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一十五章 沒有地方刊登的文章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齊王劉肥是個實在人,覺得拿了劉濞等人的錢,就應該為他們辦事,答應的事不能反悔。可是趙王張敖邀請他參加了一場軍事演習,完全打消了齊王劉肥與趙王張敖為敵的念頭。

  左右為難的齊王劉肥只好把丞相曹參找來商議。

  “大王不是已經完成了對吳王劉濞等人的承諾嗎?”曹參聽完齊王劉肥的講述,十分平靜的說。

  “怎么就完成承諾了?”齊王劉肥自己沒有一點兒感覺。

  “大王向吳王等人承諾要出兵威脅趙王張敖,您出兵了沒有?出兵了。承諾不就完成了嗎。至于趙王張敖害怕不害怕,那是趙王自己的事了。”丞相曹參實際上是不愿與趙國為敵的,因為曹參早已看出來趙國的實力是齊國不能比的。

  “說的也是,這下我就可以安心了。”齊王劉肥覺得曹參說的很有道理。

  “我只是奇怪,大王怎么一下子就愿意放過趙王張敖了。”齊王劉肥被請去參加軍事演習,曹參是沒有參加的,他不知這中間發生了什么事。

  “你是不知道,那趙王張敖,弄了一條海船,不知施了什么妖法,那船又是冒煙又是噴火。將離得老遠的幾百頭豬一下子都弄死了,圍著豬的木柵欄上的木頭有碗口粗細,都斷成一節一節的。也不知道趙王張敖妖法能施展出多遠。我感覺趙王張敖想要弄死我,連我這王城都擋不住了。他隨便一施法,我就得變成和那些豬一樣渾身是窟窿流血不止而死去。”齊王劉肥說到這里還心有余悸。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您給我說說詳情。”丞相曹參當然不會相信有什么妖法。他想張敖肯定是使用了什么厲害的武器。

  齊王劉肥詳詳細細的把整個經過都說給了丞相曹參聽。丞相曹參聽明白了,趙王張敖一定是在戰船上隱藏了什么新武器。可惜自己當時沒有在場,沒能親眼看到這新武器的威力。齊王劉肥光顧著害怕了,張敖又把武器藏在船上不讓人看到,究竟是什么樣的武器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曹參并沒有當場說破,現在讓齊王劉肥對趙王張敖有點兒敬畏之心是好事,省得齊王劉肥沒事又去招惹張敖,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大王不必緊張,趙王張敖既然把這么重要的事情讓您知道,就是沒想用這種方法來對付您,您只要不做傷害趙王張敖的事情,齊國與趙國就會相安無事的。大王接下來可以過安穩日子了。”曹參安慰著齊王劉肥。

  “說得也對,這下我就放心了。”齊王劉肥還真相信了曹參的話,接下來便一心過安穩日子了。

  齊王劉肥安心過日子可把吳王劉濞急壞了,吳王劉濞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四處游說,還出錢出力,讓其他諸侯王同意齊王劉肥作為諸侯王的代表。慫恿齊王劉肥派兵到那趙國邊境挑釁,齊王劉肥還真帶兵到了齊國與趙國的邊境。可是后續卻沒有了消息,眼看太后要求上報子孫名單的日子到了,如果齊王劉肥再不干點兒什么,太后呂雉真有可能推行推恩令了。

  “來人,請丞相茅京前來。”現在丞相茅京成了吳王劉濞的主心骨,劉濞有什么為難的事便想找茅京。

  “大王有消息了。”丞相茅京自然知道最近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大王在因為什么事煩心,上來就表明自己并沒有忘了這件事。

  “齊王采取什么行動了嗎?”吳王劉濞急切的問,在他的內心深處希望齊王劉肥與趙王張敖打起來才是好事。

  “不是齊王采取了行動,而是趙國的《邯鄲時報》上登了一條消息。”丞相茅京的臉色有點兒難看,因為他帶來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那報紙上怎么說?”現在吳國已經禁止了所有趙國的商品進入,這《邯鄲時報》自然也在禁止的行列之內。市面上當然見不到,不過為收集情報吳國多少還是要買幾份的。

  “報紙上說,趙王張敖與齊王劉肥共同在東萊郡檢閱了趙國的軍隊,并且相互至問候,雙方會見十分愉快,并且發表聲明,趙國與齊國要全力維護大漢的穩定,如果有人反對太后,齊國與趙國將共同攻打反叛者。”丞相茅京把報紙從懷里拿出來,遞給吳王劉濞。

  吳王劉濞拿過報紙幾把撕了個粉碎:“齊王劉肥這個叛徒,一點兒也不為諸侯王著想,拿了我們的錢,又去與趙王張敖勾結,實在是太可惡。”現在吳王劉濞覺得劉肥的可惡程度都要超過趙王張敖。

  丞相茅京小心翼翼的接著說道:“根據我們的探子回報的情況,公主劉樂去了封地東萊群,趙王張敖也同行,齊王劉肥確實是跑過去拜見公主了,并一起參加了什么軍事演習,演習的具體情況不清楚,接來就有了這個聲明。”

  “他們倆個發聲明也沒用,一張破紙片上印點兒字就想說了算,他們這些手段對我沒用。“劉濞惱羞成怒,他一再的使用手段算計張敖,現在張敖反擊了,吳王劉濞又有點兒接受不了。

  “那《邯鄲時報》上還刊登了另外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實行推恩令的必要性,內容上很具迷惑性,只怕人們看了那文章支持推恩令的人會增加不少。”丞相茅京見吳王劉濞不高興,但有些事情又不得不說。

  吳王劉濞看了看地上被撕碎的報紙,茅京急忙識趣的跑過去將報紙撿起來拼接在一起。

  既然連茅京都說那文章有迷惑性,吳王劉濞不得不看文章里究竟寫了些什么東西。

  那篇文章其實寫得很簡單,作者在文中給大家算了個賬,現在的諸侯王每人都有十幾甚至幾十個子嗣。這樣一代傳一代,用不了幾十年,每一個分支都會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如果只將封地傳給長子,這么多人都需要長子養活著。總有一天長子會養不起這么多人,只能消減開支,其他分支的人終將過上苦日子。只有將封地分封給眾人,讓眾人自己管理,才可以減輕家族負擔,各分支利用手中的土地勞作致富,才能讓子孫后代生活的更好。

  “這都是胡說八道,馬上命令人寫文章反駁他們。”不管這文章上說的對錯,吳王劉濞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進行反擊。

  “可是我們寫了文章沒有地方可登。”丞相茅京為難的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