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果然看錯了你!所有神靈都是一個樣!!!”
格爾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極限。
他感覺到自己比以前虛弱……這是沒辦法的,黑死劍在面對天神組復蘇的時候,遭到了重創,為了保護這個持劍人,它必須傾盡全力。這導致黑死劍出現了損傷,還和納爾斷網了。其實想要恢復也簡單,繼續屠殺神靈就成了。
黑死劍本身就是為了屠殺神靈而被鍛造出來的,它以神靈的生命為食,只要繼續殺戮神靈,它就能恢復。
當然,那樣一來,它就能繼續和納爾聯網了。到時候,格爾還是不是格爾,就真的難說了。
當然,格爾也沒給黑死劍這個機會。
他傻乎乎的,一直在用其他生物的血肉重塑自己的肉身,在此期間,別說殺神靈了,就是厲害一點的人物都不是對手……好容易開始對阿斯加德出手,也只是一些小嘍啰,然后就碰到了希芙。
也就是說,黑死劍始終沒有恢復。
而格爾自然也不可能恢復到全盛時期。
好容易在希芙的幫助下,終于來到了永恒祭壇,就差最后一步了,他只要說出最后的愿望,一切就完結了。
可沒想到,托爾這個時候,突然闖了出來。
讓一切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格爾想要跟托爾解釋,自己的真實意圖。可問題是托爾壓根不相信!
這一下,把格爾給架住了,加上受傷,情況更糟糕。
更何況還把格爾最討厭的宙斯也給扯進來了。
于是格爾一時間有點失控!
隨著格爾的失控,黑死劍那隱藏的深邃黑暗和瘋狂,開始再次影響格爾。
黑死劍本身就是在瘋狂之中被打造的神器,就算沒有納爾的影響,這玩意本身也透著邪性。
隨著格爾渾身開始被黑色黏膠物質覆蓋,托爾之前感受到的,那種出現在格爾身上的死寂瘋癲的感覺,再次出現。
這下托爾更加不相信了。
咔嚓!!!
一道金色的雷霆直接劈向了格爾。
格爾抬起頭,他的眼角和嘴角都流出了黑色的液體。
只見他抬起手中的十字形長劍,也不見他用力,就是在身前一劃,一道漆黑的裂縫就憑空出現,所有的雷電就好像被什么東西吸引了一樣,飛快的朝著黑暗涌去!
黑死劍誕生于宇宙中的第一次殺戮,第一次死亡!
同時,它本身也是納爾從虛空中鍛造出來的。
它本身就擁有虛空的屬性。
所以它可以打開虛空!
這么說有點抽象,簡單來說,就是這玩意可以隨手劈出一個小型黑洞!
這么說就能理解了。
當然,本質上這玩意比黑洞可厲害的多!它涉及到整個宇宙的物質形成和誕生!
因為納爾本身其實就是宇宙的一部分,雖然沒有五大神那么厲害,但他的確也是宇宙本身一部分,他代表著宇宙誕生之后,物質形成之前的虛無!
在宇宙最初的時候,是沒有所謂的物質的。
當我們談到“物質”時,腦海中往往浮現出“原子”、“分子”等詞匯。這些概念在傳統物理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在量子物理的視野下,它們的意義顯得有些“過時”。在現代物理的前沿,電子、夸克等曾被認為的“最小粒子”,實際上只是量子場的某種激發狀態。簡單來說,宇宙就像一塊巨大的場,而那些我們熟知的粒子,其實不過是場上鼓起的一個個小泡泡。就像水面上的漣漪,漣漪本身并不是水,而是水的某種運動狀態。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現代物理學總愛用“概率”、“波動”這些詞。因為每一個“粒子”,其實都是某種量子場在特定條件下的“激發態”。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把所有的泡泡都趕走,宇宙是不是就成了真正的“空無”?很多人認為,所謂的“真空”,就是徹底的空——什么都沒有。可你知道嗎?在現代物理學的眼里,這種“絕對空無”根本就不存在!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在微觀世界,即便是看似一無所有的“空無”,也會自發冒出粒子和反粒子對。
這些被稱為“虛粒子”的存在并不是真正的粒子,它們的存在時間極短,快到幾乎無法被直接觀測。然而,它們卻能真實的影響周圍的物質,留下微小的“指紋”,例如,對電子軌跡的細微擾動。上世紀,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理論上預言了這種現象,后來科學家們通過精密實驗,真的測量到了它們留下的“痕跡”。你可能會問:既然虛粒子對總是“閃現即湮滅”,為什么有些卻留下來了,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關鍵,就在于能量的介入。通常情況下,虛粒子只是量子場中短暫的擾動,它們成對出現、很快就彼此湮滅,仿佛從未存在過。但如果此時有一股足夠強大的外部能量介入,比如一束高能光子恰巧射入這個虛粒子對產生的位置,就可能改變局勢。這束能量像是一筆突然注入的“啟動資金”,讓原本只能短暫存在的粒子獲得了維持自身存在所需的能量。就像在一款游戲里,你的角色本來只是背景里的一個“影子人物”,沒有實體、沒有道具,甚至沒有名字。但只要玩家為你“充值”,你立刻從幽影變為正式角色,不僅獲得專屬造型,還有裝備加身。
這個過程的關鍵,是能量的“鎖定”——也就是說,當這些虛粒子吸收了足夠的能量,它們就不再只是量子場的一次短暫騷動,而是“轉正”成為穩定的粒子。而這束被鎖定的能量,就成為了粒子的質量。說到能量和物質的關系,就不得不提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這不是簡單的公式,而是整個物理世界的核心法則。它告訴我們:能量和質量其實本質上是一回事,它們只是同一種東西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說到這兒,你可能已經忍不住想問:如果物質是能量變的,那第一股能量,又是從哪冒出來的?”我們現在知道,能量可以“激活”虛粒子,把它們變成真正的粒子,從而構成宇宙。但這個“激活器”到底是誰?又是誰按下了宇宙的“啟動鍵”?科學家給出了一個震撼的回答:宇宙,一開始真的什么都沒有,甚至連“空間”都不存在。我們所熟悉的四維時空,是宇宙爆炸后才“膨脹”出來的。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很多人以為,宇宙大爆炸就是“砰”的一下,某個“點”突然爆開,所有物質都從一個“火球”里噴涌而出。但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大爆炸不是單純的“爆炸”,更像是一場能量釋放的暴漲。
