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99章 獨辟蹊徑桃花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星月書吧,最快更新!

  “這軌道馬車我還是頭回坐,沒想到這么平穩,感覺比坐船還舒適啊!”

  “四輪馬車本來就相對兩輪馬車要平穩一些,因為裝置不同,不僅是增加了轉身裝置,更重要減震這塊也強許多。而行駛軌道上就更平穩了。”

  軌道馬車也就有軌馬車,也是出自秦瑯的發明,最早是使有在礦山和碼頭,比普通的馬車更大更堅固,能裝載更多的東西,有軌的馬車能提高動力,加快效率,甚至減少畜力。

  一般還會裝有剎車裝置,下坡的時候可以剎車控制速度。

  看似只是馬車跑在鐵軌上,但實際上比跑在普通路上要輕松的多,馬匹可以拉動更大的馬車,甚至是多車廂串連一起,大大提升效率。

  魏昶感嘆著道,“當年三郎你從鎮撫司去做轉運使,大搞這些運河漕運,修馬路,建橋梁,好多人還認為你大興木土是擾民害人而彈劾你,說你要讓大唐重蹈楊廣之路呢。”

  秦瑯笑笑。

  大唐如今有這么興盛,可以說不僅僅是稅賦等制度上的革新,也跟秦瑯當初主持的大基建離不開的。

  當初到處興修道路橋梁,修水庫加固堤壩,疏浚河道,開挖運河·····

  不僅僅是提升了交通運輸能力,也帶動了大量的百姓賺錢,畢竟新制度下,不用再免費服役,參與這些基建工程可是有工錢拿的,而這些基建,又消耗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木石等等材料,也是促進了工商業。

  那些大大小小的工程,聚集那么多工人,又帶動著當地的商品消費,附近百姓不僅能來做工賺錢,還能把自產的糧食蔬菜豬羊雞鴨等也拿來賣。

  這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內循環加速過程。

  結果就是在農閑時修建的這些工程,不僅沒擾民害民,還帶動了消費,增加了百姓收入,也帶動了工商業的發展。

  而運河道路等的改善,又加強了商品的流通,改善百姓生活同時,為朝廷帶來更多的商科。

  循環不斷,越來越好。

  同樣是大興土木搞工程,楊廣搞亡了國,修東都挖運河,搞的天怒人怨,貞觀搞大基建,結果卻成了貞觀盛世的發動機。

  看似不可思議,實則里面的門道還是很簡單的,楊廣搞工程,強征百姓免費做役,大家得自帶干糧去做工,不僅沒半點好處,累死累活還要耽誤家里生產。而朝廷做工程,全是官府主導官府修建,一來不專業,二來貪污多。

  更加上所需的各種材料等,都是攤派到官府,最后又都攤到了百姓頭上,官吏們還要趁機再加碼魚肉一把。

  秦瑯的時候是官方規劃,然后招標競價,官府主要是負責規劃項目和監督工程,真正的建造這塊,材料這塊,都是市場商業行為。雖然也不免會有些貪污,但貞觀是開國之初,相對政治清明,吏治要好些,主持的秦瑯更不貪那點錢,所以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

  “呂宋也有軌道馬車嗎?”魏昶問。

  “有,主要集中于港口碼頭、礦區,另外舊金山和新金山如今也都開通了城市有軌公共馬車。”

  “城市有軌公共馬車?”

  “嗯,固定的線路,到站就暫停,供乘客上下,上車買票,價格相對實惠。”

  長安和洛陽這樣的都城,有專門的賃驢人,當然也有租車行,但相對來說,價格肯定比公共馬車要貴的。

  城市大,這個需求很大。

  呂宋的新舊金山如今雖然還遠不如中原大城,但規劃的較大,城區相對也就顯得很大了,要是沒有車馬,有時也很麻煩的。

  呂宋不但有軌道公共馬車,也有無軌道公共馬車,這屬于秦家投資的,秦瑯沒打算要賺什么錢,但實際上運行后,也還沒有虧錢,只能說是賺的不算多,但卻給居民提供了許多方便。

  “呂宋還有一種客運郵車,固定的城鄉線路,既郵送信件、小件貨物,也順帶載客。”

  這種郵車也都是四輪馬車,稱為大蓬車,除了郵件貨物外,一般還能載上七八個人,擠一擠有時做十來個人也是行的。

  車費同樣并不算貴。

  “聽著挺不錯啊。”

  “呂宋地方較大,人口卻相對較小。”

