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954章 馬過藍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別了,長安。

  船行灞河,遙望白鹿塬上,那里有條荊峪溝,溝中十里櫻花開的正美,可此時秦瑯卻并沒有閑情雅志帶妾侍兒女們去賞花。

  望著猶如橫亙在天際的絕偉長城般的秦嶺而行,一路來到了藍田關。

  藍關,北周時改清泥關名,隋移至故峣關。

  一座藍關,聯通秦嶺南北。

  跟隨秦瑯南下的幕僚中有人忍不住吟詩賦詞,各引風騷。

  “請衛公點評我等拙作。”

  更有人請秦瑯也賦詩一首。

  “衛公謫仙下凡,好久沒有聽到詩仙大作,不如今日就隨性做詩一首?”

  秦瑯騎著黑色的豹子頭,當初玄武門之變時,這匹千里駒馱著秦瑯沖鋒陷陣,初生牛犢不怕虎,如今十年過去,這馬卻也正當青壯。只是長期在京養尊處優,皮毛油光水滑的,高大豐俊,不過實際上卻已經有點養廢了。

  馬不能閑養,閑著閑著,外表好看,可實際上性能卻大不如前了。

  豹子頭現在騎著挺俊,可上戰場卻是不行了。

  不過秦瑯倒也沒心疼,這馬曾經是他的伙伴,所以就算養廢了也無所謂。豹子頭一晃一晃的邁著蹄子,那神態高傲且尊貴,如同一匹馬王出巡領地。

  兒子秦俊幾兄弟,也各騎一匹高頭大馬,卻都是這豹子頭的兒女們,一個個都傳承了豹子頭的血脈,黑的發亮,且高大神俊。

  十歲的長子秦俊很有秦家血脈真傳,小小年紀已經十分高大,他一身勁裝,馬鞍上還掛著對金锏,背弓負箭,倒是武家將門打扮。

  “阿爺,來一首。”

  秦瑯哈哈一笑。

  他如今詩做的少,是沒什么必要了,也就偶然有時觸景生情,恰好想到一些膾炙人口的名詩,會忍不住吟一兩首。

  因為他吟的都算是千古名作,所以秦瑯詩仙之名,這些年倒也沒墜落。

  三月底的藍關,藍天白云下是青黛的秦嶺山川,山花爛漫,山下一條藍河蜿蜒穿流而過。

  這里是與關中長安完全不同的景象。

  此時,他想到了韓愈的一首名詩。

  當年他被貶時經過藍關,寫下千古名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巧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秦瑯在馬上吟完這詩,結果四周一片寂靜。

  誰都沒料到衛國公居然做了這樣一首詩,衛公本來春風正得意之時,為何要做這詩?

  衛公也并沒有被貶謫啊,更別說詩中流露出的這種悲觀的思想。

  “衛公何出此句?”

  都說歌以詠志,詩以傳情。

  可這詩也太突兀了點,更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一些幕僚甚至都不由的想,難道說衛公這次真是被貶出朝堂?在長安因為某些事情觸怒皇帝,被貶出中樞?

  “哈哈哈,瞧你們一個個那搜腸括肚苦思冥想的樣子,詩嘛,不一定就都是說的自己的事情,我只是想到一位古之賢臣被貶謫后路過藍關的故事,所以借用他的身份做了這么一首詩而已。”

  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也說的過去,大家松了口氣。

  這些幕僚們跟隨衛公,當然也不僅是仰仗衛公的名氣,更多的還是想通過進入衛公幕府做為進身之階,積累些政務經驗,尤其是積攢一些寶貴的人脈關系,將來若是能得衛公舉薦出仕,或者是升遷都更容易。

  而這也是事實。

  衛公向來有提攜部下的大方之名,許多在衛公幕府的幕僚,都很快得其舉薦。衛公的名頭,可是非常好使的。所以不管是沒有官身的士人,還是說科舉出身的明經進士,不少人都主動擠破頭也想進衛公的幕府,因為這是條終南捷徑。

  進入衛公幕府,比明經、進士的科舉入仕還要更快捷,尤其是對一些既沒背景,又沒能力高中進士的士人來說,有些人蹉跎半生郁郁不得志,可只要能得到衛公欣賞,就能時來運轉的。

  在衛公這里,并不完全看重你的出身,更看重的是你的才干,不管你是什么才,只要你有一技專長,不論是善詩詞歌賦,還是擅長工藝建筑,又或者是勇猛能打,還是說擅算術理財,精通律法訴訟等,都能有發揮之處。

