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看的話,永恒還是很好的,至少他沒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操控別人的人生。
這么善解人意的神靈,在全宇宙都已經很少了。
至少他的兄弟姐妹就做不到。比如死亡,滅霸會變成現在這樣,其實很難說,這其中到底有沒有死亡的安排在里面,講真,哪個正常人會為了阻止將來會發生的災難,而把災難轉移到現在?
滅霸的想法從始至終都有問題。
滅霸的想法說白了很簡單。
“人口的爆炸和宇宙有限資源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所以我滅霸要打響指。可是那只是他覺得無法解決,并不代表別人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就像是有一個人告訴你說,我以為癌癥是種絕癥,永遠不可能治愈。所以我們也別研究相關的治療手段和藥物了。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這不是有貓病嗎?他就是個紫薯…變異的泰坦星科學家,又不是全知全能的。
我就不說山達爾星,克里,斯庫魯這些外星文明的科學技術了,就說地球上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復聯3里沒有蟻人?
什么在家服刑之類的理由,就是扯淡。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蟻人的技術出現在復聯三中,就會讓滅霸的動機變得和弱智一樣。
諸位想象一下:滅霸: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為了讓另一半的人生活的有質量,我滅霸決定……
斯科特:等等,等等,滅總您好,我叫斯科特,這位是我未來的老丈人漢克·皮姆博士。他研發了一種,可以放大縮小物質的技術,對,您沒有聽錯,就是放大縮小的技術。這個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空間資源和物質資源的問題。
唐尼:然后我研發的宇宙魔方同位素可以解決能源問題……對了,這位下巴,額不,這位滅先生,您剛剛想說什么來著。
滅霸:……回見。
如果蟻人出現,就會變成這樣,觀眾們一定會想到“蟻人的技術不是正好可以解決滅霸的問題嗎?”,這會讓反派的動機,從根本上就立不起來。
滅霸就是那種典型的閉門造車的人,以為掌握的絕對真理,其實已經被最新的科學技術遠遠拋在身后了。他覺得宇宙很危險,事實上,宇宙好著呢,根本不需要他來拯救。
滅霸的夢想——宇宙平衡,這是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執念和理念。如果簡單看他口述自己的理念來看,確實看不出毛病——為了宇宙的平衡,隨機消滅一半的生命。
“宇宙的平衡”是一個多么了不起又高尚的理想;而“隨機”兩個字又代表了自己不帶任何私心,也就意味著絕對公平。公平而又崇高的理念。
滅霸的邏輯是:宇宙資源有限,生命不斷繁衍,終有一天會人口過剩導致滅亡。消滅一半生命能夠讓剩余生命有足夠的資源生存。宇宙或許有資源枯竭的終點,在到達終點前,生命會自主的調整數量,去適應枯竭的資源。比如旅鼠在人口膨脹的饑荒年會主動跳海。而放在智慧生命中,就是戰爭。為爭奪資源而爆發戰爭,人口就會下降到適應資源的數量。所以,宇宙不會因生命過剩資源枯竭而滅亡。
減少生命數量,會讓剩余的每個生命擁有足夠資源嗎?也不會。比如現在的地球,每年糧食完全足夠全球人類食用,但非洲還有人在饑餓線上掙扎,還有人因饑餓而死。因為大部分糧食在美國四大糧商手中,他們想賺高利潤,就必須有人餓死。所以,即便資源充裕,但分配依然不會公平,還是有人會因缺乏資源而滅亡。消滅一半生命對宇宙影響多大?我國建國時5億人口,1982年就有10億人。即便滅霸的做法能夠延續宇宙的生命,消滅一半生命大約能延長30年。沒有一點意義。滅霸費心費力,犧牲大批忠實手下,付出一條手臂的代價,就許了這么個蠢愿望,世界沒有因此改變一點點。實在是無聊的蠢貨啊。先不考慮這中間人口增長,首先第一個問題,你如何算得出來,資源到底能用多少年,比如只能用1天了,這里的人口會不會早就想辦法離開了,打個比方當年西域小國,水資源逐漸匱乏,難道全國人口每天日常用水,直到最后一滴水用完?然后全部渴死?不可能的,必然是水不夠用了,逼得沒水用的人背井離鄉,有水用的人,也省著點用,而且最后也不得不離開,直到整個國家都消失。資源跟人口本來就是有關聯的,比如某一片草原的狼和羊的數量,假如人為加入大量的狼,一開始羊的數量就會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狼因為缺乏食物大量離開,狼的數量減少,反過來使羊的生存壓力降低,羊的數量又重新增加,羊的增加又吸引來了別的地方的狼,狼數量增加,又使羊數量減少,就這么循環往復。
滅霸毫無疑問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難道真的看不清這些么?
