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聽完了太史慈從馬鈞那里得來的消息和自己做的猜想后,木無表情,呆然不動。
太史慈當然理解他的心情,因為若是能表面上帶兵來援助他對抗張舉,實際上卻是為了張舉圖謀大事的話,這人在孫觀軍的身份絕對不會低,昨晚太史慈說出自己在張舉那里聽來的消息時,臧霸并沒有多大的反應,因為那很有可能是一般的小人物,可是眼前的局面分明不是如此,在孫觀軍中能夠夠得上這種資格的除了孫觀外只有吳敦、尹禮、昌稀等幾人。
不管是誰,都會令臧霸心痛。因為這些人無一不是臧霸過命的兄弟。
不過這種事情誰也沒有辦法。
太史慈唯有保持沉默。不過通過這件事情,太史慈可以肯定張舉現在肯定已經知道刺殺自己的人是臧霸了,否則那天自己去探望張舉時他的表現根本就不可能那么奇怪。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張舉才根本不把此事放在心上,因為在張舉的心中,臧霸根本就不足為懼,因為臧霸此來帶來的人數他都了如指掌。要不是那內奸現在還沒有聯系上臧霸,又被太史慈碰巧撞見了臧霸,恐怕臧霸這時已經身首異處了,只怕連胡童的身份都已經暴露。
良久,臧霸長長吐了一口氣道:“多謝子義了。”
太史慈放下心來,開口道:“宣高兄想開點兒,這人世間的事情往往如此,所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如是而已。”
臧霸聞言一震,太史慈又道:“我已經從新布置眼線,擴大了監視的范圍,在高順回來前我們只可按兵不動,最好是我們的眼線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收獲。”
正在此時,卻見徐盛興沖沖地走進來,顯然是又發生了什么事。
太史慈為之愕然,心道這兩天臨淄城還真是多事。開口問道:“文響,什么事。”
徐盛道:“主上,孔義大人有請。”
太史慈呆了半響,實在想不出此時孔義找自己有什么事情。不會又是什么婚事吧?搖了搖頭,太史慈硬著頭皮去見孔義。
出乎太史慈的意料,在場的還有曹操、陸康、孔融、武安國四人。看來孔義找自己另有要事,在場的四人可以說是青州現在對東漢朝廷最中心耿耿的人。自己現在被召至這里顯然也被引為同調。
畢竟孔義心知肚明,現在自己與他太史慈之間光一項與糜竺的生意就把兩人利益緊密在一起,更何況孔義還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史慈?
幾人個個面色凝重,見了太史慈也沒有了往日的談笑風生,待太史慈坐下后,孔義直接切入了正題,劈頭便問道:“子義可知昨晚發生的刺殺事件。”
太史慈心中一跳,難道昨晚的事情有什么疏漏?不過眼前這景象實在不象在懷疑自己,面上不動聲色道:“子義今天一早便已經聽下屬向我報告了。”
最愛玩笑的孔融在旁正容接口道:“一天之內發生三次刺殺,我臨淄城三萬守軍居然毫無作為,當真令人匪夷所思。”
曹操側頭道:“所以我和刺史大人說,這臨淄城內必有內鬼。否則怎么每次守軍都會晚到一步?”
太史慈點頭,隨即插言道:“在下完全同意孟德兄的意見,而且此人在臨淄城的權勢不低。”太史慈此時不得不做做樣子,要是他一句話不說裝傻充愣就很不正常了,至少在表面上他和其他人太史慈所知道的信息應當與眼前的這些人別無二致才對。
孔義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所以我才請子義過府,希望子義在暗中幫忙調查此事。”
太史慈放下心來,旋即反應過來,看向曹操,發現后者在向他點頭。心中明白,曹操定然把自己對他編造的為什么跟蹤管統的理由告訴了孔義。
果然,孔義開口道:“我聽孟德說,子義的手下乃是虎狼之師,對跟蹤調查方面頗有心得,不知子義對老夫的提議以下如何?”
