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一四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王松道:“回稟老爺,我們作坊里這兩樣都有,一般如果求快的書籍或者是一些小稿,都是用活字版,需要印刷質量上成,而且又不求趕時間的書籍,就用雕版。”

  商毅又道:“那么你們用的活字版用的字模都是什么材料做的?”

  朱書剛道:“回稟老爺,用的都是木活字模。”

  商毅道:“有沒有用銅、鐵、鉛模的?”

  朱書剛道:“回稟老爺,銅字模太貴,用不起,而鐵模、鉛模印刷出來的字跡模糊,都不如木模好用。”

  商毅點點頭,他知道中國是最早發眀活字印刷的國家,雖然活字印刷并沒有在中國大規模普及起來,但也絕不是像后期一些磚家所說的那樣,中國古代幾乎完全沒有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當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時最終成本也要低得多。但首先需要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遠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術難度也要大得多。中國歷史上的大規模活字印刷書籍只有幾次,而且還都是官方組織的。民間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簡易低級的印刷運用上。很少用來印刷書籍。

  事實上從明中期開始,在經濟繁榮的江浙一帶,用銅活字印刷逐漸出現并流行起來,其中最著名的有無錫的華家、安家,蘇州的孫家和南京的張家等,他們用銅活字印賣的書籍流傳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錯。不過中國本身的銅礦不多,而且銅又是流通貨幣的原材料,正如朱書剛所說,銅字模太貴,用不起,因此銅活字無法大規模應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實鐵模、鉛模其實也能替代銅模,但由于中國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煙墨為顏料的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夠表現的很好,但是在金屬活字上很容易變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樣通過簡單的壓印就能完成轉印。拓印也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為了保證能夠有效的印刷,還必須使用吸水性強的紙張,結果就是紙張的背面也會有墨跡,無法做到雙面印刷,無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都不如木活字。

  當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點:如果用木活字印書,大約印了200部左右,字模的字劃就因為吸收煙墨中的水分,脹大模糊。但總的來看,木活字的弱點卻比泥活字和金屬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國的活字印刷還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還是在清代,終都沒有超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終退出中國印刷行業,得等到清朝滅亡的前夕。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紀中期,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創造了以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為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術,才使歐州在印刷技術上一舉超過了中國。

  由于當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前期,古登堡的印刷術出現,使得印刷品的成本大為下降,而速度卻提高了許多,從而也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方便。后世有不少學者都認為,歐州能在十六、十七世際取得飛速的發展,縮短與中國的差距,甚至在十八、十九世際全面超過中國。古登堡印刷術的出現,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雖然現在離古登堡的時代以經過去了二百年,但古登堡印刷術卻依然還沒有過時,而且在技術上也沒有什么難度,其實中國的印刷技術以經很成熟了,只要弄出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即使是沒有古登堡印刷機,效率也不會差到那里去。

  鉛銻錫合金字模是很容易做到的,其實就是以鉛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銻和錫。這兩種礦產這個時代中國就以經大量開釆了,只不過這個時候銻和錫往往都被混在一起,全當錫礦來用。世界上最大的銻礦――湖南的錫礦山就是在明代開采的,當時就以為這里是錫礦,所以才取了這么個名字。

  當然鑄字也還有一系列的細節工藝:鉛字必須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須完全能夠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夠排列整齊。這需要特殊的工藝設備加以保證,還要有專門的修字工人進行磋磨處理等等,即使是在歐州,全套的鑄字工藝也是從十五世紀開始,逐步的改進完善,到十八世紀以后,才達到了很高的水準。當然鑄字的工作就更不用商毅操心,讓齊文遠去辦就行了。

  而古登堡印刷術最關建的油墨,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密秘,其實就是用亞麻油來調制,一直到商毅穿越之前,亞麻油還被用來調制油畫顏料。古登堡當年是將亞麻仁油煮沸,冷卻到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餾松樹脂得到的松節油精與碳黑攪勻后,放置一段后即成了油墨。

