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相柳為報軒轅水淹冀州之野淹死數萬巫族族人之仇,遂離開祖巫大殿來到洪荒陳都附近的黃河里,做得洞府居于其中,每日施展法力發起大水淹沒人族。不多時相柳便察覺到人族共主舜派來治水賢才以治大水之禍,相柳觀察多久察覺到這前來治水的鯀為人忠厚單純,遂想的一策每日都將大水之勢減弱,讓鯀誤以為用筑堤之法能夠擋住洪水之勢,相柳見計策成功之后頓時大喜,于是施展法力將大水加大,一時間洪荒各地所筑堤壩皆被沖毀,洪水淹沒眾生,舜大怒之下將鯀困于羽山。
相柳見大水淹沒人族數萬,一時覺得大仇得報,遂甚為欣喜,卻被出島來洪荒游玩的逍遙散人吳傳道出手擒拿,被逍遙散人懲罰困在問道峰下一個量劫,吳傳道制服相柳之后便騎在自己隨潮流也在洪荒之上找到的一只黑牛當坐騎,話說吳傳道每每看著坐下的黑牛,老是想起那個黑牛麥片的廣告來,頓覺這黑牛跟自己還真是有緣分,遂起名曰“麥片”。
這一日吳傳道騎著麥片不知不覺便來到北方一座山里,吳傳道忽然心有所感,掐指一算良久笑道:“原來這里還有這番緣果。”遂拍拍麥片,往山里走去。不多時,吳傳道來到山里一個茅屋旁邊,此時從茅屋里倉皇跑出幾個人,邊跑還便喊有妖怪。吳傳道微微搖了搖頭,徑直走進茅屋里面,見地上有得一具尸體,其腹破開,有嬰兒啼哭與內,此尸體正是鯀,其腹內所生正是禹。吳傳道將大禹抱起,然后對鯀的尸體打了個稽首,“你的因果,由此嬰兒來化解吧!”說罷吳傳道一揮衣袖便見此處茅屋與屋內尸體盡皆消失,吳傳道坐上麥片,駕云直往蒲阪飛去,只因這舜繼位后便遷都蒲阪,所以吳傳道此時也只得往蒲阪飛去。
很快吳傳道便看見前面的蒲阪了,落云于地后,吳傳道將麥片趕去山中,自己化作一個老朽,懷抱嬰兒前來蒲阪。卻說這一日晚上舜夢中忽見有神光自東方而來,接著便見有一年輕道人懷抱幼兒而來,其坐于蓮臺之上,舜見得此人有些面熟,只是頗覺這位道人與自己有什么關系,似乎輩分在自己之上,那道人來時將嬰兒遞與舜說道:“要想根治大水災難,必由此子方才成功!”舜聞言大喜,欣喜之下遂從夢中驚醒。第二天清晨,舜正準備發告尋找懷抱嬰兒之人,忽見東方祥光耀來,舜大喜之下,親自走上街市。不多時,舜便見前面有一老人懷抱嬰兒四處串門,舜見之大喜,遂上前問道:“老人家,你懷抱嬰兒卻是為何?!”
“我這嬰兒日后有得大賢,可是老朽現在沒有能力撫養,所以想把他交之別人教養,只是卻不料這處沒人能夠收養。”老人說道,無奈的嘆了一聲。
“唉,我之罪過,竟然還會出現幼兒得不到撫養,老人家得不到照顧。看來我舜的治理還有問題!”舜聞言嘆聲說道,“不知老人家哪里來?!”
“我家本在黃河之畔,奈何大水忽發,家人遭難,只剩下我與這嬰兒。”老人搖了搖頭,“這大水之難何時才能夠得到解決啊!”
