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七十一章 專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當許逸陽意氣風發的說完那句電影臺次之后,這場乏善可陳的表彰大會,便宣告結束。

  表彰大會結束之后,到場的記者們都涌向許逸陽,希望對許逸陽進行現場采訪。

  但是,許逸陽以自己太累為由婉拒了,同時主動把校長推了出來,對記者說:“諸位可以采訪一下我們中海外的校長,我們平時沒少接受校長的教誨。”

  許逸陽忽然來了這么一句話,讓一旁的校長驚訝又感動。

  自打有了這事兒,許逸陽對學校的態度一直有些抗拒,雖說處理了陳彥輝讓他緩和了不少,但態度依舊是有點冷淡。

  這時候忽然體貼一下,倒是讓人感覺異常溫暖。

  晚上,央視把火災的事情放進了新聞聯播。

  就連今天自助消防站的事情,也被加了進去。

  許逸陽已經麻木了,就算BBC、CNN也播出這個新聞,他也無所謂了。

  反正自己已經打定主意,就當一次推廣消防的吉祥物,隨便怎么曝光都行。

  因為晚上要做專訪,所以許逸陽七點半自己打車去了中海衛視,到的時候盧笛已經在樓下等著他了。

  帶他上樓的時候,盧笛告訴他,央視聽說中海衛視這邊約了許逸陽做專訪,也想過來給許逸陽做個簡短的采訪。

  許逸陽點點頭,來都來了,被一個電視臺采訪,和被兩個電視臺采訪,其實沒什么本質區別。

  按照東道主優先的原則,許逸陽先在一個演播室里,接受了中海衛視主持人的采訪。

  中海衛視主持人詢問的問題,大都集中在事件本身,比如,詳細詢問許逸陽救火時的內心波動,救火時遇到的困難、有沒有想過放棄,以及為什么會做出捐款給受傷女童的決定等等。

  許逸陽的回答完全忠于實際,沒有刻意把自己描述的很偉大。

  比如他說,自己發現火災發生,想到網吧有大量滅火器,所以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過去幫忙,僅此而已。

  至于困難,無非就是初期滅火效果不好,感覺壓不住火勢,后來搬梯子把推車滅火器弄上去之后,很快就控制住了。

  至于放棄,許逸陽也直說,自己當時并不敢進到火場內部,腦子里想的就是從外部滅火,一直到所有滅火器用完為止,如果滅火器用完還不行,那自己就只能放棄了。

  捐款的問題就很簡單,無非就是考慮到一個小姑娘,將來還有很長的人生路要走,自己希望能夠盡可能減少這場火災未來對她的影響。

  中海衛視的主持人總想把他往煽情的路線引導,比如幾次隱晦的詢問,當時去救火,是否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其實稍微上道的人,這時候就會順著說些場面話,比如,救人要緊,自己的生命安全其實已經沒有時間去考慮了,腦子里只想著趕緊滅火救人云云。

  但許逸陽卻很認真的說:“我覺得,作為非專業滅火人士,我首先要保證的其實是自己的安全,否則盲目進入火場,很可能幫不上忙,反而把自己也搭進去了,所以我并沒有把生死置之度外,而是一直在提醒自己,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再全力以赴。”

  中海衛視的主持人稍稍有些失望,她其實更想要的是一個格外煽情、催人淚下或者讓人由衷敬佩的采訪,奈何許逸陽這孩子太實誠。

  結束了中海衛視的采訪,隔壁一個休息室里,央視記者已經做好了采訪的準備。

  央視記者的采訪現場很簡單,靠窗擺放兩張單人沙發,把房間里其他的東西盡量清空或者梳理整齊,記者和許逸陽面對而做,采訪就開始了。

  央視記者首先向許逸陽道謝,感謝他在這場火災中做的貢獻,也感謝他愿意接受央視的采訪。

  雙方客氣一番,你來我往之后,便進入了提問環節。

  正所謂千人千面,電視臺也是一樣。

  中海衛視想找煽情的切入點,而央視更希望從主觀意識做切入。

  比如,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在自己的網吧里,配置這么多的消防器材。

  許逸陽顯示認真解釋了自己防患于未然的動機,同時,也第一次在鏡頭前,用調侃的語氣說出了“火力不足恐懼癥”這個詞匯。

  央視記者對這個詞匯特別感興趣,笑著說:“你應該也是個軍事迷吧?”

