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狌狌獸:(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白猿:(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木炎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
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
蝮蟲:(南山經)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犭爰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又東四百里,至于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無水,其下多蝮蟲。
(南山經——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
鹿蜀:又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旋龜: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
鮭: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魚去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南山經——又東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
類: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
猼訑: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尚鳥付鳥: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無臥。
(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左丹右上隹右下又。)
灌灌: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赤魚需: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澤。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南山經——南次二經之首,曰柜山,西臨流黃,北望諸囟比,東望長右。)
貍力: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朱鳥: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朱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土。
(南山經——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
長右: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南山經——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
猾褢: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囟比。)
彘: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南山經——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
羊患: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羊患。
芘蠃: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蠱雕:水有獸焉,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南山經——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眾獸之山,其上多王雩王孚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黃金,其獸多犀兕。
瞿如:有鳥焉,其狀如交鳥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鳴自號也。
虎蛟: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鳳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南山經——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凰、宛鳥雛。
(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左丹右上隹右下又。黑水山焉,而南流注于海。)
鯖魚:其中有鯖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山海經——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
禺頁:有鳥焉,其狀職梟,人而四目而有耳,其名曰禺頁,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大蛇:又東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獸,多大蛇。
(南山經——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有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
宛鳥雛: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凰、宛鳥雛。
(西山經——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銅。)
螐渠:有鳥焉,其名曰螐渠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肥[蟲遺]: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西山經——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
牛乍牛:又西八十里,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牛乍牛。
英山,獸多牛乍牛。
白於之山,其獸多牛乍牛。
赤上敝下鳥:鳥多赤上敝下鳥,可以御火。
(西山經——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陽多銅,其陰多鐵。)
蔥聾: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鬣。
民鳥:其鳥多民鳥,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西山經——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囗,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
魚豐魚:其中多魚豐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
肥遺:有鳥焉,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已癘,可以殺蟲。
(西山經——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喬木,其陰多鐵。)
人魚:丹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
豪彘:有獸下,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西山經——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木蟲:,多盼木,枳葉而無傷,木蟲居之。
(西山經——又西七十里,曰囗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囂: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
橐上非下巴: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
(西山經——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猛豹:
尸鳩:
(西山經——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山番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囂水出焉,北流注于湯水。)
白翰赤上敝下鳥:
(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木丹;下多菅蕙。)
溪邊: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溪邊,席其皮者不蠱。
櫟:有鳥焉,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名曰櫟,食之已痔。
(西山經——西南三百八十里,曰上自下半涂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于諸資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獲之水。)
犭嬰如: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犭嬰如。
數斯: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西山經——又西百八十里,曰黃山,無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上敏下牛: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其狀曰上敏下牛。
鸚鵡:有鳥焉,其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
(西山經——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木丹,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玉)
