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死存亡 城門洞開,黃忠一馬當先,身后跟著五千步卒。
剛才在海鹽城下的山越大軍只退了不到幾十步便停了下來,城樓上的劉備和戲志才看見有四五個山越武將策馬從那支鮮卑騎兵后方飛掠過來,將退兵止住。
劉備二人絲毫不耽心山越士兵重新布陣,只要城門這里能有閃轉騰挪的空間,黃忠就可以集中兵力攻擊其一翼。勾陣雖然精密,但是只要能搶先攻擊其一端,那么距離相對較遠的那一邊就沒有辦法實現合圍攻擊,剩下的就只是真刀真槍的廝殺。
以現在的戰力而言,山越是遠來的疲兵,而海鹽城中的漢軍卻是以逸待勞,相差何止于毫厘。
除非那支鮮卑騎兵不顧死傷的做第一波沖鋒,那么黃忠手下的這五千人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但保汗的意圖并不限于東南,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他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會動用這支騎兵。戲志才正是因為看出了這一點,才敢派遣黃忠出城。
看見海鹽城居然敢派兵馬出城迎敵,山越軍多少有些吃驚,不過山越武將立刻明白“勾陣”已經用不上了,于是指揮士兵們列成四個方隊,居中的兩隊兵力明顯比兩側的兵士多出一兩倍,那支鮮卑騎兵就在中央的兩個方陣之后,擺出隨時都有可能加入戰場的姿態。
山越軍戰鼓再催,最中央的兩個方陣大約兩萬名士兵,一聲發喊,開始向前推進。
黃忠一聲吩咐,身后的士兵立刻分做三處,黃忠自己身后跟隨了一千人馬,另外的四千人分做兩隊,以楯豎地,在黃忠左右分別扎成一個堅固的防御陣地。
既然山越放棄了以“勾陣”來防御漢軍的攻勢,黃忠也就沒有必要以五千人馬去沖擊對方的兩萬大軍。雙方就在這一瞬間完成了角色的轉換:防御者變成了進攻方,而主攻的卻開始防守。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戰場之上風云詭譎,瞬息千變,起作用的除了兵士是否勇敢善戰、戰械是否精良之外,一個指揮優秀的將領是必不可少的。而真正的大將無一不是以天地為戰場,以血肉為硎礪,以貼近死亡的考驗作為錘煉。
山越大軍向前推進了足足有三百步,距離漢軍也不過兩百多步之遙。黃忠深吸一口氣,反手從身后取出四支雕翎箭搭在弦上,雙眼緩緩的瞇上。他要以連珠箭的神技向手下的兵將傳達攻擊的指令。
兩百步。黃忠手指一松,仿佛兩軍之間的距離根本不存在一般,四支箭帶起四蓬血雨,排列在最前方的山越士兵頓時有四人栽倒在地。黃忠面無表情,接著又射出了第二排箭。
山越兵行進了五十步的距離,黃忠也射出了五排箭,雖然山越不過損失了二十個士兵,可是這種做法對于山越士兵心理上的打擊實在是非常嚴重:山越的士兵們清楚的知道,不到一百步之內,他們的弓箭手根本沒有辦法還擊。面對黃忠這種射擊,他們不但從內心深處涌出一股難以還手的窩囊感,更糟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不能理解,為什么手中的盾牌根本沒有辦法擋住黃忠的箭。一些山越士兵甚至開始想到“那個漢將究竟是什么怪物?”
