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十一章 越俎代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二卷揚帆起航第九十一章越俎代庖  得知徐晃全軍北撤的消息,孫皎和麋芳真正松了一口氣,這下子襄陽總算真正安全了,他們對孫紹佩服不已,讓他們焦頭爛額的內憂外患,孫紹只用了一頓酒、一封書信就解決了。(頂點)什么叫不戰而勝?這就叫不戰而勝。孫皎原本把指揮權讓給孫紹還有些保留,現在卻是再也沒有一絲猶豫了。

  孫紹卻是苦笑不已。徐晃走了,襄陽的危機是解除了,但是關羽的危機卻加重了。徐晃此去,要么是攻宛城——宛城殘破,現在又只有崔謙和周循帶著五千多人和兩萬義軍把守,聽起來人不少,但是戰斗力其實有限,要么是會合夏侯惇,截斷關羽的后路。按理說,他現在應該跟上去,但是他手頭沒兵,跟上去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有可能會遭到徐晃的截擊。他可不相信自己僅僅一兩千人就能對付徐晃的一萬大軍,更何況江東軍步騎野戰本來就不如曹軍。

  “麋將軍,請你立刻寫信給劉使君,請他無論如何抽調一部分人馬到荊州來。”孫紹對麋芳說,“我們的兵力嚴重不足,在曹操、夏侯惇沒有趕到之前,關公還能有所建樹,一旦他們大軍到達,關公隨時可能陷入重圍,以我們手頭的兵力根本無法解圍,需要他的援助。”

  麋芳雖然對關羽不感冒,可是這件事關系到荊州的得失,他也不敢怠慢,立刻按照孫紹的意思寫了一封急報,派人晝夜兼程送往成都。

  三天后,劉封帶著五千人馬趕到襄陽,緊接著,魯肅也送來了消息,他奉孫權之命帶著八千大軍已到沙羨,還有三四天就能趕到。孫紹大喜,他和孫皎商量了一下,隨即給魯肅回復,把最近的戰況告訴魯肅,請他不要來襄陽了,立刻取道江夏,趕往西陽、黽縣一帶,盡一切可能的騷擾夏侯惇,不要讓他順利的和徐晃合圍。

  安排好了這一切之后,孫紹和劉封一起,帶著七千多人尾隨徐晃而去,他對徐晃有些忌憚,不敢逼得太近,一路上走得十分小心,斥候派出五十多里去,遠的派到百里,不給徐晃任何機會。只是這樣一來,速度就很慢了,徐晃在幾次試探之后,發現占不到他的便宜,干脆放開了腳步,一直向北而去。

  劉封見徐晃走了,有些上火。他最近剛在劍閣一帶打了勝仗,心氣兒高得很,一心想著到南陽來立功,現在眼睜睜的看著徐晃在前面卻不能追上去,讓他十分惱火。他覺得孫紹雖然只比他小幾歲,可是豪情壯志卻差多了,一點膽氣也沒有,膽怯得和老翁差不多。

  “我要追上去。”劉封很直接的對孫紹說:“我不能就這么看著關將軍被曹軍包圍。”

  孫紹看著劉封,覺得很好笑。他知道劉封擔心關羽是假,想立功是真——因為關羽對劉封一直看不順眼,他覺得劉備的這個假子以后會是嫡子劉嫡的麻煩,多次在劉備面前表露過這樣的意思,劉封自已當然也清楚得很。他這么說,只是不想讓孫紹拒絕他而已,實際上他也不需要孫紹同意,因為他根本不受孫紹節制。

  “你有把握對付徐晃?”孫紹笑瞇瞇的看著躍躍欲試的劉封。劉封二十七八歲,身材高大,體格很健壯,兩眼炯炯有神,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

  “徐晃怎么了?”劉封不屑一顧,用鼻子哼了一聲:“我跟隨父親在劍閣的時候,徐晃就在曹軍陣中,我去挑戰,他也沒敢出來應戰啊。”

  孫紹差點笑出聲來。這個劉封真是匹夫之勇,他以為名將就是能打,都和張遼、曹仁一樣以勇力聞名,可是他不想想,張遼、曹仁固然是勇力聞,但是他們能到今天的位置,卻不僅僅是個人的勇力決定的,徐晃雖然不以勇力聞名,但是他的用兵才能又豈上劉封可以望其項背的。

  “他現在兵力可是兩倍于你。”孫紹故意激他說:“你要是打敗了,還怎么去救關公?我只有兩千人,還指著你打破他們的包圍,呼應關公呢。”他攤開手,頭搖得象撥浪鼓:“公業(劉封),我看還是安穩一點好,跟在他們后面,吸引一下他的注意力也就行了,何必冒險呢。”

  劉封嗤之以鼻,他懶得和孫紹啰嗦,轉身出帳,時間不長,他帶著自己的五千人邁開腳步追了上去。孫紹聞報,長嘆一聲。陳海怒氣沖沖的趕了來,抱怨道:“將軍,劉封這么不知好歹,萬一中了曹軍的埋伏怎么辦?我們兵力本來就不足,如果再少了這幾千人,恐怕會更危險。”

  孫紹反問道:“那你說怎么辦?”

