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40章 秘密任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殷安國此來雖只是任一個從七品下的監鑄,但他還帶了一個秘密的任務前來。當著眾人的面,他沒有急著把任務說明,而是待秦瑯宣布要為洛陽來的錢監監鑄和市舶司判官、監官接風洗塵后,才提出單獨說幾句話。

  秦瑯笑著挽著殷安國的手進入都督府內廳,兩人分賓主坐下。

  這時殷安國先是摸出來一塊玉。

  這玉一看就非凡品。

  一只玉雕的麒麟。

  “這是太子殿下讓下官帶來,轉賜給十一郎的。”

  秦十一郎秦俞,秦瑯第十一子,也是與太平公主所長的嫡長子,剛出生就被賜封為魏國公世子,加朝散大夫五品官階。

  這次太子又賜下一只玉麒麟。

  “這塊可是上好的于闐玉,原于闐王室世代珍藏之玉所雕,最有名的玉雕大師雕刻。”

  這只玉麒麟栩栩如生,神奇靈活,不說玉的材質僅是這大師的作品,就值千金了,再加上這塊玉確實質量極佳,稀世珍品。

  “秦瑯代犬子謝太子殿下賞賜了。”

  這幾年,秦瑯又新增了幾個兒子,公主為他生了一兒又一女,其它幾位陪嫁的媵妾貴人,也幾乎都生了一兩個孩子,這讓秦瑯子嗣興旺,如今有了十八子。

  也是這幾年安定下來,秦瑯長期在呂宋和太平港,甚至把好幾房妾侍帶來了呂宋,使的每年增加幾個兒女。

  甚至小兒子比他的幾個孫子們還要小些,如秦俊如今已經二十歲,生的老大都快四歲了,孫兒輩都已經八九個了。

  殷安國又摸出來一只展翅的黃金大鵬,雖然不是很大,但也勝在靈巧,這是他給秦俞的禮物。

  以這禮物開頭后,氣氛不錯。

  殷安國也便提起自己的另一樁秘密任務來。

  “朝廷聽聞魏公如今在倭國與倭人有不少合伙開采的大銅礦,聽說呂宋也發現了許多大礦,如今銅產量驚人,一年數百萬兩?”

  “不算多,去年呂宋自倭國販得倭銅三百來萬斤,我們呂宋自產八十多萬斤,今年倭銅和呂宋銅估計都還能再增加一些。”

  殷安國驚嘆不已。

  “想不到這倭國還真是遍地銀銅啊,居然一年外銷呂宋就有三百多萬斤。”

  朝廷武德年間一年也就采銅二十余萬斤,朝廷二十余錢監,總鑄錢爐近百,一年可鑄三十萬貫錢,用銅一百余萬斤,開采的銅根本不夠,主要還是靠回收五銖錢、私鑄錢等鑄錢。

  貞觀時,為了解決錢荒銅料不足的問題,朝廷加強了對銅山管理,提高了銅課稅收,但也不是根本辦法,后來又來了一波聲勢浩大的禁佛政策,從寺院中毀了大量的銅像佛器,同時對民間用銅器加強管理。

  普通百姓不得使用小銅鏡之外的銅器,各級官員使用銅器也有嚴格限制,貞觀年間,基本上把民間所有的銅都拿來鑄錢了,才維持了當時每年驚人的鑄幣數字。

  但通過毀佛像融銅器所得的銅料鑄錢,畢竟也是有限的,總有用完的時候,鑄錢銅料還是得靠銅礦采挖。

  朝廷這些年也不斷加強銅礦開采,放寬開采限制,允許民間采挖,只是加強了管理,對開采所得的銅實行專賣制度,就是由朝廷征稅后官府采購。

  如此多管齊下,銅開采量倒也增加了不少,可一年也不過百余萬斤銅的產量,這點銅,全鑄成銅錢也就是三十來萬貫的量。

  秦家呂宋鑄幣,居然一年能弄來三四百兩斤的銅料,比朝廷采挖的百萬斤銅多幾倍,就算朝廷通過回收舊錢、銅器、貿易進口等,也都還不到這個數字。

  洛陽朝廷非常眼紅。

  他們想知道秦家是不是掌握了什么更先進的堪探開采技術,同時也想從秦家的銅料中分一些。

  “朝廷愿意以市價買,每斤一百六十文錢。”

