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中計還是破計第三百八十六章中計還是破計 歷史上,“克什米爾”這個詞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文字首發盡在讀書閣)TXT電子書下載而現在,“克什米爾”以被用來泛指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蓬奇、吉爾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達克的廣大地區。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爾谷地,海拔較低,土壤肥沃,群山環抱,河流縱橫,風景如畫,民風奇特克什米爾谷地,是該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為穆斯林。
克什米爾約有9
000平方英里(23
000平方公里),大約有大英帝國那樣大小,擁有1100萬人口,這使得它大于世界上一半的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由信仰印度教的王子統治的君主國家,百分之七十克什米爾居民信穆斯林教。20%信印度教,其余的是錫克教徒和佛教徒。王子想要加入印度,但大多數他的人民卻想與鄰國巴基斯坦統一。
于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為了克什米爾爆發了長期戰爭,全然不顧當事人的心情。克什米爾未嘗沒有獨立成為一個國家的想法,但遭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只能夾在這兩個國家之間被分裂。這就是國際政治,沒有實力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
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印度對此強烈反對,聲稱這是印度內部事務。使克什米爾問題懸而未決,再通過一步步的行動,利用自身的實力將克什米爾逐漸蠶食或者通過一場大戰將其吞并,便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但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因為南洋聯邦的原因,印度非但未占到便宜,反而在克什米爾丟失了部分印控區,在美蘇的壓力下,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系,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于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范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也就埋下了日后沖突的種子。
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不只是想使東巴脫離巴基斯坦,也想借機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但戰爭的結果令他們失望,要想挽回局勢,其實也只有一條路,打下去,即便不能全部收復失地,也要使克什米爾問題得不到最終解決,得不到國際認可,以利日后再通其他手段加以謀取。
而對于巴基斯坦軍事領導人來說,東巴脫離已成定局,如果不在克什米爾有所收獲,將無法對國內民眾交代。因此,含在嘴里的肉是無論如何不能再吐出去的。葉海亞汗因為在戰爭中身先士卒,勇猛作戰,加上獲得的大勝利,已經挽回了在民眾中的聲望,自然不允許印度人再將這個勝利果實奪回去。
正如黃歷所分析的,即便印度真的瘋了,向西巴發動進攻,丟失些地方也沒有多大關系,國際社會是不會承認侵略獲得的利益的。而且援巴部隊到來后,失去的也會再奪回來,甚至可能會有回報。
全力保衛克什米爾,巴方既下了決心,聯合指揮部便好下令了。為了迷惑印軍,巴方同樣開始釋放煙霧彈。報紙媒體首先披露了印軍的調動情況,葉海亞汗發出嚴重警告,印軍如果向巴領土和克什米爾進攻,將遭到已經做好準備、嚴待以待的巴軍的猛烈反擊。一系列的軍事調動也相應展開,假象使印度人相信南巴聯軍正在集結于拉合爾和帕坦科特以北的克什米爾境內,兩個戰略欺騙似乎都成功了。
但實際上,南巴聯軍制定了一個更兇狠的計劃,要在印軍自以為得計之時給予其決定性的打擊。白天的一些軍事調動是做給印度人看的,晚上則開始大規模空運,向克什米爾增兵,巴軍第一裝甲師也從克什米爾腹地星夜回撤。