這事情來得突然,讓太史慈有點反應不過來,要知自己雖然與孔義的關系不錯,但畢竟自己還是外人一個。不過仔細想想也就不奇怪了,孔義之所以敢讓太史慈暗中調查,無非就是因為在表面上太史慈帶來的軍隊只有區區的五百人,根本不怕太史慈弄出什么事情來。
不過此事對自己大有好處,至少自己今后的行動要光明正大的多,至少不用提防孔義這方面的人了。
表面上淡淡地應了,并沒有表現得太歡喜。
孔義大喜,便和太史慈說起了方才幾人在太史慈未來時列出來的懷疑的人選。太史慈大喜,因為自己并非是臨淄的地頭蛇,大海撈針式的監視對現在只有一千人馬的太史慈來講實在有點捉襟見肘之感。
研究了半天,太史慈便把懷疑主要放在了幾個人的身上,尤其是一個叫盧甫(字子初)的人。
這人是北海盧氏家族的人,官職從事。
太史慈之所以懷疑他的原因就是因為盧氏家族本身從來與青州的賊寇未斷絕過聯系,在北海更是誰也惹不起的主。
最關鍵處是自己早已經知道張舉想要通過幾個世家牽制自己,到目前為止劉氏家族和孫氏家族的共同代表孫邵已經現身了,但作為世家大族的盧氏家族居然沒有派人來為孔義祝賀,實在是于理不通,盧甫的出現則解釋了一切。
可以試想,假如張舉在臨淄有這樣的人為早早地謀劃布局,那么以盧甫的從事身份想要可以的掩藏什么實在是太過容易了。
這個人必須徹底調查!
幾天匆匆而過,臨淄城中再也沒有發生什么血腥事件,百姓們漸漸地安下心來,街道上繁華熱鬧依舊。那幾起刺殺事件仿佛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只有少數的人在這歌舞升平中知道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要說有什么大事的話,那就是許子將的月旦評在萬眾矚目中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傳于天下。
不出所料的事情是,陳琳、徐干、王修、袁譚等人均在其中。女子的儀容一項則收錄了劉璇等女,直到此時,太史慈才知道孔義那漂亮女兒芳名孔悅兒。
不過令眾人大惑不解的事情是,眾望所歸的太史慈居然沒有入選,更為奇怪的事情是,月旦評的榜首的名字竟然是空的。
上面只有寥寥幾行字:風云將起,龍騰深淵,汗青之上,非我能見。
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們當然不可能從一向高深莫測的許子將的嘴里得到這謎語般的評語的意思。
此事遂成為此次月旦評一大謎題。
自許子將推出月旦評后,臨淄這場盛會在表面上已經接近尾聲,只差對許子將七日后那場歡送的宴會了。
只不過人誰也想不到的事情是朝廷方面居然在此時派來常侍,傳達了朝廷方面新的人事任命。
曹操不出太史慈的意料,出任了東郡太守,孔融也被重新啟用,不日要趕往京城。陳琳和徐干則因為決定追隨也要趕往京城的袁譚而與前面的幾人同路。看樣子他們將會與許子將一同上路。
這件事情對孔義影響頗大,這幾個人一走,孔義的聲勢大為降低,太史慈卻暗暗高興,不說別人,曹操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有他在青州,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
管統傷勢嚴重,到現在也未能下床,他那老朋友任燠自那晚與張舉會過面后開始低調起來,大小宴會一概不參加,不知道心里裝著什么主意。
太史慈當然無暇理會這些事情,這幾日來忙得連想要去見一見已經被收服的管寧等人都沒有時間。他現在關心的就是張舉在臨淄城安置的內鬼到底是誰。
其實此人已經呼之欲出了,那個盧甫幾乎已被肯定下來是張舉在臨淄的眼線,此人深居簡出,性格孤僻,原本不應該會有許多的朋友,但這些天下來發現此人家中總有人拜訪,而且一拜訪就是大半天。
表面上看去,這些拜訪者的衣著和車駕均是非常的華貴,身份應當是非富即貴,可是略一核對,這些人俱是生面孔,根本就不是臨淄城的貴族。
而且這些人均非常機警,顯然是有著豐富的反偵查經驗,太史慈派出的監視跟蹤的人好幾次險些暴露身份,無奈下唯有放棄跟蹤。
不過種種蛛絲馬跡表明,這些人在拜訪盧甫過后均來到城外,然后消失不見。此事高順大軍尚未到來,太史慈唯有苦忍,不與之爭一時之氣。唯一令太史慈感到欣慰的事情是,與這盧甫交往的人中尚有不少臨淄城的一些要員,等到太史慈向胡童一詢問,才發現這些人居然是可以控制臨淄城西門和南門的有兵權的人物。
這就越發地證明了太史慈的猜想,因為張舉控制了西門與南門就等若打開了泰山與臨淄的通道,更是為自己找好了萬一的退路。
又過了幾日,好消息終于傳來,高順大軍到!