1980年,美國物理學家阿蘭·古斯提出了“暴漲理論”。他認為,宇宙在最初的極短時間內,經歷了一場極其猛烈的膨脹。這個過程,科學上叫做“宇宙暴漲”。這個過程具體有多快呢?在大爆炸后僅僅10的負36次方秒到10的負32次方秒之間,宇宙的體積就膨脹了至少10的26次方倍!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一個原子那么大的空間,以暴漲速度一眨眼就能變成銀河系那么大。而這場暴漲的“燃料”,正是暴漲場自身儲存的巨額能量。暴漲結束后,這些釋放出來的能量沒有白白消散,而是轉化成了各種基本粒子和反粒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鍋巨大的能量湯,在極短的時間內“沸騰”起來,里面冒出了無數泡泡——這些泡泡,就是后來形成原子、恒星、星系,甚至你我的“種子”。但這時候還發生了一件極其關鍵的事:由于宇宙膨脹太快,原本應該成對湮滅的粒子和反粒子來不及碰頭,就被空間拉開了距離。結果,一部分粒子“幸存”了下來,沒有被反粒子消滅。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物質的“源頭”。
你可能會問,這么神奇的暴漲,真有證據嗎?答案是:有,而且越來越多。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溫”,科學家通過對微波背景輻射的精密觀測,發現它的微小起伏正符合暴漲理論的預測。此外,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分布、星系團的形成,也都和暴脹理論高度吻合。雖然還有許多細節未解,但暴漲已成為解釋宇宙起源的“主流版本”。當然,這一切并不是大結局。科學家們還在追問:為什么暴漲結束后,留下的物質比反物質多?為什么宇宙的“種子”能夠幸存?這些都是現代物理學最前沿的謎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每個人、每一顆星星、每一塊石頭,都是那場宇宙暴漲之后能量轉化的“奇跡”。
簡單來說,黑死劍有能力可以制造一片沒有物質,沒有原子電子質子之類的‘虛無’。
但現在的宇宙本身并不存在這種狀態。
所以當這種虛無出現之后,宇宙本能的就會將其填補。
而形式,就是黑死劍創造的虛無,會肆無忌憚的吸收周圍的一切!
不管是物質還是能量,都會被宇宙強制性的‘賦予’這道虛無,將其填補。
就好像你在水坑旁挖一個坑,水坑里的水自然而然的就會瞞過去,將其變成水坑的一部分!
當然,這種虛無實際上的體積非常非常小,甚至小到目前以人類的測量儀器都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大小,因為太小了……畢竟這玩意的轉換率實在太可怕了。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捅破了質量和能量之間的一層窗戶紙,揭示了物質質量與能量之間的等價交換關系,讓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得到了一次突破性的提升,從而揭示了宇宙萬物誕生的根源,也為人類未來能源利用提供了一把金鑰匙。質能方程的核心是質量和能量能夠等價互換。所謂等價互換,就是相互都能夠轉換,這樣當然質量能夠轉化為能量,能量也能轉化為物質了。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有一套復雜完整的推導過程(下圖),最后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公式:EMC2。這里的E代表能量,M表示質量,C表示光速。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到,質量轉化出的全部能量是非常驚人的。
根據公式計算,1kg質量(忽略物質屬性)全部轉化為能量,能得到約91016J(焦耳)的能量,這些能量究竟有多大呢?差不多是太陽每秒鐘輻射到地球的全部能量,或者相當2500萬億度電,或者2151萬噸TNT炸藥爆炸威力(相當1千多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
這已經不僅僅是理論推導了。自從愛因斯坦創立了這個方程,科學家們在100多年時間里,經歷了無數次實驗驗證,所有結論都精準符合這個理論。但要將質量轉化為能量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需要超高的溫度或巨大的壓力。太陽核心的核聚變就是在3000億個大氣壓和1500萬度高溫下持續進行的,在氫核聚變過程中,將部分質量轉化為巨大能量,以電磁輻射的方式遠遠不斷釋放到太空。人類過去使用能源方式,如燒煤燒油等,并不是質能轉化,而主要是化學變化,其質能轉化率是非常低的。如燃燒1kg煤只能得到J的能量,如按質能方程計算,質能轉化率只有約31010,也就是300億分之一。
總之,要是這片虛無的體積稍微大一點,在場的所有人,所有物質都會被吸走!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一片黑色……那是因為連光也被吸走了!
也是這樣,托爾的雷霆發出的雷電,當然是無用功!
然而不等托爾反應過來。
只見格爾像是沒有骨頭一樣,像一坨史萊姆一樣Duang的一下,就彈射起步來到了托爾的面前,他手中的黑死劍也爆發出一片黑色的光芒!
托爾本能的抬起手中的雷霆進行格擋!
咔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