  在經過幾輪戰爭后,如今呂宋本島的平原地帶,基本上都掌控在了秦家手中,早期剛來時,也就幾座城池,城外也是以莊園、據點等形式存在,大家建起圍屋土樓木柵等聚居。

  不過現在,漸漸的大家都開始分散居住。

  因為呂宋地大人少,所以大家手里都有不少地,就算一般移民,往往也有幾百畝地,因此大家習慣于三三兩兩的分散居住。

  這樣也不用離自己的土地很遠。

  甚至他們往往會勸后來的移民者不要聚集居住,讓大家去遠處居住,這樣一來,他們的土地周圍的荒地就還有更多開拓的機會了。

  這也是因為如今不用擔憂土著的襲擊了,所以大家這里一家那里一家,遠遠相望著,也不用擔憂什么,不用再如開始那樣都擠在一棟圍屋里了。

  不過分散居住也有些缺點,比如人口相對分散,就使的這個道路等不好修,只能修幾條主干路,其它的小路沒辦法全修起來。

  另一個就是現在人口不斷從城周邊,向遠處輻射開來,距離上也越來越遠了。

  好在現在還只是初期擴張階段,大家主要是沿海、沿河遷移定居,能夠利用河道、海路運輸交通,這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要知道,長途運輸,海運的成本往往只是內陸運輸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就算是內陸地區的內河運輸,一般都只有陸路運輸的八分之一左右成本。

  沿海沿河居住在平原地帶,這就是如今呂宋的初期布局了,先來的就搶點離城市近離河海近的平原,后面來的,就只能不斷的擴散出去。

  呂宋本島,最好的地當然是新舊金山兩城,有優良的港口,有肥沃的平原,然后就是中央平原了。

  再接著是呂宋本島的沿海幾處有港口的平原,雁城、黑沙以及寧遠等。

  至于山區,暫時還只是建立了一些駐兵據點,或是一些礦點。

  至于外島,也只是先挑最肥的那些有優良港口的河口平原地帶先占了,其它的慢慢來。

  現階段,甚至很長一段時間,秦家面臨的問題都是地廣人少,土地到處都是,缺的都是人。

  秦家僅一個呂宋中央平原和寧遠河谷平原,就不比關中平原小了,雖說呂宋處于海上,風暴多發,但這邊天氣好啊,不說一年三熟,用林邑稻種,一年兩收是沒半點問題的。

  每年受臺風影響,收獲會有些損失,但雨水充足,簡單的修一下水渠,那的土地也遠比如今的關中平原強上許多。

  不過秦瑯對呂宋的定位,卻并不是農業。

  糧食種植這塊,他只要求能夠自給自足就夠了,他一手制訂的農業政策里,對于所有的農民、地主們只有一條紅線,就是不管擁有多少田地,必須得種一定比例的糧食。達到相應規定比例內的糧食種植后,剩下的田地才能任意種植其它作物。

  這條主要是保障糧食安全問題,避免大家都去種桑、麻等經濟作物,導致呂宋到時糧食都還要進口,萬一被卡脖子,那可非常危險的。

  其實出這規定也是沒辦法,種糧食不賺錢,中原糧價非常穩定,國家儲備的糧食非常多,糧食根本賣不起價,呂宋就算直接從中原那邊運糧過來,成本都不算高。

  沒有特別的需求,呂宋的糧價當然也不可能高起來。

  而相對的,種蕉麻、黃麻、桑葉等經濟作物,其產出其實是要高出普通的水稻收益的,就如現在中原的蘇常湖杭一帶,這片地區原本也屬于江南糧倉,可這些年,因為蘇杭等地成為了大唐的東南絲織中心。

  所以無數的當地百姓現在都爭著種桑樹養蠶,甚至還出現了桑基種植,田埂上見縫插針種桑樹,或把稻田改做魚塘,塘堤上種桑樹、果樹,塘里養魚,然后上面還要搭羊圈。桑葉不僅養蠶,還能養羊。蠶屎又能養魚,生態循環,相當了得。

  搞的朝廷都只能每年都三令五申,必須保證基本的糧食種植,否則唯地方官員是問。

  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錢當然也能讓百姓決定種什么。

  一石稻谷的收購價還不到百錢,這樣的收益遠遠不如種桑或養殖,那些百姓才不管萬一大家都不種稻,會不會導致糧食不夠吃呢。

  不過秦瑯做為呂宋當家人,卻必須從全局角度考慮樣的問題。

  所以劃下紅線,手里有土地的,必須得保證一定比例的基本糧食種植,否則重罰。

  呂宋未來的定位,秦瑯還是決定依托中原大陸,以工商貿易繁榮興盛呂宋,農業只算填補,資源礦業這塊是輔助。

  呂宋白手起家,必須得依靠中原。

  不僅是人口,還有各方各面。

  中原會是呂宋最大的市場,也是重要的技術、人力、材料等的來源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