太史慈秘密出城,去見高順。
這高順果然高明,把這上萬的人馬安置在臨淄東門外的東安平的一片密林當中。
待太史慈進了營帳,高順和張戈及樊濤肅容站起,像太史慈莊嚴的行了軍禮。
太史慈點頭示意,坐在營帳中沙盤的旁邊后,先是太史慈向高順等人說明了臨淄城的最新發展。高順聞言大喜,對太史慈笑道:“此事大妙,如此一來,主上豈非可以隨意地在臨淄城內放手施為?”
太史慈點頭道:“為今我擔心的就是這盧甫方面到底牽扯著多少人,單單是眼下城外的三大賊寇的兵員數量就是我們沒有摸清楚的,如果有起事來,臨淄城的西門和南門一開,大事將無可挽回。”
高順點頭道:“主上言之有理。”然后站起身來,指點著沙盤道:“現在看來,那三大賊寇的兵力應該主要集中在這兩面的城門外,要知從泰山郡到臨淄,必經之路就是般陽、新汶、新沓、昌國一帶,這些地方河流縱橫,地勢復雜,藏起身來自是非常的容易。不到他們發起行動時,我們萬難徹底知道對方的兵力布置,問題是現在我們不知道這張舉要等到什么時候才動手。”
太史慈一呆,這才想起了這個大問題,現在張舉身上有傷,到底情況如何誰也不清楚,若他太史慈是張舉,完全可以借口傷勢未愈,在臨淄城拖上個十天半月美其名曰養傷,然后等這些在臨淄城作客的人都走了之后再從容動手。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畢竟那萬張舉曾說要劫持一些名士以壯門面。
等等!劫持名士?
太史慈腦中靈光一閃,終于知道了張舉的選擇,興奮得無意識地揮了一下手,在高順三人怪異的眼光中,太史慈興奮道:“張舉肯定是會選在許子將先生和曹孟德等人離開臨淄之時動手!”
高順三人精神大振,連忙聽太史慈分析下去,太史慈信心十足道:“過幾日就是眾人離開臨淄之時,若我是張舉,就會兵分兩路實現自己的計劃。要知孔義重禮,許子將又是身份尊貴之人,再加上孔融本身又是孔族中的子弟,又有曹操、鮑信、陸康等人,孔義沒有不出城相送的可能……”
高順看著沙盤,點頭道:“不錯,若我是張舉,一定會一方面在城外利用三大賊寇對出城相送的眾人進行襲擊和劫持,另一方面,在城內利用三萬守軍中的叛軍牽制因為事發突然而措手不及的其他守軍,在利用自己源源不斷的潛入到臨淄城內的三千精于巷戰和格斗的好手對臨淄城內的各個達官貴人的府宅進行突襲,把那些婦孺族人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再進行必要的威脅和利益的誘惑,到那時,臨淄城的守軍和官吏就會不戰自降。”
太史慈接著道:“尤為可慮者,就是若讓張舉截殺了曹操和陸康以及現在城中養傷的管統,那么濟南、樂安、平原勢必會亂成一團,張舉的族弟張純完全可趁此機會禍亂甚至控制三郡。”
曹操雖已經被任命為東郡太守,但實際上還要回到去濟南交割事務,甚至的要等到新任的濟南太守到任才可離去。所以此時曹操仍然是濟南相。
高順身子一震道:“還是主上想得遠,屬下倒沒有想這么多。”
太史慈老臉一紅,心道這是史書上寫的當時張舉和張純的活動范圍,自己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高順卻沒有注意到那么多,低下頭仔細看著沙盤,過了一會皺眉道:“只是我在懷疑盧甫在臨淄的軍隊中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太史慈一拍高順寬厚的肩頭,笑道:“盧甫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我們或許不知道,但同樣以臨淄兵曹從事武安國在軍中的資歷上來講,他也沒有能夠控制混亂場面的能力,而且武安國與你我一樣出身寒門,在這達官貴人云集的臨淄根本就不受重視,一旦有起事來,武安國如何控制局面?”