與此相反,黃忠每一排箭射出,漢軍都很振奮的高喊一聲“殺”,而且一聲比一聲響亮。五排箭過去,漢軍的吶喊幾乎已經匯聚成一股洪流,在整個戰場上席卷、吞吐。
以五千兵馬對抗兩萬人,數目上似乎有些懸殊,可是黃忠以一手神乎其神的箭技巧妙的點燃了戰士心頭求勝的火焰,而這火焰在戰士們一聲比一聲高亢的吶喊中已經成燎原之勢。對于現在的漢軍,別說面前只有兩萬疲兵,就算是五萬鐵騎,他們也能生出以一抵十的信心。這樣的隊伍是可怕的,而黃忠要做的就是讓這支可怕的隊伍一舉打垮山越大軍的士氣。
黃忠一邊射箭,一邊冷靜的觀察著山越大軍的距離,他在考慮什么時候把猛虎放出狎。山越大軍即將進入百步之遙,雙方的強弓硬弩已經開始準備。
“大軍聽令,向前十步。”黃忠忽然發出指令。
挾著如虹士氣,汗軍齊齊提楯向前十步。
山越大軍沒有想到對方在比己方人少了數倍的情況下,求戰的心態居然比己方還要強烈,陣形不由一遏,士兵已出現一些混亂。
“放箭!”黃忠一聲大喝。
山越士兵心頭一顫,就見漢軍五千士兵一齊放箭。箭雨如蝗飛來。山越士兵趕忙舉起手中的盾牌加以格擋,饒是如此,還是有將近三百個士兵身上中箭。
一陣慌亂之后,山越士兵開始還擊,可惜士氣已奪,箭射得軟弱無力,不少箭還沒有射到漢軍身前就已經頹然墜地。漢軍士兵雖然也有幾十人中箭,但是多半都能忍住疼痛,繼續射箭。猛然看上去,倒好像漢軍在山越士兵的一輪箭雨下絲毫無損一般。
山越大軍的士氣頓時再挫。
雙方又是連續兩輪的互射,山越士兵終于逼進到七十步左右的距離,隨著一聲號令,山越的士兵開始沖鋒。
“加楯。”黃忠再傳將令。
漢軍士兵聞言,立刻將楯上下交錯的支撐起來,山越士兵的箭雨立刻如觸堅石,完全無法傷到漢軍分毫。
黃忠已經下了馬,立在楯后,冷靜的看著山越士兵迅速跑過三十多步的距離,這時候兩軍不過還剩下三十步左右的距離。“射箭”,黃忠再次大喝,一陣箭雨隨著他的喊聲卷向敵軍,山越士兵頓時又倒下去數百人,但是雙方的距離也只剩下二十步都不到。
“棄弓,舉槍。”黃忠一聲大喝,翻身上馬,揮舞著滾龍大刀,率先向山越大軍沖殺過去。眾漢軍一齊大喊,各舉刀槍,隨在黃忠身后,向山越大軍迎去。
劉備也好,保汗也罷,海鹽城下這一場戰都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劉備原本派黃忠出城去只是為了殺一殺山越大軍的銳氣,但是黃忠在城下威風凜凜,居然能列地為陣,以守為攻,先以神箭激勵士氣,再誘山越大軍殺到城下,使得山越其他部隊無以為繼。其后再以五千兵馬與山越兩萬大軍死戰,從中午一直殺到黃昏,海鹽城下血流成河。
劉備幾次要親自帶兵下城支援,但都被戲志才阻攔下來。
“軍侯,黃將軍之部人數雖少,但士氣入虹。依志才看來,山越適才將另外那兩個方陣加入并不能扭轉乾坤。黃將軍獲勝乃在是意料之中。但此刻絕不可增兵城下,皆因那三千騎兵還未出戰。”
劉備奇怪的問道,“先生早前不是曾言保汗不會輕易動用這支兵馬嗎,為何現在又說這支兵馬可能與戰?”
“此一時彼一時也。我料保汗此番列兵城下,原本是為了煞我軍士氣,同時也可確保糧道建立。故此,保汗雖將騎兵列出,卻旨在威嚇我軍之用意。黃將軍帶兵出城已經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而戰況如此激烈,更是他始料未及之事。此戰若敗,則保汗不但損失上萬人馬,還將因為士氣低沉、兵員大損而喪失經略東南的絕好局面,故此,此戰保汗絕不能敗。”
“則我軍何不速戰速決?”劉備還是想出兵支援黃忠。以前看書,看到某人愛才如命,現在他自己終于也切身體會到這種感受。他絕對不能讓黃忠有什么閃失。
“軍侯,我海鹽城中只有萬余人馬,尚要緊守四城,能給軍侯帶出城者不過五千。而山越騎兵此刻疲敝已散,隨時可以殺入戰場,那時我軍如不能有一隊兵馬抵擋,則城下之兵馬勢必全軍覆沒。軍侯不可不察也。”
憑心而論,劉備知道戲志才說得完全有道理,可是看著城下浴血廝殺的黃忠和其他士兵,他就象百抓撓心一般難受。
“軍侯”,戲志才將劉備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感慨劉備的確愛才,不由暗暗慶幸得遇明主,但他知道眼下實在不可意氣用事,只好出言安慰,“黃將軍神威過人,兼具我軍士氣正盛,料山越兵馬雖多,實不足懼。軍侯不必擔憂。”
戲志才正說道這里,劉備忽然手指遠方,“戲先生所言不錯,那隊鮮卑騎兵終于動了。”
戲志才一愣,轉臉看去,就見那隊騎兵排成一列,忽然最前排騎兵一動,整個騎隊揚起一片煙塵,直向城下殺來。
“軍侯速去城下,以強弓硬弩抵之。”戲志才話沒說完,就見劉備已經一陣風般往城下跑去。
戰局,終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各位書友如果覺得刀子寫的還行,就請高抬貴手,點點推薦票吧,刀子拜謝!
鄭重推薦一本新人好書:《流氓天才,書號98316。寫得非常有趣,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