“老人家,不若將這嬰兒交與我撫養,老人家也由我來照顧,算是為我治理不善償還如何?!”舜聞言問道。
“你真個愿意收養這個嬰兒?!”老人忽的大喜問道。
“愿意!”舜點頭說道。
“即便這嬰兒的家人是萬惡不赦之徒,你也愿意?!”老人接著問道。
“他家人已經因大水而亡,我如何與這嬰兒計較?”舜嘆息道。
“那好,你且好生抱著他!”老人聞言一喜,將嬰兒遞給舜,舜接了過去。忽見面前華光大閃,老人已然消失不見,卻見夢中所見的年輕道人現于眼前,舜大驚拜倒在地口稱:“人族舜不知上仙前來有失遠迎,還望勿怪!”
“舜,你乃是我蓬萊第三代弟子,今日我給你的這個嬰兒乃是那被你怒而殺的鯀所遺之子,此子寄托鯀的治水大念,鯀的治水經驗皆被我以法力授予此子,此子日后有名禹!”吳傳道指點完舜,便見黑牛從不遠處飛來,吳傳道騰空而起,坐于黑牛之上,慢慢向遠處飛去,留下一句“日后這小子有得難題,只需跪拜蒼天,自有機緣!”
舜聞言躬身答道:“上仙走好!”
數年過去,人族大水之災還未解決,大禹經撫養已然成為年輕大漢,已取涂山氏女,生有一子名啟,忽覺自己似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一日聽得啟稱呼自己為父親之時,大禹方才想起自己從未聽誰說過自己的父親,遂前去相見舜,問起自己的父親,舜嘆息一聲便將大禹的父親之事告知大禹,大禹聞得父親乃是因治水而死,今日這大水之災尚且還在困擾人族,遂請命前去治水,舜因得吳傳道指點,知曉這大禹乃是天注定的治水之人,遂使大禹治水,派先主堯之弟有賢才之稱的契相助。
大禹治水,回憶起父親治水的經驗,覺得其中有些問題,遂多日行走于黃河之水流動之處,三過家門而不入。幾經驗證,大禹發覺這堵水不如疏水,將河水多開流道引之入海自然可解水災之難。于是大禹安排人手開挖河道,將之引往東海。卻不料這其中多有困難,此處東海,一路上多有高山相阻,高山上多有妖怪,常人不得進去。大禹見這治水災的根本方法已經找到,可是面對這些高山峻嶺卻又要放棄,有些遺憾,忽然想起自己出發時舜帝對自己說過有上仙指點,言自己遇有困難之時便上拜蒼天,靜心祈禱,自然有解決之法,當下大禹跪拜在地,俯身拜蒼天敬道:“我大禹今日治水災于此,卻被高山所攔,望上蒼可憐人族幾經水害,賜我人族開山之寶,以便人族治水!”話剛說完便見一道巨光從天而降直劈向困擾大禹等人多時的大山,頓時便聽轟隆一聲,大山竟然被一劈兩斷,只中間被劈開一條峽谷,讓大水能夠通過,那道巨光劈開大山之后飛到大禹手中,卻是一把巨斧,大禹見之大喜,跪謝蒼天:“人族大禹多謝蒼天相救!”遂稱手中巨斧為開山斧。
不多時忽見大水涌動,從中爬出一只巨龜附圖而出,來到大禹面前口吐人言道:“大禹治水乃是順應天道,小老二乃是此間水伯,聞大公將疏通河道以遷水東流,恐大公不知河流水脈之繁雜,特來送上河圖一副,以便大公成就此不世之功!”
大禹聞言頓時大喜,謝道:“人族大禹多謝河伯好意!”
“你且小心下方水脈之處,”河伯忽的提醒道,“那里有一大妖名淮水無支祁,掌控淮水水脈,本領非同小可,連龍族都對他速手無策。你雖有開山斧,卻不是那妖怪的敵手,見到他還是小心為妙!”
大禹聞言皺了皺眉,“多謝河伯提醒,小可自當注意。還希望那妖怪莫要與我為難啊!”
