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九章:何為武俠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驚喜只是剛剛開始。
就在今天,節目組又收到了袁潭秋的消息,說是“兩地學者話武俠”的節目,再增加兩位嘉賓。湖南衛視本沒有多意,增加就增加吧,反正多給幾句臺詞就是了。而且,與兩位老先生同臺的想必也是一方之名人。若是能夠一同前來,自然是多多益善。
可是,待節目組得知兩人名單之后,一下子卻是石化呆住。
“金庸,倪匡?”
不會寫錯了吧。
這兩人,那可是華人眼中的偶像呀。雖然他們兩人可能在學術上面,不如眼前的兩位。但是,金庸與倪匡在聲望上,卻比袁潭秋及徐良強上了不只一點半點。在他們再三確認之后,始才知道。袁潭秋與金庸,倪匡本是多年好友。如今能夠被他請來,還有什么不相信呢。
一經確認過后,湖南衛視節目組簡直就是大喜過望。這樣的兩位大家,以前就是花錢請也請不到的。如今居然從香港免費跑到湖南衛視,湖南衛視不好好炒作一翻,那就是傻子。當天幾乎是所有節目播出過后,都時不時的彈出一個廣告。
說什么,“兩地學者話武俠”節目,再添文壇巨匠。金庸,倪匡,與你暢談心中的武俠。
金庸的文學地位,傳到現在,基本上可以說是武俠的代名詞。后世很多人尊稱金庸,認識的或者都叫金庸為查先生,不認識的,或者純粹崇拜金庸的讀者,恐怕突口而出的呼呼,便是“金大俠。”
再有香港奇才倪匡,別以為倪匡就是寫衛斯理的。若是他只寫了一部衛斯理,那倪匡怎么敢叫奇才。除了衛斯理以外,倪匡寫了一大堆小說。像什么偵探,科幻,神怪,言情,市面當中的有的小說,他都曾經寫過。就連武俠,也有一部出色的作品。或許你就曾經讀過,這篇名為“六指琴魔”的武俠作品,便是出自倪匡之手。
當年金庸寫天龍八步的時候,與妻子去旅游,于是便將天龍八步交給倪匡代寫。從中可見,倪匡的筆力何等的精湛,一般人還真發出不了。這里有一個趣聞,那就是倪匡非常討厭金庸筆下的阿紫,于是,在他代筆期間,他靈機一動,做了一個小小的修改。而金庸回來之時,他對金庸說道,“不好意思,我將阿紫給寫瞎了,你看著辦吧。”
可以說,兩人在文壇的名氣,恐怕國內只有還未逝世的巴金才能比得上。
節目在主持人的開場白之后,一翻向別人介紹,終于拉開序幕。
湖南衛視為了播出這一期節目,特地撤銷了當天晚上播放的電視劇。為的就是在黃金時間檔推出一款打造湖南衛視文化品牌的電視節目。如果這一期節目籌辦成功,或許未來一大堆文化名人,或者其他有重大成就的學者,也都有可能上得湖南衛視。
最近央視搞出了一個“百家講壇”,說實話,湖南衛視可是眼紅呢。只是自己地方電視臺沒啥名氣,一些大家也不愿來。就算湖南衛視想搞出百家講壇一類的節目,也無能為力。如今有了袁潭秋及徐良加盟,本就讓湖南衛視欣喜異常。現在又來了金庸,倪匡。
如此來看,湖南衛視還真有可能與央視的百家講壇拼得一拼。
當然,陳佳一嘛,卻是被湖南衛視無視了。并不是說陳佳一名氣不怎么樣,縱所周知,現在陳佳一的名氣可是火爆的多,比當紅天皇巨星都火得多。但是,陳佳一畢竟才剛剛展露頭腳。未被正統文學承認。
也就是說,陳佳一再有才,寫的小說賣的再火,也沒人承認他的合法地位。
“說到武俠,我們便會產生一個疑問,到底什么才是武俠。”
主持人第一句話,緊扣這一期節目,問出了何謂武俠。
“為此,我們請到了兩地重量級的佳賓與大家一起討論,什么才是武俠。”
這時,節目組持人首先便將話題,拋給了陳佳一。
“您好,陳大,我可以這么稱呼您么?”
“可以,大都讀者一直都稱呼我為陳大。”
“這里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讀者對于網絡作家稱之為大大呢?”
想必不任是主持人,就算是讀者恐怕也不知道,為何將作者稱之為大大?
