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八十章 大中天工全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當然肖天健的機械化的夢想實現的也并不是一帆風順,哪怕是他掌握著后世機械學的精華,但是在這個時代生產力的約束之下,他還是不太可能一下子就將各種機械都給制造出來。

  不過對于這件事,只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之后,肖天健便不再像以前那樣著急了,在世人看到了機器的優越性之后,自然而然的便會接受,并且逐漸的對它們產生依賴,再加上他通過努力,已經架構起來一個比較接近于現代的教育體系,長久下去之后,他大中朝便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出屬于中國人的設計師,使得中國人在未來立于不敗之地。

  但是除了機床之外,肖天健還需要技術工人,雖然前期有不少工匠效力于皇家機械廠,比葫蘆畫瓢幫著肖天健制造出了鏜床,而且下一步肖天健還會逐步的設計出車床、銑床、鉆床、沖床之類的機床,但是單有這些機器還遠遠不夠。

  有了機器今后還需要能操作這些機器的技術工人,于是肖天健又在機器廠的基礎上,決定下旨招募一些工匠的子弟進行培養,成立一所專門培養技術工人的技工學校,使之成為可以為大中朝源源不斷培養技術工人的場所。

  另外肖天健在組建了內閣之后,利用抽出來的閑暇時間,除了忙于籌建皇家機器制造廠,忙中偷閑設計各種機械之外,還著令工部牽頭,搜集整理民間許多行業的技術,編制成一套詳實全面的各種工藝的大百科全書,書名就定為《大中天工全書》。

  中國幾千年來,各朝各代無數代各種行業的工匠,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明創造出了很多工藝和產品,但是中國工匠們的習慣卻很不好,工匠們吝惜自家的手藝,往往是摸索出一些高超的工藝手段之后,卻敝帚自珍不肯外泄,還創造出什么傳男不傳女之類的舊習,盡可能的將所創制出的手藝封固于工匠世家之中,可是這樣的做法,卻導致了許多優秀的工藝無法有效的傳承下去,一旦一個工匠家族出現重大的變故,許多非常好的工藝手段便就此泯滅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這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也產生出了很大的消極影響,這樣的事例可以說是比比皆是,甚至于許多原來中國人創造出的手藝,歷史上傳到了外國,但是在創制他們的中國,卻逐步的消失了。

  很直接的一個例子,比如說在刀劍工藝上,中國唐代之前便創造出了聞名遐邇的橫刀、陌刀,這些鑄造刀劍的工藝,在歷經幾百年的朝代更迭到了這個時代之后,便已經逐漸的沒落,到了這個時代,在刀劍的鑄造工藝上,甚至于已經落后于東瀛小國日本。

  而唐代刀劍的鑄造工藝卻傳到了日本,日本工匠通過不斷的學習吸收和發展之后,在橫刀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性能優越的日本刀,現如今日本的刀劍質量已經超出了中國工匠所鑄刀劍的質量,使得現如今刀劍成了日本人出口中國的一種重要商品,也使得明代不得掉過來頭仿制日本刀的式樣和工藝來滿足軍隊裝備的需要。

  所以說肖天健對這樣的事情頗為痛心疾首,以前他沒機會沒力量也就罷了,現如今他已經身為大中朝的皇帝,不但有權力,也有這樣的實力,自然不愿意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于是他便令工部牽頭,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訪各種產業的高明工匠,對其加以保護之外,還通過政令的手段,將這些工匠世家傳承下來的工藝手法搜集整理起來,分門別類的歸納成書,將這些難得的手藝保存下來,并且今后傳承下去。

  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雖然非常難得,但是肖天健看罷了天工開物這本書之后,還是認為其中雖然記載了很多行業的技術,但是這本書卻還遠稱不上詳實,許多工藝手段不過只是籠統的對一些工藝進行了記載,也更無法體現出中國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眾多科技,必須要加以完善才行。

  這樣的做法肯定會招致一些工匠的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傳承下來的這些手藝一旦被“外人”所知,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自身乃至是后代今后的生計,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將他們所掌握的技法奉獻出來。