高順恍然大悟,太史慈此刻心情大佳,呵呵笑道:“既如此,我們也不用分什么心神去找臨淄城外的泰山賊寇,不若以逸待勞,待泰山賊寇現身時給之以致命一擊。然后迅速占領臨淄城,把這青州的治所控制在我們的手里。”
頓了一頓道:“至于臨淄守軍方面,我還有胡童這支奇兵可以用,哼!張舉想要控制城門,哪有那么容易,臨淄城十幾座只要有一座城門對我軍開放張舉混亂守軍的圖謀就別想要得逞!”
轉過頭來,看向張戈道:“阿戈,行動那天你便帶領一千精兵幼胡同所控制的城門殺入臨淄,反過來牽制守軍中的叛軍,待我和徐盛在城內收拾完張舉那三千伏兵就來支援你,到時高順大哥也應該擊潰張舉城外的大軍,咱們里應外合,定要讓張舉吃個大鱉!”
四人大笑。
隨后又研究了一下具體的出兵問題,弄來大半天,方才散了。
待太史慈回到城內時,已經是掌燈時分,太史慈得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了起來。此時心情大佳,恨不得早一些回到住處大吃一頓。不過為了引人耳目,太史慈此次出誠不但化了妝,而且連馬都未敢騎,為了安全起見,只是在身后不遠不近處帶著二十個同樣化過妝的特種精英。所以要想吃飯還要苦忍一番,要不是因為怕這半日又發生什么事情,還惦記著小貂蟬,只怕太史慈此刻早已登上臨淄熱鬧的酒樓大吃一頓了。
“前面那位兄弟,請留步!”突的一把沉雄的嗓音傳來,太史慈回頭看時,出人意料,在街道的一旁招呼自己的竟然是不世悍將許褚!
此刻,這后來被人稱為“虎癡”的勇將站在人群中,顯得越發的鶴立雞群。觀察他看自己的樣子,聽他對自己的稱呼,太史慈知道許褚知道自己就是太史慈,而且也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看來應對自己毫無惡意。
太史慈一擺手勢,讓身后那些深怕自己遭受到突然襲擊而圍上來的特種精英不要動手。
許褚是何許人也,太史慈的動作雖然微小,但也注意到了,看著那幾個在人群中迅速消失的特種精英,虎目中爆出異彩,顯然是對太史慈手下的精兵贊嘆非常。
太史慈若無其事地走到許褚的身邊,笑道:“仲康兄好眼力,竟然這樣都能被你認出來。”
許褚咧嘴笑道:“小弟哪有這本事?是咱家的子將先生教了小弟點觀人的功夫,只要是小弟見過一次的人基本上不會忘記,就是化過妝也不行。”
太史慈心中驚訝,這許子將果然名不虛傳,口中問道:“子將先生學究天人,不是我這等小子所能望其項背。不過不知仲康兄今日找小弟所為何事?”
許褚搖頭道:“不是小弟找你,乃是子將先生要見你一面。”
太史慈心中大奇,不知道此時此刻,許子將這三國第一識人者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情?他又是怎么知道自己今日出城并且從這城門回來的?莫非這許子將真的是神仙?