左三田右鳥:其多左三田右鳥,其狀如鵲,赤黑而兩四足,可以御火。
(西山經——西次二經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鐵。浴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白蛇:
(西山經——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
虎豹犀兕:
鸞鳥: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西山經——又西二百里,曰鹿臺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
白豪:其獸多牛乍牛、羬羊、白豪。
鳧徯: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
(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
朱厭: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其陰多碧)
麢羊:其獸多牛乍羊、麢羊。
(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囗陽之山,其木多稷、木丹、豫章)
犭勺:其獸多犀、兕、虎、犭勺、牛乍牛。
(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陽多黃金,其陰多鐵)
麋、鹿:其獸多麋、鹿、牛乍牛。
(西山經——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萊山,其木多檀楮)
羅羅:其鳥多羅羅,是食人。
(西山經——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遙去辶之澤,西望帝之捕獸之丘,東望蟲焉淵。)
蠻蠻:有獸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西山經——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西山經——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
大鶚: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
皴去皮加鳥鳥:鼓亦化為皴去皮加鳥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西山經——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
文鰩魚: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里,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西山經——昆侖之丘)
土螻: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廣韻.十九侯土[羊婁],似羊,四角,其銳難當,觸物則斃,食人。)
欽原: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上若下兩蟲鳥獸則死,上若下兩蟲木則枯,
鶉鳥: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西山經——又西三百七十里,曰樂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澤,是多白玉)
魚骨魚:其中多魚骨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
狡: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勝遇:有鳥焉,其狀如翟而赤,名曰勝遇,是食魚,其音如錄,見則其國大水。
(西山經——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是多文玉石。)
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
(西山經——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
猙: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如猙。
畢文: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文,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讠為火。
(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澤,其中多文貝。)
天狗: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
彳敖彳因: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
鴟: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
(西山經——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囗: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
鵸余鳥: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鳥,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兇。
(西山經——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無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木苦,獸多白鹿。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白鹿:
??: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目旬目。
(西山經——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白狼白虎: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翟。
白雉白翟:
(西山經——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櫟檀)
鸮: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鸮。
(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革是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氵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澤。)
冉遺之魚: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觀耳,食之使人不瞇,可以御兇。
(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
駮: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西山經——又西二百六十里,曰圭阝山。氵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
窮奇: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蟲胃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嬴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鳋魚:其中多鳋魚,其狀如囗魚,動則其邑有大兵。
上如下魚魮:濫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漢水,多上如下魚魮之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西山經——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楮,其實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
其陽多龜,其陰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勵。
孰湖: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入面蛇尾,是好舉人,名曰孰湖。
??: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人面,蟲隹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北山經——北山經之首,曰單狐之山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諸囗之水。)
滑魚: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魚單,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水馬: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
[月雚]疏: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月雚]疏,可以辟火。
鵸余鳥:有鳥焉,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鳥,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
儵魚:中多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北山經——又北四百里,曰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何羅之魚: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孟槐: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兇。
(北山經——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囗囗同習之魚:其中多囗囗同習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蕃: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囗,其獸多囗羊,其鳥多蕃。
