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震關被攻破,唐軍無糧潰敗的消息傳回到了長安,李淵臉色鐵青,異常難看。

  大唐初立,人心不穩,百姓思定,他要把關隴的各集團安撫,同時拉攏人才,鼓勵農耕,治理地方,捋順機構等等,需要一段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數載,才能把關中勢力徹底掌控。

  可如今他在長安治理新朝廷,各機構剛完善,對外作戰卻屢屢失利,讓那些抱著觀望態度的門閥士族,對唐王朝并不看好。

  他可以預料,西北戰敗消息傳開,估計不少大家族會繼續閉門不出,不參與到唐朝新政中,就是擔心日后西北虎狼之師打入長安,他們也跟著陪葬。

  “這個西北華軍,難道就無人能制嗎?”李淵很是氣惱,說著喪氣話。

  “陛下不必動怒,我李閥人才濟濟,加上關內如此多的俊杰,難道聯合起來,還對付不了西北軍嗎?末將愿意帶兵前往。”說話之人,正是李淵的侄子李道玄。

  獨孤懷恩道:“陛下,上次薛舉被破,劉弘基、慕容羅喉等人已經被解救,可派這些人齊聚在太子殿下的麾下,共同阻擋西北軍的進攻,另外,秦王麾下有段志玄、張公瑾的年輕將才,也都可以派去供太子調遣,說不定能抗衡住大華兵馬的進犯。”

  如今李世民臥病在家,他身邊的文臣和武將,不少被派出去繼續為朝廷效力,如今有人提議,把這些暫時派到太子麾下任職,明顯想趁機削弱秦王的影響力。

  李淵聞言點頭,暫時他不考慮誰的派系問題,只在乎大唐的局勢和安危,一旦被威脅朝廷,他這個皇帝都做不安生,哪還管得了他們是太子或秦王的人。

  “此言有理,朕即刻下令,調動一批武將和謀士,趕往汧河東岸,匯聚屯兵,抗衡西北華軍入侵扶風郡的腹地!”李淵當機立斷,派人起草圣旨。

  如此一來,李道玄、劉弘基、慕容羅睺、段志玄等人,都被派往太子殿下,聽從指揮。

  另一路,由殷開山、劉文靜帶兵抵擋屈突通所率領的華軍進攻安定郡。

  西北戰場,已經牽制了大唐軍力的五成多,其余兩三成,正由李孝恭、裴寂率領,北上與宋金剛的軍隊在交鋒了。

  在諸侯爭霸中,唐政權也算處于斗爭漩渦之中,一些關隴貴族在觀望,要看李唐是否能撐住,因為當年的少帥,如今的大華君王,可不是好惹的,他已經成長起來,有君臨天下的之能。

  宇文化及率十萬精銳大軍,打破了江南反王聯盟的圍堵,從江都離開,一路北上,過了淮水,進入下邳郡。

  這里有一位反王,名為張起緒,淮南人,用兵三萬囤積在下邳一帶。

  宇文化及軍中有魚俱羅、宇文成都的猛將,自然派上了用場,經過正面交鋒,擊潰了這支叛軍,于是在下邳郡停留數日,又進攻彭城郡。

  彭城郡有兩位反王,分別是魏麒麟和張大彪二人,各有數萬人馬,占山為王,盤踞幾處縣城。

  楊士覽勸道:“宇文丞相,我們攻彭城郡,在這里鏖戰,沒有任何意義,徒增傷亡,將士們戰斗欲不高,他們渴望盡快趕到東都去,我們不如西走汝陰郡、汝南郡,在那里補充糧草,汝陽那里有一些貴族門閥,脅迫他們提供糧草,以及修繕武器等,補充我軍的消耗,從汝南郡北上,就是穎川郡,也是洛陽的南大門戶,我們在那里坐山觀虎斗,看李密與王世充兩敗俱傷,然后趁機拿下東都,宇文丞相說不定能夠把持著半壁江山了。”

  宇文化及聽了有些心動,與弟宇文智及、兒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等商議后,覺得十分可行,便下令全軍更改路線,朝著汝陰郡進發,放棄了繼續攻打彭城郡的進軍戰略。

  不過宇文化及生性薄涼,又貪圖富貴,沒有梟雄的能力,所以時間久了,當初推選他首領的那批將領開始有了意見,只是司馬德湛是前車之鑒,所以暫時沒有人敢謀劃兵變之事,但態度消極,對未來并不看好。

  裴矩沒有死在江都宮變,得以保命,但是他心情很差,因為他對宇文化及的能力摸得清楚,知道他難以成就大業,在反王爭雄中,注定會失敗,而且各方大勢力,都已經把宇文化及作為征討對象,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叔父,我們裴家到底站那一邊,難道真要與宇文化及成為一丘之貉嗎?”裴尚勇有些埋怨。

  裴矩瞪他一眼,伸手指湊在嘴前噓了一聲,然后走到軍帳門口向外張望,見沒有暗哨旁聽之后,轉過身道:“裴家底蘊深厚,人才濟濟,雖然裴蘊兄被宇文化及一怒之下斬了,但我裴族人并沒有遭到大屠戮,元氣未傷。如今我們可以躲在暗處,繼續觀望。目前裴仁基父子投靠了李密,裴寂成為李唐的心腹文臣,還有其它裴族人各自效力不同的藩王,這是分開投入,把蛋放在不同籃子,總有成功者,一流門閥的氣運就不會衰落。”

  裴尚勇道:“叔父,侄兒舉得西北軍能夠成事,打算途中溜掉,投奔大華,不知是否可行?”

  “你一個人走太危險了。”

  “不光我自己,還有幾位俊彥,他們也都打算逃離隊伍,投奔明主去。”裴尚勇起了激情,對西北戰事的消息格外關注。

  裴矩猶豫片刻,才嘆道:“好吧,我會給你安排一個小差事,留下來打點糧草之類,到時候,去留就靠你自己選擇了。”

  “多謝叔父成全!”裴尚勇抱拳,神色興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