不過太史慈倒相信許子將沒有惡意。心中迅速計較后,便隨著許褚去見許子將。
許子將住的地方與太史慈的住處有很大的不同,跟張舉那種一位奢華的府宅更是大相徑庭,這里是一種北方園林少有的纖細小巧之美。不過這些地方均被許子將的住處比了下去,看來孔義確實八許子將奉為上賓。
在這片幽森的林園里,林木掩映中,沿途奇石密布,層出不窮,一道人工小泉由石隙飛瀉而出,形成一條蜿蜒而過的溪流,這道引來山泉的清溪蜿蜒流過,到了離不遠處小橋丈許處,聚成一個中心處放了一塊奇石的荷池,極具意趣,如果走上長橋,便像走入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里,風拂碧水,林樹爭艷,可惜此時已經天黑,否則這里的美景定然美不勝收。
待太史慈進屋后,意外的發現管寧和邴原也在這里。
許子將站起身來迎接,呵呵笑道:“子義一定奇怪老夫是如何知道子義的行蹤的,須知幼安本是與老夫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太史慈有點明白了。管寧在旁道:“子義莫怪,今日子將先生要見你,我去你住的地方找你,不想你卻不在,是文響那小子告訴我你今日出城辦事的,所以子將先生便叫仲康在路上等子義你回城。”
太史慈點頭道:“原來如此,我還奇怪,莫非子將先生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神人,能掐會斷到什么事情也瞞不過先生?”
眾人大笑,管寧見太史慈沒有不悅之色,暗中心幸自己沒有跟錯人。
太史慈心中卻知道,管寧并非是不知輕重之人,既然他可把從徐盛那里得到的自己行蹤的消息告訴許子將,便知在許子將面前無須顧忌什么。而且從眼前的情況看,許子將已經知道了管寧要隨自己回西北六縣的消息,自己要是還斤斤計較于管寧的做法那就沒有風度和意義了,更何況自己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太史慈的原則。
而且太史慈一點都不擔心徐盛會告訴管寧自己暗中派遣大軍來至臨淄這件事情,因為太史慈嚴令徐盛禁止對任何人透露這消息,盡管徐盛知道管寧是自己人。
許褚顯然還有其他事情,引太史慈進屋后就出去了。幾人坐下。
許子將看向太史慈道:“子義,你今次沒有入選月旦評難道不奇怪嗎?”
太史慈一呆,沒想到許子將竟然問的是這問題,不好意思道:“小子這幾日忙的昏天黑地,這事情還沒有想到。”
許子將大笑,道:“幼安說的果然沒錯,子義確實不是注重虛名的人。不過這幾天幼安可是為你打抱不平來了。”
太史慈愕然,看向管寧,后者淡然一笑,太史慈心中涌起了感動。
許子將又道:“我被他纏得沒法,就問他未何為你這無名小子出頭。豈料幼安說已經準備隨你回西北六縣去了,我這才知道你二人的關系,幼安這小子瞞得我好苦!”
管寧在旁抗議道:“子將先生從未問過,讓我如何說?”
許子將呵呵一笑,又對太史慈道:“子曰‘后生可畏’真是一點都不錯。想不到子義你竟然能夠令幼安這樣的古怪小子心動,怕是在天下間只有你一個吧?”
頓了一頓道:“老夫無奈,又已經知道了你二人的關系,何必枉作小人?索性便告訴了幼安。”
管寧罕見的不好意思搔了搔頭。顯然是回想起了當時自己那不依不饒的樣子。
邴原在旁接口道:“子將先生一說,我們才知道,原來子將先生月旦評的榜首竟然是為子義空留的。”
太史慈愕然,許子將那四句謎語般的話語他到還記得:“風云將起,龍騰深淵,汗青之上,非我能見。”
這跟自己有什么關系?
邴原在旁耐心的解釋道:“子將先生把你比之為能夠騰云駕霧的龍,也許子義沒有發現這四句評語其中的奧秘,我只問子義一句,何為汗青?”
太史慈身子一震,想起了幾日前孔義向自己“逼婚”時說的那個關于孔姓與他這個太史姓是通家的荒誕笑話。
他當然知道“汗青”在古代是史書借代用的別稱,比如文天祥有詩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難道許子將這謎語般的評語中的汗青竟然是指自己這個“太史”的姓?
還有那汗青后面的“之上”二字,更是叫太史慈驚出了一身汗,要知在古文中,“之”的含義是“到”(比如“陳勝輟耕之壟”),“上”的含義是“天”(比如“上邪,我欲與君相知”)。原來這句評語竟是一語雙關之意!