(北山經——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其陽多玉,其陰多鐵。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橐駝:其獸多橐駝,
窩:其鳥多窩,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北山經——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無石。)
文貝: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貝。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
耳鼠: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Cai月采,又可以御百毒。
(北山經——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無草木,多瑤碧。氵此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孟極: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
(北山經——又北百一十里,曰邊春之山,多蔥、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澤。
幽鴳: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名曰幽鴳,其鳴自呼。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
足訾: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足廠虎,見人則呼,名曰足訾,其鳴自呼。
交鳥:有鳥焉,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交鳥,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北山經——又北八百里,曰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櫟水出焉,在而南流注于杠水。)
諸犍: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善吒,行則銜其尾。
白夜鳥: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夜鳥,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疒制。
(北山經——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題之山,其上多樗柘,其下多流沙,多砥。)
那父: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名曰那父。
竦斯: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榛木苦,其陽多玉,其陰多鐵。)
旄牛:有獸焉,基狀如牛,而四節生毛,或曰旄牛。
(北山經——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
長蛇: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北山經——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木丹,其下多茈草。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幼澤。出于昆侖之東北隅,實惟河原。)
赤鮭:
柝鳩:
其中多赤鮭,其獸多兕,旄牛,其鳥多柝鳩。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無草木,多青碧。)
窺窳: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名曰窺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魚市]魚市]之魚:敦水出焉,東流注于雁門之水,其中多魚市]魚市]之魚。食之殺人。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獄法之山。氵襄澤之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泰澤。)
魚巢魚:其中多魚巢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
山犭軍: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犭軍,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北山經——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剛木。)
諸懷: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諸懷,基音如鳴雁,是食人。
魚旨魚:諸懷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囂水,水中多魚旨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北山經——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
肥遺: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北山經——又北百七十里,曰阝是山,多馬。)
狕: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龍龜:阝是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泰澤,其中多龍龜。
(北山經——又北五十里,曰縣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閭麋:其獸多閭麋,
白翟白有鳥:其鳥多白翟白有鳥。
上此下魚魚:晉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上此下魚魚,其狀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驕。
(北山經——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頭之山,其上多金玉,無草木。旄水出焉,而東流注于印澤。
馬孛馬:其中多馬孛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北山經——又北三五十里,曰钅句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
狍鸮: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
(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玉。涔水出焉,而東流注于邛澤。)
獨犭谷: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獨犭谷。
囗冒鳥:有鳥焉,其狀如烏,人面,名曰囗冒鳥,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日曷。
(北山經——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東流注于雁門)
居暨: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囂: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彳同亍。
(北山經——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碧,多馬)
魚旦:湖灌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海,其中多魚旦。
(北山經——北次三經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馬軍:有獸焉,其狀如囗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其名曰馬軍,善還,其名自詨 囗:有鳥焉,其狀臺鵲,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驚,其鳴自詨。
(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人魚: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
天馬: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詨 屈鳥居鳥:有鳥焉,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是名曰屈鳥居鳥。其名自詨,食之不饑,可以已寓。
(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澠水出焉,潛于其下,其中多黃堊。)
飛鼠: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
領胡: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尾,其頸左上臣右上又下鳥,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
象蛇:有鳥焉,其狀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
囗父之魚: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囗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北山經——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上多草、上艸下諸囗,其草多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
酸與: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北山經——又東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黃澤。)