  秦瑯微微一笑。

  殷安國有些尷尬,也知道這個價格是朝廷定的,是收購民間銅礦和銅器時的價格,但實際上,因為限銅,所以銅價其實要高的多。

  “價格再高的話,朝廷也吃不消,畢竟鑄幣雖有利,但條件是銅料每斤一百六十文,銅料價再高,鑄幣也就無利了。”

  秦瑯一年能弄來幾百萬斤銅,并沒打算制成銅器去倒賣,主要都是要用來鑄錢的,秦家有這個技術和實力,一年消耗幾百萬斤銅,鑄百萬貫錢都是可以的。換句話說,秦瑯弄來的銅,其實他自己也不夠用的。但朝廷開了口,秦瑯也得考慮。

  “如果朝廷缺銅,我身為臣子,當然也愿意為朝廷分憂的,我提兩個緩解辦法。一是加大與倭人的合作力度,增加一些銅礦堪探開采,這樣一來倭銅產量增加可以加大售唐銅量。”

  ‘其二嘛,秦家可以把自己手里的銅,每年分一批給朝廷。”

  “能分多少?”殷安國期待的問,辦銅是他來呂宋第一要務,監鑄不過是次要的。

  “八十萬斤如何,每年?”

  “能不能多些?”

  殷安國提起朝廷錢荒銅緊的困難,朝廷希望每年能夠鑄錢起碼三五百萬貫,這樣才能緩解日益嚴重的錢荒問題。否則的話,只怕天下百姓商人又要開始回到過去錢帛兼行的日子了。

  出門做生意,得裝上一車車的絹帛交易。

  “魏公怕是有所不知,如今轉運使甚至提出要發行鐵錢,特別是在劍南、西昌、黔中、云南這幾個西南道。”

  西南諸道本就偏僻落后,道路難行,交易不便,銅錢流入過去,那就是黑洞,有去無回。朝廷本就缺錢,所以便提出禁錢入西南。

  就如武德初時,也是禁錢過嶺南的,唐初甚至以前各朝,官府都不許銅錢流入嶺南地區流通使用,所以當時主要用絹布以及金銀流通交易。

  銅錢這種重要的貨幣,發行量不足,中原腹地都滿足不了,哪能浪費到蠻地。

  現在對西南地區也是這樣意見了,都是因為錢不足。錢運過去也難,運出來就更難了。

  川滇地區銅產量少,雖然說云南產銅,可云南的銅號稱不適合鑄錢,但川滇地區產鐵,而且鐵礦儲量高,所以就有人說,干脆在那邊建立鐵錢監,用當地產的鐵鑄鐵錢,專在西南發行使用。

  可用鐵錢問題也大,一來鐵錢價值肯定是不如銅錢的,銅錢交易本來就不便了,一貫銅錢六斤四兩,那價值一貫銅錢的鐵錢,估計還要更多更重,大家出門買東西,真的要用麻袋扛鐵錢或是拿筐背了,這會嚴重影響百姓生活和市場經濟嘛。

  轉運使又提了一個補充建議,在西南先鑄鐵錢,用鐵錢做準備金,然后發行專門在西南使用的鐵錢券。

  這個鐵錢券就相當于代金券,大家身上帶著這種紙或絹做成的券,便能避免鐵錢太重的問題了,鐵錢券隨時可在錢莊兌換成鐵錢。

  既然發行鐵錢券,為何又要鑄鐵錢?

  因為券不是錢,只是代金券,所以必須得綁定一種真正的貨幣,西南缺銅錢,所以鑄鐵錢,然后發行鐵錢券流通,這就是要實行鐵本位了。

  這可以說是非常無奈的一種辦法,但是問題還是有很多。

  故此現在這個方案被許多人反對,畢竟歷史上拿鐵做錢的朝代不是沒有,甚至拿布拿絹拿糧食做貨幣交易流通的,但都不是什么好辦法,問題太多。

  朝廷這些年早有各種各樣的銀行、錢莊、票號等,各自發行了許多銀票、錢票、莊票等等,但這些都不是貨幣,只是一種票據,必須得是能夠隨時兌現出貨幣的。

  一旦兌現不出,信用破產,必然也就完蛋了。

  西南地區最大的問題,恰恰就是缺錢,你缺錢你還怎么玩票據憑證?你不能隨時保證兌換,那這些票據就根本是廢紙。

  所以在中原玩的很發達的這些票據業務,在西南是不行的,因為沒有足夠的錢。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回到根本,就是加強貨幣流通量,如何加強?增加鑄幣量,可材料又不足,于是現在朝廷加強金銀幣的鑄造發行,甚至搞出小銀幣和寶錢來,就是為了能夠用更少的材料,鑄出更多的錢來流通。

