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長安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華軍隊反攻了,目標鎖定了梁軍大營,因為比銳氣、軍紀、戰斗力,梁軍是最差的,集中優勢兵力,攻打此營,會勢如破竹,一下子能夠重創。

  營中的梁軍絕想不到,大華龜縮一個月,會突然反攻,事先一點征兆也沒有。

  夜里先炸了梁軍營內的糧倉,使得梁軍士氣低沉,逃兵不斷,早晨剛一亮,就發起了沖鋒。

  秦瓊和薛萬仞,兩面斜插進營,猶如兩把尖刀深深地插入敵軍的要害。

  許多梁軍士卒一夜都沒有睡好,早晨不少人還困乏,由于懶散慣了,都是烏合之眾,讓這批梁軍士卒進入防御狀態,非常磨蹭,費了不少功夫,后方大營士卒待穿好甲胄,前方的大營已經被鐵騎沖破,然后,大華騎兵十人為一火的鐵騎小隊,聯合起來,已經像一巨浪,轟然卷來。

  “咻咻咻!”

  亂箭齊飛,陌刀、長矛殺至,隨著風馳電掣而過的隆隆鐵騎,毫不憐惜地招呼到他們身上。

  “噗噗噗——”

  一時間頭飛腰折,殘肢斷臂,鮮血涂滿一地。

  按照羅昭云對騎兵的設置打法,鐵騎沖營,不必停留激戰,那樣速度優勢就沒有了,發揮不了騎兵的最大特長,機動性和沖殺慣性。

  于是,這一騎兵,在廝殺中,并不停留,呼嘯而過,緊接著,后面又一波襲來,如此反復,勢若雷霆。

  仿佛有綿綿不斷的騎兵往大營里面沖殺,梁軍無法阻擋,很快,從頭到尾,整個大營被切開,貫通穿過,形成一邊倒的血腥屠殺。

半個時辰過后,數波鐵騎巨浪,兇猛卷過之后,整個梁軍營地已看不見守軍了,不是潰散逃跑,就是被斬殺,哪怕投降者,都要立即撤離,到兩側集合,等待看押,否則會被鐵騎踏成肉餅  “轟隆隆!”

  最后的一波鐵騎仍在隆隆而過,這一波過后,灰塵逐漸落下來,但梁軍大營已經不成樣子,散落不堪,全被踩踏破損了,就連尸體都成了肉泥。

  當突厥騎兵趕來營救時候,面對數萬大華鐵騎,以及梁軍潰敗的場景,無心再戰,立即撤走,因為突厥趕來途中,遭遇了炸雷的伏擊,死傷數千人,銳氣早就沒了,看到同等數量的騎兵,他們沒有信心再戰,也不想白白送死了。

  此刻突厥人心中都很明白,那就是盟軍以及大敗,沒有了繼續作戰的必要,因為大華援軍來到,十萬大軍,跟他們三方盟軍數量相當了,目前梁軍大營被掃平,兵力銳減,都沒有斗志了。

  突厥人來的快,去的也快,瘋狂逃亡,來不及回營,直接撤走,向北逃向了朔方一帶,要離開中原了。

  秦瓊和薛萬仞帶著騎兵追擊百里后,掩殺數千人,沒有再追擊,而是調過頭,追殺唐軍。

  殷開山得知梁軍大營被撕破,突厥人北逃之后,心知不好,立即下令撤離,向京兆郡的關城逃去。

  屈突通以及代表阻截,加上騎兵的追擊,等殷開山帶兵逃到京兆郡的上宜城,這里有八千守卒,加上他帶著兩千殘兵,要死傷上宜。

  羅昭云趁機揮師東進,先將北地郡掃平,然后不再管北面的梁國和突厥,掉過頭,從西北方位,攻向京兆郡。

  目前大唐的兵力,都集中在正西方位,由張鎮周統帥六七萬人,與來護兒、侯君集的兵力對抗,無法抽調出來。

  所以,羅昭云統帥的兵馬長驅直入,打到了上宜城下,城內只有一萬守軍,加上大華軍隊有黑火藥,夜里炸開一座城門,就能輕易破關,拿下這座小城。

  殷開山抵擋不住,帶著數千殘兵,繼續南逃。

  羅昭云毫不客氣,統帥十萬大軍,避開唐軍主力,從京兆郡的西北方位,直接殺向了長安城。

  當三方聯軍,在北地郡潰敗的消息傳回了長安,頓時滿城熱議,

  “神跡啊,大華憑一己之力,擊潰了三方聯軍,二十多萬重兵,一個月內所剩無幾。”

  “聽說北地郡那里,血流成河,四國的兵馬廝殺,每日都死萬人,最后大華援軍趕到,勝出了。”

  “那少帥羅成,親自帶十萬大軍殺來長安。”

  “什么少帥,這都什么時候,人家羅成,早就是大華皇帝,西北的無冕之王,整個關內、隴右、河西都被他征服了,連西域三十國、吐谷渾都依歸了他,吐蕃作亂也被他擊敗,這次御駕親征,長安不足三萬禁軍,如何能夠抵擋?”

  百姓議論紛紛,以及難以遏制了,連王公大臣的府邸,公子、小姐們也都擔憂長安局勢,在私下談論。

  “諸位士子不必怕,大華皇帝勵精圖治,求才若渴,怎么會對城內的百姓和士子們動屠刀,我們只管正常過日子就行,即便李唐被擊敗,我等成了大華子民,未必不是好事,聽說大華對百姓十分優待,而且對士子也有照顧,我們早想投靠大華去了。”一群士子在酒樓內房間內談論,卻并不擔心大華軍隊入城。

  長安皇宮內。

  李淵坐立不寧,在金鑾殿的臺階上來回踱步,急的神色陰暗。

  朝堂上,武將所剩不多,只有一些文官,也都在爭論,倒地要如何對抗十萬大華軍隊。

  一方主張死戰到底,以竇抗、竇琮、李閥人為主,請奏立即召回張鎮周的兵馬,以及調動馮翊郡、潼關兵馬,回來勤王,守護京城。

  一方主張撤退,出函谷關,進入河西之地,利用大軍優勢,奪回晉陽,從此在晉地發展,當年戰國時期的魏國之地。即便羅成占據關內,最多像當年秦國一般,但是中原諸侯有趙地的竇建德、楚地杜伏威、韓地的王世充、齊地的李密,跟當年戰國的形勢何其相似,此外,還有不少小諸侯存在,即便大華要效仿秦國橫掃中原,也非易事。

  堅持撤走的官員不少,有夏侯端、唐儉、劉政會、思得平、盧階、權弘壽等人。

  雙方爭論不休,李淵一時也陷入兩難境地。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