古鳥左上羽左下白右鳥:有鳥焉,其狀如烏而白文,名曰古鳥左上羽左下白右鳥,食之不氵爵。
(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軒轅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竹。)
黃鳥:有鳥焉,其狀如梟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水。)
精衛: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泰戲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羊東羊東:有獸焉,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羊東羊東,其鳴自詨。
(北山經——又北山行五百里,水行五百里,至于饒山。是無草木,多瑤碧)
囗囗:其獸多囗囗,
留鳥:其鳥多留鳥。
師魚:歷虢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有師魚,食之殺人。
(北山經——又北四百里,曰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
獂:有獸焉,其狀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鳴自詨。
(北山經——又北五百里,曰倫山。倫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羆:有獸焉,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羆。
(北山經——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基上有玉,其下多青碧。)
蒲夷之魚:繩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蒲夷之魚。
(北山經——又北五百里,曰钅享于毋逢之山,北望雞號之山,其風如左風右三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朋蛇: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東山經——東山經之首,曰木敕上牛左下蟲右下蟲之山,北臨乾味。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
鳙鳙之魚:其中多鳙鳙之魚,其狀如梨牛,其音如彘鳴。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木旬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從從: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
上此下蟲鼠: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毛,其名曰上此下蟲鼠,見則其邑大旱。
箴魚:氵只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囗,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魚感魚:氵咸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魚感魚。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犭才山,其上無草木)
堪予予之魚: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魚。
??: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
囗蟲庸:末涂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沔,其中多囗蟲庸,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狪狪: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詨。
(東山經——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涮氵右上民右下日澤。)
軨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東山經——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
珠鱉魚:澧水出焉,東流注于余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東山經——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上山下我之山。其上多梓左木右丹,其下多荊杞。雜余之水出焉,東流注于黃水。)
犰狳: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為敗。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
朱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有恐。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囗鶘: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囗鶘,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多土功。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獙獙: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東山經——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
蠪侄: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東山經——又南五百里,曰左石右上西右下土山,南臨左石右上西右下土水,東望湖澤)
峳峳: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見則其國多狡客。
恝去心換糸钅句: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恝去心換糸钅句,見則其國多疫。
(東山經——又東次三經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歹羊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束束。)
妴胡: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胡,其鳴自詨。
虎: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獸多虎。
(東山經——又南水行七百里,曰諸钅句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寐魚: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
(東山經——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
麋鹿:其獸多麋鹿。
(東山經——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足支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澤,其中多大龜。)
魚合魚合: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魚合魚合之魚,其名自詨。
(東山經——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足每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
精精: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詨。
(東山經——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于北海。有木焉,其狀如楊,赤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
猲狙:有獸焉,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
鬼斤譽: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鬼斤譽亦食人。
(東山經——又南三百里,曰旄山,無草木。)
魚羞魚:蒼體之水出焉,而西浪注于展水,其中多魚羞魚,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
(東山經——又南三百二十里,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有木焉,其狀如楊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
茈魚:氵此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囗蕪食之不米費。
(東山經——又東南三百里,曰女丞之山,其上無草木)
薄魚:石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囗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
(東山經——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
魚羞魚:師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澤,其中多魚羞魚,多文貝。
當康: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穰。
(東山經——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澤。)
魚骨魚:其中多魚骨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東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
合窳: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東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