  說到底,主要還是缺材料,尤其是銅。

  畢竟金銀幣做為貴重金屬,跟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還是沒太大關系的。

  “朝廷能用的手段差不多都用上了,禁銅令如今嚴格到非官員不得擁有銅鏡以外的銅器了。還禁囤錢,普通百姓,禁止囤超過一萬枚銅錢,就算是中產地主,也不得超過五萬錢。商人商號也根據其規模,有嚴格限制。”

  “十貫以上交易,禁用銅錢,須用金銀幣或是票據憑引。”

  “我倒是有個提議,我秦家生產玻璃,也可利用玻璃制作玻璃鏡,玻璃鏡比銅鏡更小,照的也更清楚。秦家可以加大玻璃鏡的生產量,然后跟百姓置換家中的銅鏡。”

  銅鏡幾乎是家家必備的一樣家當,而且銅鏡普遍都比較費銅,往往都是幾斤甚至十幾斤重,一些大銅鏡,甚至上百斤。

  之前朝廷禁民間擁有銅器,也特例允許普通百姓擁有三斤以下的銅鏡,也是因為銅鏡屬于民生用品,總不能不讓百姓梳頭照鏡子吧?

  現在秦瑯說愿意用玻璃鏡來置換。

  “玻璃鏡比較貴吧?我記得秦家等身玻璃鏡,都是千貫起啊?”

  秦瑯笑笑。

  玻璃這玩意吧,其實材料上來說,真不值錢,值錢的是這獨家的燒玻璃技術,如以往泰西有些商人掌握了一些較差的玻璃生產技術,生產出來的玻璃質量一般,但就因為獨特,所以運來中原,那都賣的跟玉一個價了。

  可問題是,玻璃這玩意甚至比燒瓷器還要簡單的多。

  玻璃鏡倒是需要更高的技術,這技術秦家獨有,但特殊的也只是技術,而不是什么材料。

  之前鏡子賣的貴,也是搞的饑餓營銷,故意走奢侈品路線,跟秦家的香水一樣,并沒打算普及于眾的,所以當然得賣的少,物以稀為貴嘛。

  而且這些玻璃鏡鑲金嵌銀滿是珠寶,鏡框都是名貴木材,甚至還用上了精美的大漆,加之營銷宣傳,故此一面等身鏡往往能賣上千貫,每一面鏡子都是獨家定制,獨一無二的,每年的總量也都嚴格控制,以保證稀缺性。

  但是再稀缺的東西,年年生產,總是越來越多的,所以經過小二十年,如今秦家的玻璃制品也已經價格下行,其中玻璃大鏡這種東西,也已經主要是賣牌子了,甚至已經開始有面向小富、中產的中高檔產品,不再全是奢侈品。

  市場總是會飽和的,秦家玻璃和鏡子產品,現在也成為大唐外銷的種要商品,秦瑯認為生產一批普通百姓使用的小鏡子,也不會太影響秦家玻璃鏡的名聲,畢竟定位不同。

  等身大鏡,跟小鏡子,那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殷安國熱切起來。

  “聽說玻璃鏡都非常難生產,真的能大量生產?”

  “大鏡確實非常難,但如果是生產碗大的小鏡子,倒是要容易些。”

  “那我們能不能向魏公家鏡坊下單采購這種玻璃鏡?成本幾何?”

  如果殷安國能夠從秦瑯這里采購大量的小玻璃鏡,然后由朝廷運回各州縣,向百姓置換他們的銅鏡,那這是他的一件大功了。

  那是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塊銅鏡啊,一下子就能得千萬斤以上的銅料,這可相當于朝廷十多年的銅開采量了。

  朝廷現在其實不缺錢,也就是不缺收入,因為各方面的財源很多,但貨幣流通量不足,導致錢荒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總是制約著經濟發展。

  西南這些年已經被朝廷打下來,并控制越來越嚴,但那邊缺錢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百姓和土著蠻子們還在以物以物,征稅也以實物為主。

  本就靠著小道茶馬貿易,錢重和缺錢更加困擾影響著他們。

  這也影響著朝廷對西南的控制力度。

  如果秦家的玻璃鏡不貴,那朝廷采購玻璃鏡換銅鏡,用這些銅鏡去鑄錢,這一下子就能增加幾百萬貫的鑄幣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