融洽和睦,才是她們這些宮人之福,也是天下人的福氣!

  且說祁鈺率領文武群臣,在百姓的拜迎聲中一路出了京城,直奔郊外設宴的十里長亭而去。

  禮部早已將一切安排妥當。

  祁鈺到達時,派去探問張圭行程的小將飛馬來報:“稟陛下,首輔大人的儀駕已經到了二三里之外。”

  祁鈺點點頭,道:“知道了。”

  二三里而已,很快便會抵達。

  祁鈺便沒有再去派人探問,只吩咐張維與陳丹等人檢閱迎接的各項事宜是否還有疏漏。

  可是讓祁鈺沒有想到的是,這二三里的路程,張圭足足走了近半個時辰。

  原本翹首期盼的文武群臣,這會兒也都緊了緊身上的官服,在寒風中苦站許久,眼底開始浮現不耐之色。

  祁鈺皺了皺眉頭,招了一小將近前,吩咐道:“你立刻飛馬去探,元輔為何遲遲未來,是否路上遇到了意外。速速回報!”

  那小將得令,立刻領命去了。

  不多時,那小將飛馬回報道:“首輔大人儀駕將至……”

  話剛落音,遠遠地便瞧見了威儀的儀仗悠遠而近。

  隊伍中比旌旗還要醒目的,是張圭那頂曠古爍今的三十二人抬的大轎,以及護衛在大轎旁的那一隊火銃手,派頭十足,威風凜凜。

  祁鈺眸底暗光閃爍,唇角卻已經揚了起來,朗聲沖在場的諸位大人們笑道:“元輔回來了!”

  聲音欣喜歡快,若不是朝臣們知曉張圭和祁鈺之間近來越來越明顯的矛盾,只怕也要同京城的百姓一般為君臣相契、盛世在望而歡呼附和了。

  祁鈺說罷,便邁步上前迎接。

  諸臣見狀,自然是呼啦一下都簇擁了上去。

  張圭一派的人見此盛狀,自然是志得意滿、得意洋洋;而反對張圭的那一撮人,卻暗自嘆息——張圭這排場,簡直比皇帝的還要大!

  兩派人各懷心思,跟在祁鈺之后,紛紛含笑迎接張圭。

  張圭遠遠地瞧見這盛景,眼底閃過一絲喜怒莫辨的笑意,立刻吩咐轎夫停轎。

  皇帝都率領文武群臣迎接到跟前了,他總不能還倨傲地端坐在轎子里,否則言官和百姓的唾沫星子能活活把他給淹死。

  抬轎的三十二人訓練有素,張圭一聲令下,轎子便穩穩地停住了。

  立刻有人上前打開轎門,攙扶張圭下來。

  張圭站定,抬頭看向涌向自己的皇帝和群臣,不由地豪情滿懷:來了!且看他如何扭轉乾坤,改變定局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