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起點的時間不長,不知道起點的歷史類小說生存環境如此艱難,現在后知后覺了一回,只好笑自己駑鈍。
1、關于作品中的一些小BUG。
上次有位熱心讀者提醒我書中有處錯誤,是第二十章中提到“西漢長安”,這是我現代人的潛意識在作怪,非常感謝那位讀者,再次道謝。
這次有位讀者提到我把《四民月令說成《四月民令,現在說一下,我會修改這個筆誤。也謝謝這位讀者。
2、關于與歷史有出入的問題。
作為一個寫歷史類小說的作者,我覺得大體上同類的作者多半是為了完成自己對某一段歷史時期事件的改變玉望,但是通常這個做法的出發點就是要和歷史相背,如果讀者要在這類書里挑刺,那簡單的很,隨便任何一本,一掃一籮筐。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三國演義〉和真正歷史相差的地方有很多。我記得以前看見一位仁兄發了一個狠,居然羅列出演義和歷史有區別的數百處。但是這并不影響〈三國演義〉成為我國同時也是世界文壇上最有代表性和最成功的歷史小說之一。因為歷史小說不能當成歷史來讀,這是最起碼的道理,如果沒有這種意識,那小說是沒有存活的余地的。
當然,我的書還只是一個初學者的邯鄲學步而已。可是,出于自己對那段歷史事件的重新洗牌的期望,我會用自己的筆來編排那些事件。我想,這應該是所有歷史類小說作者的共同寫作動機之一吧。
3、我這兩天看到一些讀者在評論區對我的書提出了很多批評,其中有善意的提點,我深表感激,并且希望諸位能一如既往的給予我支持和鼓勵。說實話,寫字很辛苦,而且這類小說沒有機會尋找常規發行渠道。寫作的持續完全依靠作者對寫作的執著。
讓我難過的是,一些讀者的批評以斷章取義的方式向我發難。本來對于這樣的讀者,我覺得姑息一些時候,大概看下去了,自然會好一些。或者是我錯了。
從今天起,但凡是下車伊始就開始斷章取義亂罵一通的,我會直接刪帖子,然后將其請進禁言區。
說我霸道,不要緊,我至少會珍惜自己的勞動,而且我還要維護其他讀者看書的環境呢。
再次向讀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