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分,今天實在太晚了,明天再說下一部分)
第一、改革問題,我覺得自己有很多的時候真的和福熙兄的想法不謀而合,不過我覺得太史慈在現階段提出一整套有別于漢制的制度似乎有一點早,似乎在群雄割據時更好一些。畢竟此時對東漢朝廷心存希望的人不在少數。歷史上曹操的種種改革便是借助亂世完成的。所以我覺得在現階段,太史慈的改革應該僅僅限于和經濟基礎有關的西思想的傳播上。
我的想法是,新興的庶族地主必須起來打破世族地主的經濟和政治的壟斷,而平民的思想改造也要從經濟入手才好些。
所以,在《學說那一章,太史慈的意思很清楚,他就是要通過學校開民智。至于象福熙兄的提議肯定是要出現的,但并非現在。
第二、學校問題、有的書友說太史慈說服世家大族過于簡單了,我想大家是誤解了我書中的意思。
太史慈在那一章中跟沒本就沒有想要說服世家大族什么東西。門第觀念依然存在,世家大族把持自己勢力范圍的經濟情況并未改變。
太史慈做的僅僅是讓世家大族口中的“賤民”去上學,這并非是太難的事情,在歷史上,孔融就曾經這么干過,管寧也在遼東干過。太史慈和他們唯一的區別就是學校中教給百姓子弟的內容是種種科技知識的初步以及各種當時的技術。并且把學校的建立設成是三六九等,把世家大族的子弟弄到貴族學校中,這些都是太史慈與世家大族談判的籌碼。
而且太史慈還對世家大族誘之以利,借助那個預言告訴世家大族不能殺雞取卵,百姓富庶對他們剝削有利的道理,相信在建立平民學校這件事情上要說服世家大族并不難。
至于太史慈的真正意圖以當時人的經濟學水平恐怕是看不出來的。
大家以為呢?
第三、我對世家大族的態度問題。
首先,我承認世家大族中有無數的優秀人物,但世家大族的本質決定了他們的后代大多是是腐朽無能之輩。這一點不用多說吧?也許在亂世時,他們中間會涌現出幾位杰出的人物,但日子一太平,他們的后代除了聲色犬馬外還會什么?總之能人少。
其次,我要說說為什么世家大族是那時代導致國家分裂以及被外族侵略的根本原因,不用談那么多的理論,只要我們想一想中央集權在封建社會被幾個大族所瓜分,而這些大族又相互內耗不就全明白了?
就象我在新章節中說到的,整個東漢加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根本就沒有哪一個英雄人物是贏家。
我們每一次看《三國演義時都會察覺到羅貫中有種淡淡的悲傷,這種悲傷其實就是來源于此。
說穿了,曹操、劉備、孫權哪一個不是世家大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