  陳海濃眉鎖得象川字,大手握得緊緊的:“唉,催鋒營雖然精銳,可是人太少了,如果再多一千人,怎么能讓他這么自由。”

  孫紹擺擺手,打斷了他的牢騷:“讓將士們好好休息。”

  陳海一愣,隨即又興奮起來。通常孫紹這么說的意思就是說,馬上又有任務了。他雖然覺得兵力不足,摧鋒營雖然都有馬代步,和真正的騎兵相比還有不少距離,但是只要有仗打,他還是有信心的。

  鄧艾看著陳海興沖沖的走了,這才有些擔心的問道:“將軍,我們要追上去嗎?”

  孫紹轉過頭看了他一眼,嘴角一挑,反問道:“你說呢?”

  鄧艾習慣性的舔了舔嘴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從這大半個月的對峙來看,徐晃用兵很謹慎,他大概不會給劉封離下多少機會,陳將軍擔心的很有道理,萬一劉封被徐晃咬住了,我們是救還是不救?救,我們可能也會陷進去,不救,這五千人很可能全軍覆沒。”

  “全軍覆沒就全軍覆沒,關我什么事?”孫紹不以為然的聳聳肩:“他是劉使君的人馬,又不是我的部下,死了就死了唄。”

  鄧艾目瞪口呆,他想過很多種可能,卻完全沒有想過這種可能,孫紹居然對劉封的死活漠不關心。

  “那……我們怎么辦?”

  “什么怎么辦?涼拌”孫紹指了指帳外的戰馬,“我們有戰馬,徐晃追不上我們的,打不過,逃就是了。”

  鄧艾徹底當機了,感情孫紹不僅不關心劉封的死活,而且連關羽的死活也不關心。

  “士載,你猜猜,關公現在應該在哪兒?”孫紹笑瞇瞇的問道。

  “應該……在許縣吧。”鄧艾沉吟了片刻,然后笑了起來,他明白孫紹的意思了。現在孫紹的任務根本不是擊敗徐晃,他也不可能擊敗徐晃——以少勝多不是不可能,但是面對徐晃這種天性謹慎的人,這樣的機會非常小——同樣,徐晃的任務也不是擊敗孫紹,而是試圖堵住關羽的后路,如果能奪回宛城,那就更好了。不過,他只有一萬多人,想要奪回宛城的難度不小,他最大的可能是占住關羽可能回撤的路——比如新野城——等待曹操和夏侯惇大軍的合圍,他不會費心費力的來追殺孫紹。更何況孫紹的摧鋒營雖然不是正規的騎兵,但是有馬代步,逃命還是綽綽有余的。

  說到底,孫紹只要騷擾徐晃,而徐晃卻不能被孫紹騷擾,否則他就會無法自己的任務,放跑了關羽。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甚至可能不會花精力來圍殺劉封,更不可能以劉封為餌誘孫紹上當,充其量擊敗劉封就是了。

  孫紹見鄧艾恍然大悟,暗自贊了一聲,這小子果然有名將的資質,自己結合兩世為人才能得出的推測,在他看來卻很容易理解。

  “將軍,孫劉分兵了。”殷署匆匆的走進徐晃的大帳,面帶喜色的說道:“劉封不知死活,只有五千人居然也敢來撩將軍的虎須,真是送上門來的功勞。”

  徐晃看了殷署一眼:“你有什么建議?”

  “當然是回頭痛擊他了。”殷署不假思索,應聲說道:“圍住劉封,再把孫紹誘來,就可以將他們一網打盡,省得他們跟在后面不安份。”

  徐晃點了點頭,命人將趙儼和司馬懿等人請了來,趙儼也有些心動,司馬懿沉吟了片刻,卻連連搖頭:“不可。”

  “為什么?”殷署急了。這一路走來,除了攻克樊城之外,他們還沒有立功呢,這次好容易有了戰機,難道還要白白放過?“劉封只有五千人,連我們的一半兵力都不到,難道我們還不能擊敗他?”

  司馬懿笑了笑:“以徐將軍的才能,再加上諸位將軍的勇猛,打敗劉封不是難事。”

  殷署眉開眼笑,一點誠意也沒有的謙虛了幾句,眼巴巴的等著司馬懿下面的話。司馬懿一笑:“可是,如果我們想要全殲劉封,自己難免也有損失,本來就一萬多人就是孤軍深入,這個時候再因為一點小利而輕舉妄動,是不是有些不智?”