大禹得開山斧和河伯所贈河圖,對周邊水脈俱為知根知底,遂用開山斧將斬開九重山,使河水流入淮水,繼而流入東海,至于那讓大禹一直擔心的淮水無支祁卻也一直沒有現身過,大禹漸漸的也將這個心腹大患忘卻。不料一日,忽有人前來想報,說大水流通東海之境,一路上卻多有古怪,在開山峽谷之處,那水竟然還會涌起,已經對周邊人族部落構成危害了,大禹聞言大驚,連忙讓來人帶路前去一看。果見山口峽谷處有異狀,那水流于峽谷處卻并未全部流下去,而使堆積起來,使河水涌起數丈之高,大禹見此卻不知為何。手中開山斧只是一陣動彈,大禹只言此處不是高山,如何會有東西阻攔河水流下。正猶豫時,忽見身旁不知何時有一老道騎著黑牛過來,看了看河水處,說道:“妙啊,妙啊,沒想到這河水也能養這些靈物。”
大禹聞言大奇,不知這老道所言到底是說什么,遂轉過身來問道:“老伯,卻不知老伯所言指的什么?!”
“你難道不知?!”老伯似乎被大禹嚇到,見大禹還是一副奇怪模樣,老伯笑道,“你不知這水有靈性,多有靈物生于水中,而這靈物之最便是龍,這峽口將天下之水皆從此過,流于東海,可是峽口甚小,靈氣多留此處,遂有些大能之生靈多喜盤踞在此,你且看這河水涌起這般之高,你說像什么?!”
“像什么?!”大禹聞言看了看那涌起的大水,忽見大水里面現出一扇巨門,門上有兩龍盤旋,“難道是龍門?!”
“不錯,正是龍門,這峽谷靈氣甚重,又是多水之地,所以這水里面卻是養著一條龍啊!”老伯笑道,“所以我才說這里很妙啊!”
“可是,老伯。這水涌起,會禍害周邊人族的,我看只有屠龍方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大禹驚道。
“呵呵,這殺了一龍,日后還有一龍前來的,所以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殺龍這么簡單的!”老伯大笑。
“難道還有什么問題?!”大禹問道。
“這里養龍只因大水靈氣太足,不知水位高低,你還是先量下水位方才知曉如何避開龍盤踞此地!”老伯笑道。
“不錯啊!”大禹聞言大喜,忽的想起面前這個老人如何知曉這么多,定然是高人前來指點自己,遂拜伏在地說道,“晚輩大禹多謝前輩指點,可是晚輩沒有丈量之器,還請前輩告知晚輩如何得到?”
“被你發現了?!”老人哈哈一笑,然后金光一閃現出年輕道人模樣來,“這丈量水位之物,我會賜予你,你先將龍門破除吧!”
“如此,晚輩謹遵前輩指導!”大禹聞言起身走向那峽谷之處,揮舞大斧朝著龍門處劈下,忽然轟隆一聲,龍門破碎,大水轟然落下,濺起數丈高的水浪,接著水中現出一條青龍來,“是誰在這里打擾大爺休息?!”
大禹不答話,提著巨斧便殺向青龍,不多時大禹的巨斧將巨龍龍首斬殺殺了青龍。吳傳道看著這里點了點頭,大禹的修煉很像巫族的煉身之法,想必乃是幼時在東夷所學的本領。很快大禹便將九個龍門破碎,將那九條龍盡皆斬殺,龍尸被吳傳道收了起來,然后吳傳道拿出一件寶物,閃閃發光,看時卻是一根鐵棒,吳傳道笑道:“此乃是定海神針,你只要將之拋于東海海口處,則這水脈之靈皆被吸往東海,再也不會出現龍門之礙。”說罷便將鐵棒賜予大禹,大禹接過后將之拋向海口,落于海內果見洪荒水脈皆往大海流通,靈氣不在凝聚于峽口,大禹大喜拜謝吳傳道。
吳傳道看向一處,嘴角微微一提,“你終于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