蜚: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魚羞魚:钅句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勞水,其中的魚羞魚。
(中山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可葉。黃華而莢實,名曰籜,可以已懵。)
左上革左下夫右能:有獸焉,其狀如囗鼠而文題,其名曰左上革左下夫右能,食之已癭。
(中山經——又東十五里,曰渠豬之山,其上多竹,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豪魚:其中是多豪魚,狀如魚有,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中山經——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楮。)
朏朏: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養之可以已憂。
(中山經——中次二經注山之首,曰火軍諸之山,其上多桑)
閭麋:
曷鳥:其獸多閭麋,其鳥多曷鳥。
(中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鳴蛇: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中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
化蛇: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
(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
上龍下蟲蟲氏: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上龍下蟲蟲氏,食之不瞇。
(中山經——又西一百五十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洛。)
馬腹:有獸焉,其名曰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中山經——中次三以上艸下負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王雩王孚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茜如舉。)
夫諸: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中山經——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
幼鳥:其中有鳥焉,名曰幼鳥,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中山經——又東十里,曰馬鬼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王雩王孚之玉。)
飛魚: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中山經——西五十里,曰扶豬之山,其上多石需石。)
上鹿下言:有獸焉,其狀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上鹿下言。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石需石 (中山經——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陽多玉,其陰多上艸下鬼。)
犀渠:有獸焉,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其名曰犀渠。氵庸氵庸之水出,而南流注于伊水。
犭吉頁:有獸焉,名曰犭吉頁,其狀如獳犬而有鱗,其毛如彘鬣。
(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
赤上敝下鳥:鳥多赤上敝下鳥。
(中山經——東三百里,曰首山,其陰多楮柞,其草多上艸下術芫,其陽多王雩王孚之玉,木多槐。其陰有谷,曰機谷)
鳥大鳥:多鳥大鳥,其狀如錄,食之已墊。
(中山經——又東十里,曰尸山,多蒼玉。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
麖:其獸多麖。
(中山經——又西十里,曰外疒內鬼山,其陰多王雩王孚之玉。其西有谷焉,名曰帙谷,其木多柳楮。)
令鳥要鳥:其中有鳥焉,狀如山雞而長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名曰令鳥要鳥,其鳴自呼,服之不瞇。
(中山經——又西七十二里,曰密山,其陰多玉,基陰多鐵。)
旋龜:豪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洛,其中多旋龜,其狀鳥首而鱉尾,其音如判木。
(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木丹,多竹箭)
上敝下鳥: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上敝下鳥。
(中山經——又東二十里,曰苦山)
有獸焉,名曰黃棘,黃華而不實,名曰無條,服之不字。有草焉,員葉而無莖,赤華而不實,名曰無條,服之不癭。
(中山經——又東五十七里,曰大上非下古之山,多王雩王孚之玉,多麋玉。)
三足龜:其陽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
(中山經——又東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曰嘉榮,服之者不霆。)
魚侖魚:米需之水出于其陽,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魚侖魚,黑文,其狀如鮒,食得不睡。
左月右上關右下魚魚:合水出于其陰,而北流注于洛,多左月右上關右下魚魚,狀如鱖,居逵,蒼文赤尾,食者不癰,可以為瘺。
(中山經——又東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枝五衢,黃華黑實,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鐵。)
魚帝魚: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魚帝魚,狀如囗蟲隹而長距,足白而對,食者無蠱疾,可以御兵。
(中山經——東北百里,曰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
豹虎:
左上未右上攵中廠下牛牛:其中多左上未右上攵中廠下牛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木繇。
鮫魚: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黃金,多鮫魚。
閭麋:其獸多閭麋。
(中山經——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女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黃金)
閭麋麖麂:其獸多豹虎,多閭麋麖麂。
白喬鳥:其鳥多白喬鳥,多翟,多鴆。
(中山經——又東百三十里,曰銅山,其上多金銀鐵,其木多楮柞杻粟橘囗)
矛勺:其獸多矛勺。
(中山經——又東北一百里,曰美山)
野牛:其獸多野牛,
閭麈:多閭麈,多豕鹿,其上多金,其下多青左丹右上萑右下又。
(中山經——又東北百里,曰大堯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多機,其草多竹)
豹虎囗上召中比下大:其獸多豹虎囗上召中比下大。
(中山經——又東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木多楮柞椒柘,其上多白珉,其下多洗石)
豕鹿:
白犀:其獸多豕鹿,多白犀,其鳥多鴆。
(中山經——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
良龜:
上魚下黽:江水出焉,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龜,多上魚下黽。
犀象:
夔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獸多犀象,多夔牛。
上敝下鳥:其鳥多翰、上敝下鳥。
(中山經——又東一百五十里,曰山居山。)
竊脂:有鳥焉,狀如鸮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竊脂,可以御火。
(中山經——又東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堊,其木多木旬,多豫章,其草多嘉榮、少辛。)
犭也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白尾長耳,名犭也狼,見則國內有兵。
(中山經——又東五百里,曰鬲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白珉。)
猨蜼:蒲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獸多犀象熊羆,多犭爰蟲隹。
(中山經——又西二十里,曰復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陽多黃金。)
跂踵:有鳥焉,其狀如鸮,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足支踵,見則其國大疫。
(中山經——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陽多青左丹右上萑右下又,其陰多鐵)
瞿鳥鵒:其鳥多瞿鳥鵒。
(中山經——又東北一百五十里,曰朝歌之山,氵無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滎,其中多人魚。
麢麋:其上多梓木丹,其獸多麢麋。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中山經——中次一十一山經荊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東流注于濟;)
蛟:見兄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漢,其中多蛟。
(中山經——又東南三百里,曰豐山。)
有獸焉,其狀如蟲爰,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
(中山經——又東六十里,曰瑤碧之山,其木多梓木丹,其陰多青鑊钅換丹,其陽多白金。)
鴆:有鳥焉,其狀如雉,恒食蜚,名曰鴆。
(中山經——又東四十里,曰支離之山。濟水出焉,南流注于漢。)