對于印巴雙方來說,時間都是寶貴的。印度人擔心亞共體援巴部隊的到來將改變力量對比,南巴聯軍則擔心真正的軍事計劃被印度人覺察,失去一次重創印軍的機會。如果不能一次將印軍打慘打痛,長久地保持軍事戒備,可是一件既費錢又耗力的工作。
十二月二十日,印軍開始展開行動,阿姆利則的印軍向邊境前進,做出攻擊拉合爾的姿態;帕坦科特的印軍也同時出動,向克什米爾推進。兩路印軍都出動了少量飛機,進行試探性攻擊。但印軍飛機立即遭到了南巴聯合空軍的有力攔截,損失了六架戰機。
印度人放心了,看來南巴聯合空軍已經中計,主要兵力正集中在拉合爾和克什米爾西南部,東南部的主攻可以開始了。十二月二十日夜,大批印軍從默納利出發,沿著二十一號公路北上,向克什米爾快速推進。
十二月二十一日早五點,印軍先頭部隊與克什米爾境內的巴軍守衛部隊交火,并突破巴軍第一道防線,進入克什米爾。
十二月二十一日早七點,另兩路印軍發動牽制性進攻,想使巴軍的判斷出現混亂,分不清哪里是主攻,哪里是佯攻,以便主攻部隊獲得更大的戰果。
早八點,巴總統葉海亞汗發表講話,斥責印度的侵略,號召軍隊和人民奮起反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消息傳開,立刻為國際社會所關注,南亞大陸再度爆發的戰爭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唉,印度人原來是自高自大,現在又是自作聰明。戰爭的真諦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力量弱時玩技巧和詭計,力量大時咱就來個泰山壓頂、堂堂正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可以說樣說,印度人的計謀獲得了部分成功,南巴聯軍確實將兵力集中在了拉合爾和帕坦科特一線,但卻不是為了防守,而是為了進攻。
克什米爾東南部人煙稀少,距離巴基斯坦太遠,基礎設施也嚴重不足,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也不可能建成什么大機場和空軍基地。如果南巴空軍遠離基地前往那里與印度空軍進行戰斗,那可真是中了印度人的計了。而印度空軍可以就近使用其境內的機場和基地,有以逸待勞的優勢。
基于這樣的分析,南巴聯軍才決定不在不利的地方,在不利的環境下與敵展開空戰。他們的計劃是最大限度地殺傷印軍有生力量,而暫時放棄克什米爾東南部,既然印度人再啟戰端,戰爭的結束便不是由他們作主了。只要印軍的實力受損嚴重,能夠占領克什米爾的部分地區,最終也要吐出來。
十二月二十二日凌晨四點,在給印度人又扣了一頂侵略者的帽子后,南巴聯軍集中了六個師的兵力突然對拉合爾當面的三個師印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這是一次出人意料的反擊,印軍只是做出越境的姿態以牽制敵人,沒想到敵人竟然會反過來展開猛攻。
局部優勢,無論是從兵力,還是從武器裝備上比較,南巴聯軍都占據了絕對的上風。誰說同樣的戰略戰術不能夠用兩回,此次進攻與之前的穿chā幾乎同出一轍,只不過上次是偷襲,這次是強攻。
印度人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痛苦,南巴聯合空軍的主力確實被他們“迷惑”住了,集中于拉合爾附近。這對正在克什米爾東南部向前推進的印軍是個福音,但對這里的印軍卻是個災難。而且南巴聯合空軍并沒有象他們想的那樣去遠途攻擊,而是將怒火全部傾瀉在這支佯攻的印軍頭上。
鋪天蓋地的炮火,披頭蓋臉的轟炸,攻擊直升機支援下的坦克沖擊,運輸直升機和轟炸戰斗機配合的敵后滲透,南巴聯軍用印軍試驗著“多兵器綜合威力殺傷法”。
中午十時許,印軍的左翼被突破,巴軍步七師和南洋混編旅向縱深推進,包抄印軍中路主力;十一時許,印軍中路正面的第三道防線被突破,被迫實施收縮;下午三時許,南巴聯軍再次在阿姆利則附近實施機降,使敵后兵力達到了三千余人,切斷了阿姆利則城外的五十四號戰略公路;晚五時許,印軍右翼被突破,師長阿姆拉陣亡,印軍傷亡慘重,又唯恐阿姆利則被敵所攻取,后路被截斷,開始撤退;晚七時許,南巴聯軍擊破印軍后衛部隊的阻擊,開始迅猛追擊。
敵人想干什么?還是象上回那樣實施戰略包圍,各個擊破?印軍高層被這突然變化的戰局驚呆了。象,太象了,達成突破,連續追擊,北上再戰帕坦科特,將兩支負責佯攻的印軍集團予以分別殲滅。從地圖上看,確實是與上次非常相象的軍事行動。
抽調空軍主力前往增援,前線部隊已經發來了無數次請求,敵人的空中打擊實在太猛烈了,部隊這么快便抵擋不住,關鍵便是敵人強大的空中打擊。但這樣一來,就打亂了原來的作戰計劃,下這個決心實在是不容易。
讀書閣感謝各位書友鼎立支持 (:回車)
.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