這“汗青之上”四字連起來豈非成了“太史到天”?難道許子將知道自己要當皇帝的企圖。
此事大為不妙,要知道雖然豪強地主們各個不把東漢朝廷放在眼里,但思維的習慣性還是讓他們視東漢為正統,即便是向管寧這樣對漢政不滿的人也在潛意識里自認為漢臣。許子將的評語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太史慈想到這里,心中霍霍,抬起頭來看向許子將,后者正在含笑著看著太史慈,那雙能夠看穿人世間任何人的真面目的眼睛仿佛已經深刻地了解了太史慈的內心。令太史慈安寧下來。
許子將看著太史慈漸漸平復下來的神情,開口道:“子義不必解釋什么,你的心事老夫了然于心,要知道人世間的事情不能盡如人意,既然你已經決定走這條道路,就不要回頭,我也知道如果可能選擇的話,子義絕不想變成‘汗青之上’,不過世事難料,我們這些人只不過是走一步算一步,坦然接受命運給我們的恩賜。這幾句評語只不過是老朽一廂情愿的看法,只限于我們有限的幾人知道,不過子義將來的成就只怕真的是我這老朽所能預見得了。”
太史慈放下心來,更感激許子將對自己的了解,最關鍵處是許子將的一番話可給自己解決了大麻煩,否則自己不就變成了張角和張舉一樣妄稱天命的人物?
許子將又道:“子義雖與我接觸不多,但幼安卻對子義交口稱贊,所以老夫有幾句話要對子義說。”
太史慈當然是求之不得,許子將沉吟半響才道:“子義,你的心思幼安跟我說過一二,子義的心胸確實不同于這世間的任何一人,你西北六縣確實不同于其他地方,不過天下何其之大,西北六縣的很多東西是不可能適用于整個天下的,以子義現在的聲望和能力想要讓別人接受你的想法恐怕是不可能的,不過……”許子將說到這里,有點不知道如何去說,思索片刻后,才道:“子義若是此生總記得臨淄這齊國都城的故地曾經有過稷下學宮,那么老夫今日便算是沒有白說這番話。幼安和根矩到那時才是有用武之地。”
太史慈心中一震,馬上明白了許子將的意思:借助管寧和邴原在學術上的名氣,潛移默化又或者偷梁換柱地創建一種新的行之有效的學說,并且把這種學說變成人們頭腦中天經地義的觀念。
姜還是老的辣!
要知道自己雖然不會搞什么“民主”,但是現在即便是要破除自東漢以來一直到歷史上的隋唐前那種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這種極易導致國家分裂政治弊病也是步履維艱。
也許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許子將并沒有認識到他的建議的后果,但太史慈看得很清楚,許子將的提議實際上無意中擊中了世家大族的要害,要知世家大族向來以道德張本,用道德為自己的統治作辯解,一旦自己通過宣傳自己的見解主張而使手中掌握了“道德輿論”這種東西,那么世家大族的寡頭政治將會走向末路。
到那時,我華夏民族在歷史上自東漢末年一直到隋唐前的分裂和亂世將會徹底的被避免。
許子將看著還在沉思的太史慈,笑道:“這些事情以后子義慢慢去想,老夫是姑妄說之,子義你也就姑妄聽之。”
太史慈不發一言,站起身來,向著許子將深深鞠了一躬。
許子將先是一愣,旋又坦然受之。待太史慈重新坐下后,許子將深深的看入道太史慈的雙眼中,道:“子義,我知道如今臨淄風起云涌,你有遠離西北六縣,如若子義看我家仲康還可入目,不若就跟從子義如何!”
太史慈一呆,心中狂喜,天哪!自己居然得到了不世虎將許褚!太史慈有點不敢相信地問道:“子將先生真的讓仲康兄委屈在晚輩的麾下?”
許子將含笑點頭。
這說明什么?許氏家族本身在汝南,許子將沒有選擇同樣在汝南的袁氏家族,這原本再正常不過,可是許子將現在居然讓許褚舍棄了原本應該投靠的曹操,居然選擇了自己。難道許子將對自己就那么有信心?
也許是因為許子將看到了連管寧和邴原這兩個他自己甚是推崇的忘年交也投奔自己這件事起的作用吧?
此時連對所謂命運毫不相信的太史慈也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天命所歸了。
只是這個驚喜太突然了。
(昨夜酗酒,今日昏頭,試問書友,尚滿意否?)