  許逸陽微微一笑,輕輕點了點頭。

  記者也還他一個我懂你的微笑。

  了解我國軍隊發展歷史的,其實就算不知道這個詞,也知道這個情況。

  早些年我們相對落后,在戰爭中吃盡了火力不足的虧,尤其是當初在半島打的那場戰爭,可謂艱苦卓絕。

  后來,我軍痛定思痛,不斷加強火力配備,甚至超規格配備火力,就是因為早些年火力不足的虧吃得太多了。

  再后來,等西南戰事的時候,我軍曾在輪戰的炮火覆蓋中,把炮筒都打紅了。

  再再后來,各種單兵火箭筒多不勝數,一搞演習,單兵扛火箭筒的,比扛槍的還要多,問原因就戲稱為火力不足恐懼癥。

  隨后,記者又問:“許逸陽同學,能說說你為什么要搞自助消防站這個公益項目嗎?”

  許逸陽說:“這次事情之后,我們幾個發現,普通市民在遭遇火災之后,除了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這兩個選擇之外,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因為消防器材的缺乏,別人也很難救得了他,這次之所以能把火滅了,是因為有新世紀網吧四十多瓶消防器材擺在那,下次呢?下次可能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

  說著,許逸陽又道:“所以我覺得,應該在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救援的中間,加一個過渡性的選擇,就是讓別人能夠到自助消防站,用那里的消防設備去救別人,就像我這次救人一樣。”

  微微一頓,許逸陽繼續說:“我來中海之后,發現中海的老弄堂很多,有大量居住十分密集、違建現象十分普遍的棚戶區,有不少一家人的居住面積也不過十幾平米左右,這樣的地方,火災隱患氣勢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

  中海老弄堂里的房子條件確實很艱苦,不但人多擁擠,而且很多甚至根本沒有衛生間。

  一直到21世紀,還有老房子里的住戶在排隊用公共廁所,或者家里用手提馬桶。

  央視這位記者派遣到中海已經好幾年,對中海的情況非常了解,聽到許逸陽這么說,也贊許的連連點頭。

  居住在這里的,相當一部分是經濟條件沒那么好的住戶,強制要求他們在家中常備防火設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2020年,也沒聽說居民必須在家中配備防火器材。

  所以,許逸陽覺得,如果自己真把自助消防站做起來,一定有人可以從中受益、一定有人可以因為自助消防站,免于身體受傷、免于財產損失,甚至免于死亡。

  只要有人能夠受益,那這件事就值得做!

  央視記者也覺得許逸陽這個想法非常實用,而且非常值得大力推廣。

  于是,他接著問:“從你個人來看,你覺得大部分人在日常防火的概念里,都會犯哪些錯誤或者有哪些疏忽?”

  許逸陽說:“缺乏防范意識是第一,沒有消防設備是第二,沒有經過相關培訓是第三,過分自信是第四。”

  說著,許逸陽認真解釋道:“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發生在居民區里的火災,都是從很小的規模開始、然后逐漸蔓延起來的,這個蔓延的過程非常關鍵,如果及時撲滅就能避免,但如果方法不得當,很有可能最終會釀成大禍。”

  “一場最終導致多人傷亡的大火,火勢也是一點點蔓延起來的,在著火前期的二十分鐘內,只需要一瓶滅火器就能解決,但恰恰就是因為沒有一瓶滅火器,才讓火勢從小變大,最終一發而不可收拾。”

  “火災發生的那一刻,很多人還會犯下同樣一個錯誤,就是主觀的認為自己可以搞定,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往往會手忙腳亂的嘗試自己滅火,但忽略了要及時撥打119,等火勢真正不可控的時候,再打119,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撲救以及逃生的最佳機會,這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有了自助消防站,再搭配一定的宣傳科普,先教會市民防火,然后教會市民在發現火勢,第一時間報警,第二時間逃生,第三時間再取滅火器進行控制,一場大火也許就可以避免。”

  記者非常贊同的連連點頭,說:“你的消防意識確實非常好,甚至可以說是我見過的、非專業領域的人里面最好的一個,我相信你剛才的這段話,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也會有很大的啟發,比如,盡可能自備一些消防器材、火災發生后第一時間先撥打報警電話,然后再試著滅火,而不是光想著滅火,卻忘了打電話報警,希望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牢記這些金玉良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