  殷署臉一沉,剛要反駁,司馬懿又說:“劉封不過是劉備的一個假子,只是一個偏將,而關羽卻和劉備情同兄弟,他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是都督荊州的大將,這次又攻破了南陽,甚至可能攻破許都,逼得大王從漢中撤軍。將軍說,是擒獲關羽的功勞大,還是殺了劉封的功勞大?”

  殷署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了。他看看其他人,徐商等人都點頭附和司馬懿的意思,和關羽相比,劉封只是一個小魚,不值得為他而耽誤時間。他有些尷尬:“那……就讓劉封在后面跟著不成?”

  司馬懿搖搖頭:“這倒沒必要,我并沒有說將軍的想法不可取,我只是不贊成以劉封為餌來誘孫紹而已。擊敗劉封,給他一個教訓,對于諸位將軍來說,應該不是難事吧?”

  殷署轉了半天眼珠,才明白司馬懿的意思,連連點頭表示同意。徐晃見大家意見一致,也不再多說什么,當下安排人馬。他做出向前急行軍的架勢,然后在朝陽附近埋伏下來。興沖沖的劉封接到消息后沒有做太多的考慮,一下子扎進了埋伏圈,等曹軍從四面八方沖殺出來的時候,這才傻了眼。

  經過一番血戰,劉封帶著兩千多人落荒而逃,徐晃也沒追趕他,轉身帶著人急奔新野。

  新野的幾百守軍根本沒有抵抗的勇氣,他們二話不說,舉城投降了。徐晃入城之后,一面派人加固城防,做好堅守的準備,一面派人打探宛城和夏侯惇的消息,通知夏侯惇他已經占據了新野,做好了作戰的準備,請夏侯惇及時予以支援。

  再次看到孫紹的時候,劉封無地自容,孫紹倒沒有多說什么,反倒安慰了他兩句,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名將,兵力又比你多出一倍有余,你敗了也是正常。不過,你現在只剩下兩千人,士氣又不足,是不是給劉備送消息,請他再派人來支援?劉封這次不敢再跩了,老老實實的聽從孫紹的建議,派人給劉備送出急信,然后安份守已的跟著孫紹后面。

  孫紹得知徐晃占據了新野,自然知道了徐晃的意圖,于是他渡過新野城東的比水,在一個叫湖陽的小城安頓了下來,同時派人通知宛城的崔謙和周循,讓他們小心守城,不要被徐晃鉆了空子。兩天后,崔謙送回了消息,他告訴孫紹說,他和周循已經做好了準備,安頓的百姓,關羽又運了不少糧回來,現在宛城有兵有糧,守個一年半載的不成問題。在書札中,他對周循贊不絕口,說他雖然年輕,可是做事很有條理,宛城能在短短的時間內修繕完畢,周循當居首功。

  看了書札,孫紹笑笑,崔謙是做過大事的人,他能這么認可周循,說明周循果然是有底氣的。現在看來,把周循扔到摧鋒營折騰了幾個月還是值得的,要不然他不可能融入這個圈子,就算本事再大,也很難得到崔謙這樣的人的認同。

  徐晃在新野立住腳跟之后,派司馬懿督殷署鎮守新野,自己趕往棘陽、涅陽一帶,關羽拿下南陽之后,沒有在這里留多少人馬,徐晃一到,這些縣的官員逃的逃,降的降,徐晃兵不血刃,就收復了三四個縣。這里原來是南陽典農所在,雖然大部分糧食已經被崔謙和周循收刮走了,但是多少還留下的一些,也足以讓徐晃補充自己的軍糧。有了糧,徐晃心里更安穩了,他在宛城外扎下了大營,也不攻城,只是靜靜的等待著。崔謙、周循仿佛和徐晃心有靈犀,他們也不出城攻擊,安安靜靜的守在宛城中,每天安排那些投奔來的義軍加固城防。

  關羽看著許縣的城墻感慨萬千,建安四年的時候,他曾經跟著劉備在許縣呆過一段時間,那段時間真是度日如年啊,劉備為了不引起曹操的猜忌,天天在后院種菜,后來好容易從許縣逃了出去,奪了徐州,結果還沒來得及睡個安穩覺,曹操就親自帶著大軍殺了過來。劉備當時正好帶著幾十人出城巡視,一聽說曹操來了,撒腿就跑,連給他送個消息都忘了,結果他被曹操堵在了下邳,和甘夫人、麋夫人等一起成了曹操的俘虜。建安五年,白馬一戰,他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隨后得到消息說是劉備在袁紹的軍中,他知道自己給劉備惹下了大禍,這才不顧曹操的挽留,護送著二位夫人留開。