有鳥焉,其名曰嬰勺,其狀如鵲,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鳴自呼。
(中山經——又西北一百里,曰堇理之山,其上多松柏,多美梓,其陰多丹鑊钅換丹,多金,其獸多豹虎。)
青耕: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鳴自叫。
(中山經——又東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囗,多苴。)
獜:有獸焉,其狀如犬,虎爪有甲,其名曰麟鹿換犭,善駚上分下牛,食者不風。
(中山經——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即谷之山,多美玉)
玄豹:多玄豹。
(中山經——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從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
三足鱉:從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鱉,枝尾,食之無蠱疫。
(中山經——又東南二十里,曰樂馬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彙音匯,猬的意思,赤如丹火,其名曰犭戾,見則其國大疫。
(中山經——又東南二十五里,曰上艸下咸山)
頡:視水出焉,東南流注于汝水,其中多人魚,多蛟,多頡。
(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倚帝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獸焉,狀如鼣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
(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鮮山,其木多木酋杻苴,其草多萱冬,其陽多金,其陰多鐵。)
犭多即:有獸焉,其狀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見則其邑有火,名曰犭多即。
(中山經——又東北七十里,曰歷石之山,其木多荊芑,其陽多黃金。其陰多砥石。)
梁渠: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見則其國有大兵。
(中山經——又東三百五十里,曰幾山,其木多木酋僵亻換木杻,其草多香。)
聞麟鹿換犭: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麟鹿換犭,見則天下大風。
(中山經——又東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木丹荊芑竹箭上竹下媚菌,其上多黃金玉,其下多文石鐵)
上鹿下旨:其獸多麋鹿上鹿下旨就。
(中山經——又東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黃金,其下多王雩王孚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
蓐:有獸焉,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首,名曰蓐,是可以御火。
(中山經——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陽帝之山,多美銅,其木多僵亻換木杻楮)
麝:其獸多麢麝。
(海外南經——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者)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海外西經——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為鳥青,赤尾。
上次下鳥鳥、詹鳥:,其色青黃,所經國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鳥鳥人面。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巢。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一曰魚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海外北經——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
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
有獸焉,其名曰駮,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
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有青獸焉,狀如虎,我曰羅羅。
(海外東經——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
(海內南經——海內東南陬以西者)
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兕兕知人名:,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狌狌1知人名2,其為獸如豕而人面3,在舜葬西。/或作猩猩,字同耳。」珂案:海內經云:「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即此)
窫窳:龍首,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馬:其狀如馬,四節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大荒南經)
足術踢: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足術踢。
雙雙:有三青獸相并,名曰雙雙。
文貝、離俞、丘鳥久、鷹、賈、委維/廷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泛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貝、離俞、丘鳥久、鷹、賈、委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玄蛇:有榮山、榮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上鹿下主。
黃鳥:有巫山者,西行黃鳥。帝藥,八齋。黃鳥于巫山,司此玄蛇。
育蛇: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
三騅:有蓋猶之山者,其上有甘木且,枝干皆赤,黃葉,白華,黑實。東又有甘華,枝干皆赤,黃葉。有青馬,有赤馬,名曰三騅。
孟鳥: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東鄉。
(海內西經——海內西南陬以北者)
開明獸: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而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鳳凰:開明西有鳳凰、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鳳凰、鸞鳥皆戴拔扌換盾。
樹鳥: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蟲隹、豹、鳥秩樹,于表池樹木,誦鳥、隼鳥視肉。
(海內北經——海內西北陬以東者)
三青鳥: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
(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黎氽換鳥,一曰少黎氽換鳥,一名曰青鳥。)
吉量:有文馬,縞身朱髻吉換鼠,目若黃金,名曰吉量,乘之壽千歲。
犬如犬:青,食人從首始。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在犬北。一曰從足。
大蜂:其狀如螽;
朱蛾:其狀如蛾。
阘非:人面而獸身,青色。
襪:其為物,人身黑首從目。
騶吾: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里。
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大魚便居海中。
(大荒東經)
五采之鳥: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
夔: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經)
狂鳥:有五采之鳥,有冠,名曰狂鳥。
皇鳥:
鸞鳥:
鳳鳥: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有蟲狀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見,青如犭爰狀。
青上文下鳥:
黃上敖下鳥: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鳥,人面有發。爰有青上文下鳥、黃上敖下鳥、青鳥、黃鳥,其所集者其國亡。
屏蓬: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比翼之鳥:有比翼之鳥。有白鳥,青翼,黃尾,玄喙。
天犬: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鳥蜀鳥:有青鳥,身黃,赤足,六首,名曰鳥蜀鳥。
(大荒北經)
蜚蛭:四翼。
琴蟲:有蟲,獸身蛇身,名曰琴蟲。
獵獵: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獵獵。
戎宣王尸:有赤獸,馬狀無首,名曰戎宣王尸。
(海內經)
蝡蛇: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窫窳:有窫窳,龍首,是食人。
猩猩:有青獸,人面,名是曰猩猩。
上山下囷狗:又有青獸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
翠鳥:有翠鳥。
孔鳥:有孔鳥。
翳鳥: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于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又有不距之山,巧亻垂葬其西。
玄鳥:
玄蛇:
玄狐: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狐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