如果說看不清……那太小看滅霸了,一個能夠讓全宇宙都束手無策的超級恐怖分子是個傻瓜?
那那些被滅霸打敗的人是誰?
傻瓜都不如?
那些害怕滅霸,害怕到聽到他的名字就瑟瑟發抖的人又算什么?
那么問題來了,滅霸到底是怎么變成這樣子的?
滅霸的轉變來自于他的種族的消亡。
他真誠的希望整個泰坦族都能夠延續,他看到了最簡單的辦法……但也是最違背人性的辦法。
在他的家鄉,泰坦星上,原本生活非常好,但這不是沒代價的,他的家鄉資源已經越來越緊缺了。
當然,政府并沒有坐視不管,相反他們的政府相當的給力,他們給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這個問題很復雜。
并不是政府想解決就解決的。
解決的辦法一直在那,只是根本沒辦法實行而已。
現實中就有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看看那些因為高福利崩潰的國家。
在國家發展中,平衡收支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當涉及到國家的財政狀況時。現代強國理論強調了這一點,指出強國必須保持財政平衡,否則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危機。債務違約可能導致國家破產,這是一場無法承受之痛。盡管在財富充裕時國家可以提供更多福利,但在困境時,仍需謹慎支出。與此理論相對應,西方國家卻出人意料地繼續發放高福利,盡管經濟狀況并不樂觀。西方國家的經濟陷入混亂,多數國家都未實現良好的發展,即便是美國也在持續下滑。這直接導致西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許多國家紛紛舉債維持生計。理論上,當資金緊缺時,應減少開支,特別是那些原本高福利水平的國家應當削減福利。然而,西方國家卻采取截然相反的做法,即便陷入貧困,財政困難,高福利水平仍在不斷提高。這使得許多西方國家背負沉重的債務,面臨潛在的巨大危險。為何西方在貧困之際仍堅持提供高福利呢?答案可追溯至兩個關鍵因素。
西方的政治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而是以爭取選民支持為出發點。政治人物必須迎合百姓的需求,才能成功當選。即便有些人意識到國家可能陷入危機,想要削減支出,降低福利水平,也會遭到百姓的反對。由于百姓往往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對縮減支出的政治人物反感。在黨派政治的背景下,總有其他政治人物主張繼續發放高福利,這種政治循環最終形成。百姓需要高福利,而政治人物為了贏得選票,只能不斷滿足這一需求,而不顧國家的負擔。美國的30萬億美元債務正是由此而來。
從西方文化的角度看,存在一種搶奪的思想,即認為生活必須奢侈,一旦陷入困境,不是因為自身問題,而是其他國家搶奪了資源。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搶奪回來。這導致西方社會缺乏節儉的概念,而更傾向于搶奪。當國家陷入財政困境時,他們不會自省是否過度消費,而是將問題歸咎于其他國家,進而通過搶奪來解決。這種海盜文化思想影響了西方社會,使其缺乏節儉的觀念。
因此,西方社會目前存在的財政困境既是政治選擇的結果,也受到海盜文化思想的影響。選票政治導致政治人物迎合短期百姓需求,而非從國家整體出發,形成了惡性循環。海盜文化思想則使得西方社會缺乏節儉觀念,更傾向于通過搶奪解決問題。這兩者相結合,使得西方國家高福利的提供在財政困境中仍然持續。然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將導致國家債務不斷累積,最終面臨破產和絕望。或許在國家無法再進行搶奪的時候,西方社會才會開始學會節儉。
其實很多問題的解決辦法,就在那,可就是沒辦法實施!