  對于這一點,肖天健也提前有所預料,在他提出讓工部牽頭整理各地的各種行業的技術手藝的同時,他和工部的官員們商議之后,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專利的概念。

  這里面便牽扯到了專利法的問題,肖天健在工部提出,要建立一套相對于比較完善的專利保護的法令,也就是編纂出中國第一部專利法。

  通過專利法,讓各地工匠申請專利,凡是申請了專利的工匠,他們的技藝都可以得到保護,不管是朝廷今后用到他們的專利,還是個人用到他們的專利,都要給這些專利擁有著提供一定的補償,使得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利益。

  另外肖天健還提出,各地官府要盡可能為這些掌握著高超手藝的工匠們,提供保護和支持,幫著他們擴大生產能力,更好的將這些難得的手藝保護和傳承下去。

  但是前提是這些工藝手段的掌握者,必須要將他們所知的工藝手法詳實的記錄下來,保存在工部的專利局之中,今后一旦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失傳了這些手藝,而工部還能通過保存的記錄,將這種失傳的工藝手段復原出來,繼續傳承下去。

  這種事情肖天健提出來之后,工部便開始著手辦理,但是對于很多官吏來說,覺得肖天健這么做有點小題大做,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工匠也是他肖天健的臣子,現如今朝廷要編纂一套全新的《大中天工全書》,那么這些工匠們便有義務貢獻出他們的手藝。

  至于什么專利保護,這個時代的官員還有普通人,都根本沒有一點這方面的意識,更談不上主動保護了,而肖天健提出什么專利保護,在他們來看,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許多人認為,只要皇帝要的東西,去找工匠們要就成了,何必要再給他們拿錢,還要保護他們的利益?誰要是不肯交出來的話,只需要將他們拘來,一通板子下去,諒他們也不敢不說。

  但是肖天健卻在工部說的明白,這件事只能采用柔和的手段來辦理,決不許各地官府,為了搜集這些工藝手段,便對那些掌握著這些技術的工匠們輕易動粗用強,雖然這么做短時間可以將很多工藝技法收集整理出來,但是對于長久來說,卻并不利于繼續讓工匠們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而且這套《大中天工全書》將會作為一個開放的書庫,每隔幾年時間,便要對各個行業進行重新整理補充,將各種新創造出來的工藝補充進去,不斷的進行完善。

  當然這套《大中天工全書》也不會作為公開刊印發行的書籍上市銷售,而是作為技術資料放在工部之中作為技術儲備,隨時可以備查,否則的話就等于把許多技術都給公開化了,如果都是中國人采用的話,倒還不成什么大問題,好歹肉爛都在鍋里面,可是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發展,一旦公開的話,許多技藝便會被流傳出去,這不就等于自斷中國人的財路了嗎?

  肖天健知道后世很長時間里中國人根本不知道技術壁壘的問題,即便是到了現代,中國的許多部門還不知道什么專利技術保護的問題,別的不說,就單說狡猾的小鬼子,就從中國弄去了不少的古老技術。

  比如說宣紙這一項技術吧,二戰之后日本人本來早就覬覦中國的宣紙制造技術,從清朝的時候便想盡辦法想把宣紙制造技術偷回去,但是卻一直沒有成功,七十年代的時候,日本人派出商團來中國,本來是想要談和中國合作生產宣紙的問題,結果有些中國官員,居然傻乎乎的帶著小鬼子到宣紙廠里面參觀,事無巨細的將整個宣紙的生產流程都讓小鬼子看了個通透,結果小鬼子高興的屁顛屁顛的便回了日本,合作生產的事情也自然不提了,沒多久日本工業化生產的宣紙便投放了市場,而且恬不知恥的稱中國的宣紙第一,日本的宣紙第二,但是日本的宣紙產量卻遠超過中國。

  還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帶頭為了防治瘧疾研制出來的青蒿素,中國人不知道自我保護,按照狡猾的外國人的要求,開什么學術研討會,以政治任務的要求,讓屠呦呦把整個青蒿素的研制公開,結果是中國人自己沒有申請到青蒿素的專利,卻讓外國人把青蒿素的專利給申請了去,用來大批生產大發橫財,但是作為發明者的屠呦呦卻對此沒有專利權,白白讓外國人大發橫財。