  這些年,無數不得志的士人都想成為秦瑯的幕僚、賓客,只要進了衛公幕府,馬上就能有份豐厚的待遇,更別說還有光明的前途。

  所以大家也都希望衛公能夠圣眷昌隆,官運亨通。這年頭,雖然門閥貴族豪門都喜歡招門客、幕僚,可又有幾個是真正善待幕僚,能夠真為幕僚安排前途的呢。

  有些人你給他干一輩子,最后也沒有個安排,不少人只是好個禮賢下士的名聲,或者只是喜歡養士以充門面,并不會怎么真正用人。

  有人曾說,隋唐是士族門閥最后的榮光,確實如此。

  雖然隋朝開啟了科舉制度,李世民更加將他發揚光大,但事實上,科舉取士,如今依然只是大唐取士的一個渠道之一而已,甚至科舉取士占國家取士用人比例的很小一個部分。

  大唐的科舉到如今,已經發展出了十幾科,其中常科的幾大科中,進士科份量越來越重,其他明經明法明算明律明書明醫等地位漸低,至于說明道明佛這些專為控制佛道而設立的科目,更不用說了。

  除了進士和明經兩科,其它的已經淪為取吏之道。

  可就算是進士科,如今實行三年一科的常制,通過縣試鄉試會試這三級考試制度,最終層層選拔,秀才、舉人、進士,但一科錄取進士不過三百左右。

  對于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三百人實在不值一提,更不用說,通過科舉錄取的這些進士,除了一甲前三名會格外重視外,能進入秘書監里做個校書、正字,就算是二甲進士,也只能先在京師三省六部百司衙門里,授從九品小官做起。

  至于說三甲進士,這些人就更得在國子監里再回爐再造個一年,然后經吏部試,通過之后,還得再京師衙門實習一年,期滿考試合格之后,再授官。

  但往往還得侯選,就是得看有沒有給你的位置,有了才授,沒有就繼續候著,往往三五年未必都有一個位置。

  造成這種候選難候的關鍵原因,還是大唐留給這些進士們的位置不多,一甲的還能留部,二甲的實習過后也頂多安排到縣里從錄事、主簿、縣尉這些職務做起。

  如明清時那樣,一中進士就授個七品芝麻縣令這種事,在如今不可能發生。

  縣令是一縣主官,沒有點實實在在的政績,和足夠時間的資歷,是不可能直接授縣令的。

  三甲進士更多的都是安排去當錄事,甚至是曹佐這些可能都不入流的官職。就這,都還有名額限制,更多的位置是要留給其它渠道錄取的士人。

  大唐如今取士幾大途徑,勛戚貴族高官們子弟以門蔭入仕,這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只要是能當到五品以上職官,子孫都有機會獲得門蔭入仕資格,這項制度可謂是對貴族官員們最大的照顧,保證了一個個世族顯貴的誕生和維續。

  其次就是舉薦制度,又稱薦舉制度,上到宰相下到縣令,都有向朝廷舉薦人才的義務和權力。

  這些舉薦的人才,通過層層考核后,授予官職。還有專門的舉薦科舉考試的名額,稱為鄉貢生。

  官員們舉薦人才,也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所以并不是隨便舉薦,一般情況下都是舉薦自己知曉熟悉的人才,但更多的時候,官員們也會優先舉薦自己的親朋好友門生故舊等等,最起碼也是舉薦自己的門客幕僚,沒有人會隨便舉薦自己不了解甚至是不相關的人,這是一項政治資源,也是十分寶貴的,甚至還得擔負一定的保舉責任,故此沒有門路的寒門士子,想得舉薦也是難上加難。

  門蔭和薦舉,占據了大唐取士的絕大部份,所以科舉只是一座獨木橋,每年千軍萬馬去擠,但能過去的少之又少,更多并非貴族官宦之家出身的寒門子弟,只能寄希望于舉薦。

  要得官員薦舉,先得自薦,最好的自薦方法,就是入幕為客,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才能,得到欣賞然后求得一個舉薦的機會。

  不同級別的官員,薦舉得到的機會,也是不同的。

  衛公的薦舉,是含金量最高的那種。

  進入衛公幕府,那也是千軍萬馬獨木橋,經過重重選拔考核才進來的,他們的未來前途,從進來那刻起,也就跟幕主秦瑯命運悉悉相關了。

  他們就算將來入仕,身上也會留下秦瑯的標簽,甚至一輩子都不會變,因此他們與秦瑯的關系,那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那首詩實在是有些晦氣,破壞了大好氣氛,于是接下來大家也沒有了心情吟詩作賦了,雖然那首詩確實功底了得,一首上乘之作,可大家卻都不想再提起。

  馬過藍關,回望長安。

  承乾便在長安好自為之吧,希望他自己能夠醒悟吧。

  請:m.biqubook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