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二十八章 周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邊山根小心翼翼地等墨汁干了,才輕輕地把紙折好,從懷里抓出一把糖來往小寶的手上塞。

  “小寶啊,真是多謝你啊!過些日子請你吃喜面,福伯和福嬸也要來啊!”

  說著繞過意欲把糖還回來祖孫倆,腳不沾地地往前走去,嘴里還不忘夸贊:“我家孩子以后要是有小寶這么聰明該多好!”

  福伯臉上又是窘迫又是高興,街里街坊的替寫張字又算得了什么呢?怎么能要人家的東西!

  山根家日子苦,他是知道的,一個瞎眼老娘還有個未知事的弟弟,眼看著又要添張嘴,都靠他一個人養活,實在難啊。

  可小寶真是個好孩子,沒人不喜歡他。又聰明又漂亮,簡直就像觀音座前的小童子一樣。

  福伯每逢聽到有人夸贊他,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樣甜。

  罷了,等去山根家吃喜面的時候多拿幾只雞蛋好了。

  “老丈,這孩子幾歲了?”燕肯堂問福伯。

  “怕是也有六七歲了。”福伯說道。

  燕慶堂聽了奇怪,忍不住開口問:“老人家,他不是您的孫子嗎?”

  福伯呵呵笑著,對小寶說:“寶兒啊,你端一碗熱湯給前條街的傻阿大送去,這么冷的天他連熱水都不會燒,叫他喝口熱湯吧!”

  說著盛了一碗餛飩湯放進小籃子里,讓小寶提著去了。

  等到那孩子離開了,福伯才轉身向燕家兄弟解釋道:“不瞞二位公子,這孩子并不是我親生的孫子。我那苦命的兒子并沒留下后,這孩子是我撿的。”

  “撿的?”燕慶堂瞪大了眼睛道:“這么好的孩子誰家舍得不要呢?”

  “嗐,誰說不是呢!”福伯嘆息了一聲道:“今年春天的時候,有幾個做皮貨生意的,說是從北邊來的半路遇到了拐子拐孩子,他們仗著人多把人截下來了,但這孩子當時就發著高燒,迷迷糊糊的眼看要不行了。

  他們忙著做生意,沒人能照顧這孩子。想著我家里沒兒沒女,就托給了我。

  說到底還是這孩子命大,那么高燒了十幾天,竟然挺過來了。

  又休了養了一些日子,就能說話能下地了。我一看是個頂聰明的孩子,只可惜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原來的事了。

  家住哪里、姓甚名誰通通不知道。可卻聰明的緊,寫寫畫畫都會,什么東西一學就通,真叫個過目成誦。只可惜啊,我這窮老頭子沒錢供他去學堂。”

  燕肯堂聽了說道:“這孩子已然啟過蒙了,想必是被拐之前有人曾教過他。”

  能這么小就讀書識字,想來原本的家境應該不一般,起碼也得是小康之家。

  只可惜人海茫茫,這孩子又什么都不記得,也實在難以尋覓他的親人。

  正說著,那孩子提著空籃子回來了。

  燕肯堂不免多看他兩眼,總覺得這孩子莫名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可自己之前又絕對沒有見過他,或許是投緣吧!

  “七哥,不如我們……”燕慶堂欲言又止。

  “孩子,你可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燕肯堂蹲下身問小寶。

  孩子輕輕搖搖頭,黑白分明的瞳子猶如寒潭中凝著兩丸墨玉,至清至澄。

  “慶堂,你背一遍。”燕肯堂回頭道。

  燕慶堂清清嗓子背了起來。

  福伯不識字,自然聽不懂燕慶堂背的是什么。

  何況這《諫逐客書》并非《三字經》、《百家姓》一類的童蒙幼學,他根本都沒聽過。

  只見燕慶堂毫不思索地一句接一句地往下背,心里頭實在佩服,到底是貴族子弟,門第高學問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燕肯堂留心看小寶,只見他全神貫注地聽著,等到燕慶堂把整篇文章都背完,他才稍稍轉過頭來。

  “你能記下多少?”燕肯堂問小寶。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小寶嗓音稚嫩,但吐字清晰毫不含糊,這么一篇近千字的文章他只聽過一遍竟然能一字不落地全部背下來!

  “七哥,這孩子是個天才!”燕慶堂忍不住大叫:“咱們應該把他帶回去!”

  他自認聰明,這篇文章也是讀了十幾遍才背下來的,可這孩子只聽一遍就全記住了。

  燕家人素來愛惜人才,就算小一輩的燕肯堂等人也不例外。

  所以燕慶堂敢說這話。

  “帶回去就不必了,”燕肯堂道:“不過這孩子的確難得,該去讀書。”

  燕慶堂也明白了他為何不帶走小寶,看福伯那難舍的眼神,分明是舍不得這孩子,他們老夫妻兩個膝下荒涼,好容易有個小寶陪伴,晚年還算有些樂趣。

  倘若就此把小寶帶走,他們不知要多傷心。

  更何況這孩子也很依賴福伯,他畢竟還太小,除了讀書還要有人疼愛照顧才行。

  “老丈,你們家住在哪里?”燕肯堂問福伯:“今日天晚了,明天我到您家去拜訪,商量一下小寶讀書的事。”

  福伯聽了趕緊說:“老朽的家就住在后邊街上,東邊數第五家,院子里拴了一條大黃狗的就是。”

  燕肯堂于是跟福伯道別,和燕慶堂一起回了學舍的住處。

  在這里讀書的大多是金陵本地的子弟,其中有幾個同燕肯堂頗交好,燕肯堂于是向他們打聽了城中哪里的私塾好。

  最后選定了一家,離福伯家又近,塾師又是個飽學之士,品格端方,學問淵博。

  第二日上午燕肯堂特意告了假,到福伯家里領上小寶去了私塾。

  替他交了三年的束脩,行了拜師禮,就安頓下來跟著先生習字讀書了。

  此后又給福伯租賃了一家臨街的鋪面,雇了個小二,從此就在這里做餛飩生意,不必再風吹雨淋地挑擔子沿街叫賣了。

  福伯自知遇上了貴人,對燕家兄弟千恩萬謝,開口閉口都叫“恩公”。

  燕肯堂道:“老人家不必如此,我這么做只是想要小寶將來學有所成,為國為家有所裨益。”

  “恩公,這孩子還沒大名,就請你賜一個吧!”福伯顫巍巍道。

  燕肯堂不推辭,略一思索道:“就讓他隨你的姓氏,叫蘭子安就好。”

  取名子安,是因為第一次見他時,這孩子寫了個安字。

  燕肯堂不日就要回京,特意囑托了金陵的兩位同窗代為照應福伯一家,言明日后小寶進了學,定要寫信告訴他。

  他沒對福伯說明自己的身份,但因為和這里的同窗有聯系,將來小寶若是進京盡可以同他見面就是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