  在這個時代,亞麻和松樹等原材料都不缺,不過商毅暫時還不打算泄漏油墨技術,因此他只吩咐齊文遠,先去鑄一百個字模,并且將鉛銻錫的配比量告訴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按這個配比量進行鑄字,在一個月以內完成,然后等著自己試用就行了。同時又給了他兩百銀子,作為鑄字的費用。而自己另外找人去調制油墨,兩樣分開進行。這樣就不怕技術泄漏了。

  齊文遠雖然也聽得一頭霧水,但現在商毅自己的東家,又這樣吩咐了下來,又拔下了銀子,那么自己照辦就是了。因此接過銀子,立刻去聯系鑄字工匠。

  辦完了這些事情之后,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這才轉道回衙門。

  在路上王夫之也忍不住好奇,雖然他不懂印刷,但剛才在作坊里聽著,又看過實物,也明白了不少,知道活字印刷如果真正能夠大規模應用起來,確實可以使印刷書籍的成本大幅下降,盡管他還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重大意義,但有一點他還是明白的,書籍印刷的成本下降之后,更多的讀書人就買得起書了。因此也忍不住問道:“大人,你真的有辦法改進活字印刷的技術嗎?”

  商毅點點頭,道:“這也不是我創造的技術,在泰西諸國中,兩百多年以前,一個叫約翰內斯•古登堡的人就發明了這項技術,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當初游歷泰西諸國時,曾聽說過這項技術,現在不過是在我中華之地償試使用而己。”

  王夫之聽了,也不禁稱奇,道:“二百年前便可以發明此物,看來泰西諸國中,到也不乏智能才技之人。”

  王夫之跟隨商毅的時候不長,但也知道商毅編造的那一番游歷泰西諸國的經歷,因此兩人閑暇無事,也常向商毅詢問泰西諸國的風土人情,而商毅也正有意引導王夫之,希望讓他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從而來影響他的思想。除了說歐州歷史之外,也著重說一些文藝復興等近時期歐州的思想、文藝事情。當然商毅暫時還不敢說古羅馬共和國的元老院制度和歐州議會制度。

  雖然王夫之的思想中雖然還帶有許多天朝上國的優秀感,但他畢竟是另一個時空里中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還不致于把一切海外世界指為荒誕無稽,同時現在也正是求知欲極為旺盛的年經,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而且明朝在總體來說,還算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期,甴其是在民間的沿海地區,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在大洋彼岸還有國家的世界慨念。所謂中國長期閉關自守,其實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的時期。

  同時在商毅的隊伍里,不僅有外籍的傳教士,還有外籍的雇傭兵,王夫之有時也會和他們交談,從而也能印證商毅所說的事情基本都是屬實。而傳教士阿科尼亞通過觀察之后,發現商毅對王夫之十分看重,同時他也清楚王夫之在中國算是讀書人一類,如果能把他也拉入主的福音之下,也是一個重大的進展。因此也想辦法多和王夫之接觸,向他講說了許多歐州的歷史,當然也少不了主的福音之類。

  其實在王夫之看來,阿科尼亞屬于泰西諸囯的出家人一類,也就所謂的洋和尚。佛教不就是從天竺傳到中國的嗎?而天主教,不過就是另一個佛教而己。因此對他和天主教也不排斥。而且阿科尼亞的宗教態度也確實非常虔誠,對物資生活并沒有什么追求,很符合中國人對出家人的要求。中國的讀書人其實都喜歡和高僧、仙道一類的人交朋友,以顯得自己的淸高。

  雖然在一開始,王夫之多少還只是出自好奇的心理,但通過多方面了解,慢慢的也開始認識到,中國并不是這個世界中唯一的文明,在西方同樣也有一個完全不同于中國的文明世界,是另一種文明。事實上連王夫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中,他其實以經再把所聽到西方文化思想和自己學過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進行著一些比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