  一想到這件事,關羽就對曹操有一些感激,如果不是曹操下令放行的話,他再勇猛,也不可能平安的走出曹操的轄區。只是這樣的感激只能藏在心底,不能在臉上表露出來。

  在許縣短短的幾個月,關羽和曹操手下的徐晃、張遼都結下了很深的友誼,只是建安五年一別,他們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如今張遼名震天下,鎮守合肥,徐晃雖然不如張遼,卻也是成名的將軍。曾已何時,關羽覺得有些無顏再見故人,可是今天不一樣了,他關羽憑著不到三萬的人馬,擒于禁,破樊城,在兩個月內拿下南陽郡,現在更是殺到了許縣,擊敗了曹操的留守人馬。

  他從曹操的手中奪回了天子。

  關羽十分激動。他知道,劉備在建安四年從許縣逃離之前,曾經接受了一份衣帶詔,受詔與董承等人一起討賊,二十年過去了,當年接受衣帶詔的人只剩下劉備一個,而他現在迎回天子,算是替劉備完成了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縈繞在心頭二十年的使命。

  主公得到這個消息,一定會很高興的。

  “孔休,收拾一下,隨我入宮覲見天子。”

  殷觀沒有動,他的嘴角顫了一下,沖著關羽使了個眼色。關羽不解的瞟了他一眼,雖然有些不快,還是揮揮手,讓旁邊的人退下。殷觀壓低了聲音,輕聲勸道:“將軍,這件事……還是先請示一下劉益州吧。”他頓了頓,又說道:“以將軍的身份,無詔不宜主動請見的。”

  關羽現在是蕩寇將軍,但他是劉備自己封的,并沒有經過朝庭的認可,而朝庭認可的蕩寇將軍是曹操手下的張郃。再說了,就算關羽這個蕩寇將軍的名份是沒問題的,他一個將軍也是不能主動入宮見駕的。殷觀這么說是給足了他的面子,實際上殷觀擔心的是更大的問題:劉備是不是愿意迎回天子?這個問題很棘手,因為從表面上來說,劉備一直是以尊崇天子為號召的,當然想要迎回天子,但是這年頭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太正常了,曹操還說他沒有篡逆之心呢,可是誰信啊?

  萬一劉備也有這個想法,那么關羽現在把天子迎回去,只怕不是功,而是罪了。劉備明面上不好說什么,但是他們四十年的君臣交情也就到此為止了。

  所以殷觀勸關羽慎重,在得到劉備的認可之前不要自行其事,免得到時候騎虎難下。他們現在這么順利的打到許縣,雖然有孫紹出其不意的奪取襄城的功勞,但整件事看起來還是很詭異——夏侯惇姍姍來遲,曹操還在路上,這些可以理解,但是留守鄴城的曹丕到現在還沒有動靜,這就不好理解了。

  如果要合理的解釋,那只能是一個,曹家為了擺脫天子,寧愿冒著成為叛逆的風險。他們有實力在,道義上的加分減分已經無法扭轉整個大局,他們很樂意把天子這個包袱甩給劉備。從這個角度來說,孫紹那么爽快的從襄城趕回樊城,放著近在咫尺的迎駕大功不要,似乎也就很好理解了。

  殷觀想得很多,但是他也深知關羽的脾氣,深怕說得太直白了,關羽會不舒服,所以他拐著彎提醒關羽,不要好心辦了壞事。

  可惜,他還是低估了關羽。

  一聽到殷觀的這句話,關羽的臥蠶眉就豎了起來,他勃然大怒:“自黃巾以來,主公征戰垂三十余載,大小數百戰,無數次的陷入死境,難道他是為了自己嗎?他是皇室貴胄,身上流的是高祖皇帝的血脈,這些年一直心懷漢室,無時不刻不為天子為奸臣挾持所痛哭,如今天子就在眼前,他如果聽到消息,必會日夜兼程的趕來見駕。我雖然只是一個蕩寇將軍,但我與主公義為君臣,恩若兄弟,他的心情我能不清楚?我去請見天子,與他見天子有何區別?”

  關羽不由分說的一通怒斥,把殷觀說得啞口無言,這些道理聽起來好象挺象那么回事,但是殷觀知道,這些都是關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是劉備的想法。關羽的特點就是太自以為是,他總覺得劉備的屬下之中,只有他最了解劉備,劉備也最信任他,其他人都不如他們之間的感情深,就連張飛都要略遜幾分,所以他對劉備忠心不二,與其說他是劉備的臣子,不如說他是劉備的兄弟,是不姓劉的宗親。問題是這只是他自己的看法,劉備是不是這么看,又有誰知道?這么大的事情,別說你不是親兄弟,就算你是親兄弟,你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劉備做決定啊。

  殷觀惱火得要命,絞盡腦汁的想勸關羽,可是關羽根本懶得再聽,只給了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入城請見。

  殷觀仰天長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