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635 背道而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只能說幾個攝影愛好者太不小心了,他們這一個多月拍攝的照片有點多,為了檢查效果,他們就干脆在旅館的房間里布置了一個暗房。

  艾麗莎趁攝影愛好者們外出攝影的時候,偷偷潛入他們的房間搜查,結果在暗室里,幾十張照片就那么明晃晃的懸掛在哪里,內容根本不是什么海豹火烈鳥,全部都是正在修建中的輕型巡洋艦。

  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鯨灣警察局配合布拉德辦公室一起出手,人贓并獲。

  羅克不管這些小事,羅斯福上臺之后,美國迅速從經濟危機中恢復,商品出口快速增加,對南部非洲出口的影響越來越大。

  別看1928年美國的大宗商品產量跟南部非洲差距很大,再往前兩年,1926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還跟南部非洲差不多的,也就是經濟危機爆發之后,差距才逐漸拉開。

  這兩年美國的經濟低迷,畢竟底蘊猶在,工廠全力復工,農場收入有了保證,經濟就開始快速恢復。

  當然和南部非洲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有一點要說明,1929年的當下,美國企業的技術并沒有比南部非洲企業的技術好到哪兒去。

  就算是另一個時空,美國也是在二戰結束之后從歐洲掠奪了大量科學家,這才徹底改變技術落后的局面,往前推二三十年,美國商品的聲譽,在歐洲并沒有比德國商品好到哪兒去。

  反正都是山寨。

  還是那句話,這時候商品上打上“某國制造”的標簽,絕對不是榮譽,而是提醒消費者不要購買質量堪憂的商品。

  現在的歐洲,也就德國毫無芥蒂的接受美國商品。

  美國的經濟復蘇,給英國政府也帶來了巨大壓力。

  時間來到1929年,英國經濟依舊沒有絲毫復蘇的跡象,內閣和國會的分歧依然存在,保守黨重新奪回優勢,工黨也陷入分裂,社會撕裂的程度在加大,內閣每天都要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拉姆齊·麥克唐納卻志不在此,他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裁軍會議上。

  六月一號是裁軍會議正式召開的日子。

  和楊·史沫資判斷的一樣,裁軍會議第一天就爆發了巨大爭議,核心是俄羅斯有沒有參加裁軍會議的資格。

  聯合干涉后,俄羅斯就被排除在歐洲之外,遺忘在冰天雪地的角落里。

  要不然還能怎么辦呢,沙皇俄國覆滅后,俄羅斯擺明了是要賴掉沙皇俄國欠下的債務,英法主導干涉軍打又打不過,就只能對俄羅斯視而不見。

  可是牽涉到裁軍,就不能對俄羅斯視而不見。

  畢竟是威懾了歐洲數百年的“歐洲憲兵”,如果俄羅斯不參與裁軍,那么裁軍會議就沒有意義。

  現在的歐洲,法國為了威懾德國,依然保持著70萬左右規模的常備軍。

  世界大戰結束后成立的波蘭,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壓力,同樣組建了30萬人左右的常備軍。

  其他國家如果德國,受《凡爾賽合約》所限只能保留10萬陸軍。

  英國世界大戰結束后陸軍就地解散,只剩下總兵力尚且不到20萬人海軍。

  然而歐洲所有國家的兵力加起來,都沒有俄羅斯的常備軍數量多。

  因為俄羅斯長期被排斥在“文明社會”之外,所以俄羅斯的兵力并不透明,俄羅斯也沒有加入國聯嘛,國聯也只能猜測,保守估計,俄羅斯的兵力規模應該在180萬人左右。

  現在的俄羅斯,可不是沙皇時代的俄羅斯。

  俄羅斯軍隊也不再是那支缺衣少穿、紀律渙散、訓練松弛、一觸即潰的“歐洲憲兵”,180萬俄羅斯軍隊,就是懸在歐洲各國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拉姆齊·麥克唐納在提議召開裁軍會議之后,第一時間向俄羅斯發出邀請,希望俄羅斯能參加裁軍會議。

  俄羅斯欣然同意,拉姆齊·麥克唐納希望借助裁軍會議減少俄羅斯給歐洲帶來的威脅。

  俄羅斯同樣希望借助裁軍會議重回“國際大家庭”。

  但是俄羅斯參加裁軍會議,激起波蘭的強烈反對。

  從1772年開始,以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家主導,對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

  通過這三次瓜分,俄羅斯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公里,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公里;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公里。

  1916年,德國政府率先允許波蘭成為獨立的國家。

  1918年,俄羅斯宣布廢除一系列瓜分波蘭的合約,承認波蘭人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