首先,選票政治在西方社會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政治人物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往往更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非國家的長遠發展。這導致了一種惡性循環,即使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財政困境,也難以通過削減開支等手段獲得選民的認同。這種以選票為導向的政治風格,使得國家的長遠利益受到了極大的忽視。
其次,文中提到的海盜文化思想為我帶來了新的啟示。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搶奪思想,使得他們在面對財政危機時更傾向于通過外部手段解決問題。這不僅表現在國際競爭中,也反映在國內財政政策的制定上。這種文化思想或許是西方社會長期保持高福利水平的一種內在原因,但也是導致其財政困境的一大根源。
不僅僅是西方,還有華夏很多古代王朝也是如此。
王朝完蛋,很多時候,問題在哪,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比如,大明朝為什么會滅亡,說一千到一萬,就是沒錢了!
明朝的財政問題,其實早在開國之初就埋下了隱患。朱元璋出身貧寒,對官僚集團有著天然的不信任,他實行低俸祿制度,對商業征收低稅率。這種做法在初期或許能夠抑制官僚的貪婪,但同時也限制了國家的收入。朱元璋試圖建立一個“低欲望”的社會,但這與人性的逐利本質是相悖的。此外,他設立的衛所制度,雖然在初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腐敗,成為國家財政的負擔。還有宗室的免稅特權,也隨著宗室人數的增加,成為國家的一大漏洞。土地兼并是明朝的一個頑疾。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僚和地主,利用手中的權力,瘋狂兼并土地,導致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些人卻不用繳納稅收。這導致國家稅基的不斷萎縮,最終使得朝廷的財政入不敷出。而朝廷為了彌補財政虧空,不得不設立各種名目的稅收,加重百姓的負擔。地方官員為了中飽私囊,更是變本加厲地盤剝百姓,這又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為了挽救明朝的危局,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試圖簡化稅收制度,增加國家收入。這條改革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沒有觸及到土地兼并的根本問題,也無法改變官僚集團腐敗的本質。因此,張居正死后,明朝的財政危機再次爆發。
但真要說窮,那也不是,那些士紳地主,達官顯貴一個比一個有錢!
朱氏皇族通過海禁壟斷了幾乎所有的海上貿易,這在朱元璋時代是有利于帝國統治的。
但與此同時,“片板不得下海”的政策也損害了沿海幾個省老百姓的利益。是蛋糕大家都想吃,無奈朱元璋和朱棣太過強悍,下面的臣子們有賊心沒賊膽。但當政治強人一死,“土木堡”之后,朱氏皇權徹底喪失了決定性的權威。從這之后,無論是海上的鄭芝龍家族、劉大夏家族、汪直家族,還是陸地上代表著南方各大地主階級利益的東林黨,那個不是對明朝鯨吞蠶食?明朝是有錢,而且特別土豪。但明朝的錢都“富了朝臣,窮了朝廷”。即便是明朝晚期和李自成、努爾哈赤作戰的時候,也擋不住大家族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將武器和糧食賣給明朝的敵人們。即便是明朝滅亡了,這些說自己“頭皮癢”、“水太涼”、“我沒錢”的大家族不照樣榮華富貴嗎?僅僅所不同的是,他們的上司換了一個姓而已。城頭轉換大王旗,誰來了都要讀四書五經,都要拜我們的孔子不是嗎?
實際上當時的人也知道……但知道歸知道,就是沒人能解決!
張居正稍微掙扎了下,然后就身敗名裂,變法的成果也蕩然無存。
滅霸的家鄉泰坦星也是如此,他們知道問題在哪,也知道怎么解決!
可就是解決不了,然后矛盾越來越嚴重,最后大家一起完蛋!
滅霸給出的解決辦法是不是解決辦法?
當然是,而且至少聽起來很公平……可問題是整個泰坦星從上到下,沒一個人會同意這種解決辦法。
因為它違背人性!
然后泰坦星就滅亡了,然后滅霸就扭曲了!
可以滅霸的聰明才智不可能看不出這中間的問題,可偏偏滅霸選擇了頭鐵……這要是死亡沒在里面搞些東西,絕對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