“大大應該是讀者對于網絡作者的一種尊稱,字面上的意思是大能,大才之類。只是又不能直稱我們這些網絡作者是為大能,或者大才之類,于是,便有了大大的稱謂。”
“原來這樣,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一層含義。那么,陳大您對武俠的理解是什么呢?”
“在我的理解當中,武俠是一種文化。而不是先有武俠小說,才有武俠文化。應該是先有武俠文化,后有武俠小說。其中的武指的是武力,俠,我認為是中國一直傳承的學問。其中他包括道,德,義,理,信,誠……
眾人聽到陳佳一如此分析,皆是暗暗點頭。這樣的解釋,應該很恰當。雖然很多人對于武俠的理解各不一樣,但若是聽了陳佳一這一種解釋,想必也不會反對。
停了停,陳佳一繼續說道,武與俠是相輔相成的,當俠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武可能就會起到重要的作用。當武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那么俠便體現了他的高大。正像金庸老先生寫的郭靖郭大俠,他便是俠之大者中的人物。他用他的俠義,聚集萬千俠客與他一起共守襄陽城,這便是只有俠才能做到。若只是武,恐怕這個時候也難有作為。”
“好,說的好。”
聽到陳佳一說完何謂武俠,一眾大家,皆是拍手撐好。特別是倪匡,表現最為ji動。而這時,主持人也將目光放到了倪框的身上。
“請問倪先生,您這么ji動,不知對武俠又有何意見?”
倪匡也是一個寫武俠的高手,雖然武俠小說產量不多,但怎么說,在武俠小說派別當中,也算有一定的地位。
“唉,武俠嘛,我對武俠文化哪有查兄理解深刻。再說,我寫武俠也不如查兄。要不然,我就不會另想新法,寫衛斯理了。”
言下之意,就是金庸這家伙的武俠體系太牛了。牛的倪匡也沒辦法,只好另開新路。強如倪匡這樣的奇才,能沒得辦法打破金庸的武俠體系。還好倪匡聰明絕頂,在科幻小說市場闖出了鼎鼎大名,倒也并不羨慕金庸。
倪匡說完,大家卻是笑了起來。
若是一個比較娛樂的節目,主持人還真想說一句,“金大俠呀,為啥你要將小說寫的這么好。你可知道,你寫的別人都沒有活路了。”
“我們不妨問問兩位研究學術的大家,看看兩位旁觀者,又對武俠有什么樣的理解?”
這時,主持人將話語轉向了袁潭秋,問道,“袁教授,您在研究學術的時候,有沒有專門研究過武俠文化,或者武俠小說文化。”
“武俠文化雖然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但前幾年的時候,我代了一群學生,也做過關于武俠文化的課題。特別是金兄為代表的新派武俠作品,這些小說當中的角色已經深入人心。就像小龍女,楊過,郭靖之類的人物,已經是武俠文化的一種體現。
而什么叫做武俠,這個我們也很難定義。若是引用,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之說,似乎也不太準確……后來,我與徐兄對武俠一詞專門討論過。為此,我們得到過相同的觀點。認為,武俠就是武俠。就像江湖一詞,其實并不要刻意的去做一種解釋。”
自古中華學問,皆有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奧義。而這個武俠,便與江湖一樣。是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文化。
“看來,大家對于武俠的理解都不一樣。那么,我們還是來問一問,金庸金老先生。不知金老先生對于武俠的理解,又是怎么樣的?”
“其實不管是佳一小友對于武俠的理解,還是袁兄,徐兄對于武俠的理解,我都基本認同。你要問我對于武俠的理解,恐怕我只能用我的十五部作品來回答您。”
金庸一生寫出了十五部武俠作品,應該還算完整的解釋了什么才叫武俠。
這個解釋,或許才是最貼切的。
“不錯,我想,也只有金老先生這十五部作品才能解釋什么才是武俠。只是至金老先生封筆,梁老先生退出武俠一界之后。如今不管是內地還是港臺,優秀的武俠小說似乎只出現過一部英雄志。其他一類,皆是平平無奇。更有人喊著,金庸之后無武俠的口號……”
回首當年金庸,古龍,梁羽生,一系列的武俠大師。只是至他們之后,武俠類作品就此斷層。真是十年武俠今何在,路人不禁問金庸。
“我想,主持人,你現在不能說這個口號了。因為,現在出了一部誅仙。”
這時,徐良坐在一邊,大力推崇起陳佳一的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