  這樣類似的事情在中國后世發生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而這種事情在這個時代,肖天健是絕不會再輕易讓它們發生了,所以在整理收集這樣的技術的時候,肖天健最先考慮的便是技術保護的問題,不單單要保護技術擁有者的利益,而且還要保護這些技術不能輕易的便被外國人弄去。

  不但如此,肖天健還下旨令工部想辦法通過和西方傳教士交流,盡可能的將西方的發明的技術也收納編纂到《大中天工全書》之中,分門別類的歸納起來。

  這套全書所收納的東西,不單單只限于各種生產技術,其中歸納起來,分為了幾個大科,其中有礦冶、農業、畜牧、醫藥、建筑、紡織、陶瓷、造船、機械、兵器等幾個大科。

  而每個大科下面又分作各個小的科目,比如冶金之中包括各種金屬礦產或者非金屬礦產的探礦、選礦、開采、冶煉、鑄造等等技術。

  農業之中包括各種農作物的品種、種植、選種、育種、采收、制作等等,其中也包括林業的范疇。

  畜牧又分為漁業也畜牧業,包括各種畜產品的品種,選種、養殖、繁育、雜交等等。

  建筑里面包括水利、道路、各種建筑營造、橋梁等等。

  如此林林總總,基本上將各種方面的事物都囊括其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編纂,總之只要有的行業,便盡可能的都收集起來,這件事將會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一旦做成的話,無疑對于肖天健來說,也是一件可以流芳百世的豐功偉績,對于中國的科技發展來說,將會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為了做好這件事,肖天健干脆將宋應星調入工部之中,專門負責這套《大中天工全書》的的編制,畢竟他之前便編著過《天工開物》這本書,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而這套《大中天工全書》則可以稱之為是在《天工開物》這本書的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沒有人能比他來做這件事更合適的了。

  除了編制這套全書之外,肖天健還告知宋應星他們這些受命的官員們,在編制這套全書的同時,還要想辦法研究,將各種工藝盡可能的量化,不要動輒便用什么這少許,那少許的字眼來代替,而且要想辦法弄清楚為什么這些技術產生的根本原因。

  中國許多技術的發展,都是通過不斷的摸索嘗試之后產生出來的,但是這樣的方法僅僅是達到了目的,卻并未發展成學科,許多發明這些技術的人,也僅僅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結果是技術不能帶動學科的發展。

  對于這件事,在朝中又引起了一番爭論,內閣大臣們和許多官員們認為現如今大中朝新立,正是到處都需要用人用錢的時候,肖天健提出搞這么宏大的工程,有浪費人力和財力的嫌疑,提出將編纂《大中天工全書》這件事延后個十年八年再說,到時候大中朝徹底穩定下來了,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再做這件事也不遲。

  但是肖天健卻認為,這不是拖延的理由,即便是眼下條件有限,但是這件事也是越早開展越好,哪怕是人手不夠,財力不夠,這件事也要先辦起來再說,讓宋應星先主持這件事開展起來,逐步的完善,時間甚至可以拉長一些,但是這件事必須要先開展起來。

  于是宋應星在受命之后,非常興奮,立即便選了幾十個人手,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將這套全書先構架起來,一部分人負責整理各種相關的古籍,一部分人則立即分赴各地搜集整理各種行業的技術。

  戶部方面為此按照肖天健的要求,也撥發了第一批的資金,作為他們的啟動的資金,雖然資金數被內閣一下砍掉了一大半,但是肖天健也知道戶部的難處,現在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故此內閣商議之后砍掉一大半的費用,他也沒有過分堅持,而是退讓了一部,采納了內閣的意見。

  這件事也讓內閣體會到了肖天健這個皇帝對于他們意見的重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肖天健這個強勢的皇帝,已經開始對內閣權力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協,這令內閣大臣們都很是高興,于是這件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步的開展了起來。

  (今天特別鳴謝風沐春江朋友的不吝打賞!多謝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