  巴黎和會期間,協約國最高委員會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國家,承認波蘭共和國,并建議在俄波之間劃一條臨時分界線。

  這個臨時分界線遭到波蘭的強烈反對,波蘭力主恢復1772年邊界線,為此,波蘭在英國的支持下主動挑起蘇波戰爭。

  英國支持波蘭,目的是為了逼迫俄羅斯還錢。

  沒想到波蘭人不爭氣,同樣打不過俄羅斯人,于是波蘭被迫同意接受巴黎和會建議的分界線。

  前年,波蘭爆發軍事政變,畢蘇斯基通過政變上臺,積極和德國進行合作,并和小胡子簽訂《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波蘭雖然被迫接受巴黎和會規定的分界線,但是心存不甘,多年來一直謀求恢復1772年邊界線,所以拉姆齊·麥克唐納邀請俄羅斯參加裁軍會議,激起波蘭的強烈反對。

  波蘭的目的就是把俄羅斯永久性排斥在歐洲主流社會之外。

  拉姆齊·麥克唐納拿南部非洲沒辦法,對波蘭還是有辦法的。

  經過拉姆齊·麥克唐納的斡旋,波蘭勉強同意俄羅斯參加裁軍會議。

  到了裁軍會議第二天,矛盾再次爆發,這一次是法國和德國。

  德國在權衡之后,同意參加裁軍會議。

  但是德國只有十萬陸軍,裁無可裁,所以矛盾的焦點就在法國。

  法國理由充分,裁軍可以,但是必須在法國安全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法國才同意裁軍。

  要保證法國的安全,就要確保德國不會對法國構成威脅。

  所以法國的要求很簡單,德國把十萬陸軍全部裁撤,那么法國就同意裁軍。

  不過也不可能全部裁撤,至少要保留維持馬其諾防線必須的部隊。

  這個要求,德國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于是裁軍會議就和羅克判斷的一樣,開始陷入漫長的拉鋸戰。

  從五月到八月,拉姆齊·麥克唐納一直都在瑞士日內瓦主持裁軍。

  這三個月,羅斯福通過一系列政策,成功推動美國經濟開始復蘇,美國對德國的援助也在增加,最終導致德國在裁軍會議上的表現越來越強勢。

  同時耐心也越來越少。

  還是這三個月,南部非洲通過五億債券,追加新一輪軍事采購,主要用于采購新式“疾風”戰斗機,第二代“雄鷹”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及豹式坦克。

  還是在這三個月,法國和意大利的造艦計劃終于新鮮出爐,法國決定建造滿載排水量為35000噸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一共建造兩艘,首艘“敦刻爾克”號,第二艘“斯特拉堡”號。

  意大利決定建造滿載排水量45700噸的“維內托”級戰列艦,同級艦一共兩艘,以后視情況追加。

  就在“維內托”級戰列艦的數據曝光之后,意大利在地中海的主要對手法國驚訝的發現,“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還沒有下水就已經落后了。

  于是法國決定研制更強大的戰列艦,這就是滿載排水量同樣達到45700噸的“黎塞留”級戰列艦。

  法國和意大利的瘋狂造艦計劃,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范圍內,按說并不會引發全世界范圍內的軍備競賽。

  關鍵是這個時間節點不對。

  國際聯盟正在日內瓦舉行裁軍會議呢,你這邊在地中海比著造戰列艦,想干嘛?

  而且還一上來就造這么大的,BIG7里邊,美國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才37500噸;英國的“納爾遜”43100;日本“長門”、“陸奧”39100,等“敦刻爾克”和“維內托”建成之后,BIG7馬上就要升級為BIG11,這不得不讓英美日同時側目。

  法國和意大利的造艦計劃,也引起了南部非洲的擔憂。

  別忘了南部非洲在地中海還有一支分艦隊呢。

  雖然地中海分艦隊的實力較弱,最大的軍艦也才重型巡洋艦,可畢竟南部非洲在地中海也有核心利益要保護,尤其是牽涉到羅婭和小亞瑟,小斯的態度最激烈。

  在得知意大利將要建在“維內托”級戰列艦之后,小斯對地中海的局勢表示嚴重關切,希望南部非洲能突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建造更多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以保護南部非洲的海外利益。

  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要堅決保護塞浦路斯島上的塞浦路斯男爵一家小三口。

  “看看吧,全世界五大海軍國家,每一家都有十幾艘戰列艦,十幾艘航空母艦,軍艦數量加起來上百艘,我們有什么?哦,我們有一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可是一百艘巡洋艦和驅逐艦能充分保護南部非洲的利益嗎?不能!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軍艦!”小斯直接在國會鼓吹。

  跟著小斯一起去國會的是馬丁和巴頓,這倆也躍躍欲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