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35章嚇煞人的6字聘禮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孔德紹等了2天依舊沒有見到吳歡,他忍不住找秦守謙,他不能再拖了,從高雅賢那里得臼炮的消息,這一定要早告訴漢東王。

  在準備迎接平陽公主的秦守謙,哪有那么多時間和孔德紹交涉?他原本想把孔德紹晾在那里,讓他知道知趣的離開,誰知道這孔德紹會自己找上門來。

  找過來也好,事情攤開了說,省的耽擱事情!秦守謙讓人請進辦公室。

  孔德紹作揖行禮,秦守謙卻直接說道:“你既然不是漢東王的使者,我們沒有義務接待你,所以請你帶著自己的財物立即離開沈陽!”

  孔德紹:“部長為何如此絕情?”

  秦守謙說道:“你主公為漢賊,我燕國公本為唐臣,兩者本為陌路。我們既然是沒有交情,何來絕情?”

  孔德紹:“難道李唐一個假的不能再假的爵位,就騙你們主公暈頭轉向?你們自己看,那些投唐的雄主有幾人好死?李密,李子通,竇公,那個不是一時豪杰?你不會真認為李密,李子通他們真的是逃跑,準備東山再起才被殺的吧”

  秦守謙說道:“一群塋中枯骨而已。我們要準備迎娶平陽公主,所以沒有時間和你廢話,結算這2,3天的住食費用以及船費,然后請你離開沈陽!”

  孔德紹:“什么你們和李唐聯姻?”

  孔德紹突然笑起來,笑的非常的放肆,然后甩甩手離去。

  秦守謙被孔德紹放肆的笑搞的莫名其妙。

  看著孔德紹離去,秦守謙再三的檢查自己說的話哪里有錯,讓孔德紹如此失態!

  秦守謙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等幾天之后,他和他父親秦原說起這件事情,秦原才告訴他,他這笑有兩重含義。

  第一重是他認為李唐這是合縱之計,為的是穩住我們沈陽,等以后李唐掃平中原,自然就會對沈陽下手。

  第二重,從來中原和親并無善意,不是緩兵之計,就是離間計。我們既然答應了和親,那么我們將會很被動,不論名分還是道義都會矮一頭。

  秦守謙不會問出為什么和親,因為他知道,現階段和親對吳歡的發展非常的有利。

  吳歡的運輸聘禮船隊終于到達長安,聘禮是個講究的東西,特別是給公主下聘禮。

  對聘禮有所了解的是顏思魯,吳歡就拜托他立了一個聘禮單子。

  吳歡看到單子頭都大了,聘金,這自然不用說。大雁一對,還必須活的,鹿,羊,牛,馬,絲綢布匹,黃金飾品,……林林總總近30樣!

  現在雖然是秋天,但到哪里弄大雁?各種聘禮準備好,依舊找不到大雁。吳歡無奈聽取顏思魯的建議,聘禮船隊到一地,就上岸購買,還好在洛陽購買到需要的大雁。

  吳歡到不了長安,王朔這個文官之后首是要去的。王朔進入長安第一個難題就是住在哪里?到哪里報道。

  如果是大唐的臣子,那么去禮部報備。如果自己認為是只是臣服,不是大唐臣子,那么,去鴻臚寺。

  王朔沒有貿然去報備,他派人詢問平陽公主,李世民,得到的消息也是兩種。平陽公主是要求王朔到鴻臚寺,而李世民要求去禮部。

  這相矛盾的結果,最終讓王朔走向鴻臚寺,畢竟未來的女主人說了才算。

  鴻臚寺見王朔來,也不奇怪,因為像李藝,杜伏威來人也是向鴻臚寺報備。

  沒有多久,鴻臚寺就讓王朔在2天后的大朝里,提出求親和上遞聘禮單。當然禮單已經帶走副本,讓皇帝和大臣觀看后再做修改。

  聘禮單交道李淵手上,他期盼著吳歡這個冤大頭,能讓他快要跑老鼠的國庫充實點。他知道,3艘河船(黃河上航行的大船)可以裝下很多東西。

  然而李淵看到手上聘禮單,手不住的發抖。這是聘禮單么?這是把沈陽的國庫搬來吧!

  黃金666斤6兩6錢!白銀6666斤6兩6錢,銅錢6萬6666貫,東珠6666顆,紫貂裘服666套,人參酒666壇,人參茶666罐,紅撒金紙666刀,黃撒金紙666刀,白紙66666刀,海蝦66666斤,海魚66666斤,精鹽666666斤……

  林林總總一大張,都和6有關系。李淵看著手中的一長溜單子,對身邊的內侍說道:“宣太子,封倫,裴寂,裴矩,見駕!”

  不一會兒封德彝過來,隨后太子,裴寂,裴矩,也來了。

  李淵把聘禮單子交給太子,說道:“你們看一下,這是燕國公吳歡下的聘禮。”

  太子李建成接過聘禮單子,看到一大串的六,忍不住說道:“這樣多六,黃金666斤6兩6錢!白銀6666斤6兩6錢,銅錢6萬6666貫!父親,這可能有史以來,最豐厚的彩禮啊!”

  李淵點點頭說道:“是的!如果說這禮單的價值,光那些金銀都相當于32萬貫,相當于我們大唐的1成稅收。

  而很多物品我們根本就無法知道價格,比如東珠,紫貂裘服。還有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東西的紅撒金紙,黃撒金紙,海蝦,海魚!

  現在不是這個,而是他們哪來的精鹽,而且是66萬斤。”

  裴矩說道:“他們的勢力已經到海邊,估計他們在煮海。”

  “煮海?”李淵疑問道!

  裴矩:“啟稟陛下,是的,在渤海一帶,常有人煮海,賣鹽補貼家用。不過……”

  李淵:“只是什么?”

  裴矩說道:“銅鍋是貴重的東西,根本就經不起鹽的腐蝕,一般都是用竹鍋。”

  李淵吃驚的問道:“竹子做的鍋?裴愛卿說說怎么回事,怎么才能不讓海水流走?”

  裴矩說道:“那些百姓把竹篾編成長3尺,寬5尺,深3尺。方形平底,外涂石灰或黃泥的鍋來煮海鹽,煮一鍋可得鹽200余斤。”

  李淵:“還有如此精妙之物?看來得推行天下,讓海邊的百姓多煮才好!”

  裴矩搖搖頭說道:“此事看似雖好,實則并無好處。在煮鹽之地,方圓30里無樹,無草,都為燃火之物。大雨來襲,一切盡付汪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